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可以准确地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150~250 m的围岩情况,为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依据。总结TSP203系统在乌鞘岭特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指出TSP203超前地质预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乌鞘岭隧道为确保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等控制指标,实施建设管理的要点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乌鞘岭特长隧道衬砌混凝土高抗渗性及高耐侵蚀性的特殊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双掺技术,实现低水灰比、高耐久性,为在高海拔、高寒、强侵蚀环境下,地下工程混凝土的防水、防蚀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23日上午10时,兰武二线暨乌鞘岭特长隧道双线开通运营庆祝大会在乌鞘岭隧道进口隆重举行,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春房宣布兰武二线暨乌鞘岭隧道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5.
为安全快速完成乌鞘岭隧道9号斜井施工任务,尽快进入正洞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利用统计工作,对循环时间和量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循环进尺和初期支护参数,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6.
结合乌鞘岭隧道施工监理工作,介绍施工监理全过程中的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共享、信息利用等。  相似文献   

7.
乌鞘岭特长隧道是我国铁路建设首次实施设计监理的工程项目。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的特点,介绍该工程设计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及设计监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当前如何实施铁路设计监理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阐述乌鞘岭隧道总体施工方案设计及动态施工组织管理,介绍多辅助坑道施工的长大隧道施工方案选择注意事项,对工期紧、多工作面施工的长大隧道施工方案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乌鞘岭隧道地质条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响  钱伟平 《铁道勘察》2005,31(4):57-61
乌鞘岭隧道为我国目前最长的山岭铁路隧道,长20050m,以工程艰巨、地质复杂、工期紧迫为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岩土工程界的瞩目。在已有勘察、施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乌鞘岭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征,以及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与施工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乌鞘岭隧道为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隧道衬砌不渗、不漏和不裂。介绍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开挖方法、支护措施、防水和衬砌施工、围岩监控量测及工序衔接,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长江越江隧道具有与海底隧道、陆地隧道不同的环境特点和施工特点,要实现长江越江隧道施工的高质量、高安全度、高效率、高速度,精准信息化施工是关键.精准信息化施工必须依靠高可靠度、高精度的测量技术.以南京长江越江隧道为例,介绍了长江越江隧道高精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控制测量、隧道空间位移监测、江底及陆地形变监测、应力应变监测、盾构机掘进精准导向与姿态监控),介绍了与之配套的科学观测程序.  相似文献   

12.
以监控量测技术在浦南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成功应用为例,重点阐述监控量测的组织管理、实测过程、数据分析和信息反馈,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以此调整支护和二次衬砌的结构参数、施作时间,从而指导隧道工程快速、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在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开裂现象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从而说明了信息化施工技术指导隧道施工支护、保证围岩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凤凰岭隧道和高桥隧道的施工,通过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总结了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中弧形导坑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的不同适用范围,指出其具体施工工艺步骤、质量控制要点及围岩的变形规律,同时指出隧道洞内基底湿陷性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时,极易发生涌水、突水事件,造成隧道塌方,支护变形等质量事故,严重影响隧道正常施工,并给人身设备安全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为保证正常施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富水隧道施工中造成的工程投入和人员伤亡,迫切需要解决这方面的施工技术难题。研究结论: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时,必须做好地表宏观地质预报和施工中的预报工作。隧道开挖中,集中股状型涌水采取了掌子面和掌子面后方同时进行超前引水措施,开挖支护采取正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施工,超前支护使用3排超前小导管。片状型涌水采用掌子面超前引水措施,掌子面出现凝灰岩的按照三台阶法开挖支护,上台阶预留核心土,超前支护使用2排小导管。没有出现凝灰岩的按照正台阶法施工,上台阶预留核心土,超前支护使用3排小导管。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铁路隧道掘进中所采取的水压光面爆破技术,包括炮孔布置、装药量计算及装药结构等。并通过试点,对比分析了同条件下常规光爆与水压光爆的效果及经济效益。水压光爆能提高隧道单循环掘进进尺,改善断面开挖质量,降低掘进爆破粉尘浓度,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关角隧道进口Ⅱ线工程地质情况、塌方的原因以及穿越砂层隧道坍方区的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坍方情况描述、塌方处理和穿越坍方区施工步骤与技术措施。施工实践表明,所介绍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径地铁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如意坊站前折返线18m跨径隧道工程实践,针对在高富水的厚淤泥质砂层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跨径地铁隧道施工,通过改进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以及应用搅拌桩与旋喷桩技术预加固改良地层、大管棚超前支护,有效防范隧道坍塌,控制隧道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太行山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工期紧。为确保工期,加快施工速度,本文通过对隧道超前预测预报技术TSP 203的使用方法、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以达到TSP 203能够迅速、准确地探明隧道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目的。研究结论:TSP 203能够准确地预测隧道前方100~150 m处围岩地质体的性质、位置和规模,特别是溶洞、断层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隧道施工通过TSP 203超前地质超前预测预报系统提前预知隧道前方围岩情况,可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避免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的重大不良地质或灾害地质发生,进而有效地防止工程事故,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