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设计及维修理念仍相对落后,应结合车辆基地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对后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车辆基地的设计与建设,提出切实的优化实施建议。方法: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了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存在的设施设备相对落后、车辆检修修程相对滞后、TOD(公交引导发展)一体化建设不同步等方面的问题。立足我国车辆基地建设经验,从车辆基地运营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和轨道交通新技术应用,针对车辆基地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节能、TOD一体化建设等关键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建议。结果及结论:车辆基地设计应顶层布局、高点定位,逐步构建智能化车辆基地,提升车辆基地人性化水平,促进车辆基地的绿色、节能,推进车辆基地TOD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国内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可以看出,每个城市的首座车辆基地普遍具有占地面积大、设计功能全的特点。结合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首座车辆基地工程实际,在充分考虑车辆基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出首座车辆基地设计的艰巨性,通过分析总结车辆基地的总图布置、功能定位、设计规模、物业开发、工艺创新以及绿色设计等特点,研究结论为在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首座车辆基地设计时,要在线网的角度充分考虑功能定位和配套设施设备,在确保运营功能的同时要重点考虑检修设施设备的资源共享、物业开发以及检修工艺的创新,要打造首座车辆基地为功能齐全、工艺先进、资源共享、土地价值高的现代生产基地,该研究结论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维保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优化运维方式、降低维保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以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以下简为"杭海城际铁路")智能维保项目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研究.将智能维保划分为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3个方面,强调了数据接口、数据共享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生产计划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生产工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设施设备智能检测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对维保自动化、维保智能化的思考.研究成果已成功运用于杭海城际铁路智能维保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岛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R1线)大田路车辆基地的工艺设计,从运用设施、检修设施概况,工艺设计,设计创新及优化等方面,阐述了大田路车辆基地工艺设计情况及确定过程,并实现了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5.
地铁设计新规范之车辆基地设计体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地铁车辆段工艺设计者更快地熟悉掌握应用地铁设计新规范,并创新车辆段工艺设计思路,通过对2013年版地铁设计新规范的学习,并结合笔者地铁车辆段工艺设计经历,对新旧地铁设计规范车辆基地篇章的主要区别及变化原因进行剖析与解读。归纳总结车辆段物业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应该把握的设计原则;车辆参数变化对车辆段工程设计的影响;车辆修程修制调整对车辆段规模的影响;运用整备设施设计参数的优化调整;检修设备设施及其他设施配置的明确调整等。  相似文献   

6.
云巴作为一种新型低运量胶轮有轨电动车,正处于设计、试验阶段,而目前云巴车辆基地设计尚缺少相关标准规定,且国内外相关设计的参考文献较少,其设计缺乏支撑性理论依据。通过对国内首条开通试运营的重庆璧山云巴车辆基地,电动大巴维修周期及修程内容进行调研,并结合地铁、跨座式单轨设计经验及车辆制造厂商相关建议等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云巴车辆检修周期指标及修程主要内容,给出云巴车辆基地设计规模计算方法及公式,总结分析出云巴车辆基地设计标准及占地计算指标等。研究成果对今后云巴车辆基地设计起到指导作用,也为云巴车辆基地设计标准、规范编制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停放、检修、运用以及维护的重要场地,优化车辆基地的设计不仅可以保障地铁车辆的正常运营,而且可以提高车辆检修设施在线网中的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文章通过对西安地铁3号线车辆基地工艺设计的介绍,总结其设计特点,为今后新建、改建车辆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智慧城轨发展蓝图,从面向车辆、面向场段、面向人员的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地铁车辆基地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业务场景与设计需求。进而以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以智能运维体系、智能运行体系、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管理体系四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磊  樊茜琪  韩斌  王黎  祝鑫 《铁路技术创新》2023,(3):157-162+16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管理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巨大的网络化运营带来了设施设备规模大、故障数量多、维护强度大、可用资源少等若干问题。智能化的维护管理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设施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健康状态评估、故障诊断和剩余寿命预测,并根据监测、诊断、预测结果按需制定针对性维护策略,从而达到降低设施设备故障率、提高城轨系统可靠性和鲁棒性、优化维护成本的目的。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为例,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现状,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大背景,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智能维护管理新模式进行探讨,提出设施设备大数据应用管理模式、设施设备智能维护模式以及网络化维护资产智能联动模式,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维护管理模式向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神华集团货车制动系统的检修水平,对集团车辆检修基地既有制动室工艺设计进行研究。在分析既有制动室存在的问题后,根据铁总最新文件要求和业内发展方向,提出神木北制动室检修工艺标准化建设方案,并运用智能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可为神华集团其他车辆检修基地及铁路其他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车辆基地运维效率和降低成本,在整体考虑车辆基地业务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数据层、计划层、调度层和决策层的地铁车辆基地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逻辑架构;采用类图和时序图描述了车辆基地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软件架构,并在Windows上采用C#语言实现.目前,该平台已在成都地铁某线的车辆基地实施,实现了对车辆基地业务的智能化管...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要求,基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能耗特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北京地铁绿色低碳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研究的经验,从系统性节能的角度提出了北京地铁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后续将持续开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在车辆、设备设施等方面的适用性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可为北京地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阶段,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全寿命周期的维修智能化检修水平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智能检修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载及轨旁智能检修系统、架大修智能厂房及全寿命周期基于可靠性的智能检修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智能检修技术,提出了智能检修的关键技术和提升检修效率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有效解决成都地铁车辆设备维保存在的问题,提升车辆设备的可靠度,成都地铁车辆专业需开展电客车零部件自主深度维修模式的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目前成都地铁车辆设备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车辆各关键子系统的故障情况。其次,对车辆专业零部件深度维修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论述,建立了车辆专业深度维修的组织架构,讨论了深度维修的场所建设及设施搭建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与之相关的综合保障机制。最后,在阐述车辆专业零部件深度维修的实施概况的基础上,对车辆专业零部件深度维修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实施零部件深度维修后,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大幅下降,解决了目前地铁车辆维保的问题,提升了车辆自主维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综合管廊在地铁车辆基地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将装配式综合管廊与地铁车辆基地有效结合,提出一种适合于地铁车辆基地的装配式综合管廊解决方案。系统研究车辆基地发展装配式管廊的可行性,从目前车辆基地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现状出发,提出了单仓和双仓两种管廊断面模式。通过应用BIM技术对管线进行碰撞检查和节点深化设计,并在管廊设计中考虑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工程实践证明,装配式综合管廊比现浇管廊土建成本减少4%,工期缩短45%,从安全、环保、质量、工期、场地、运维等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大力推广。下阶段应从标准化设计、施工方面对装配式管廊进行系统研究并争取尽快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的研究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带有很强的探讨性和探索性。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以下简称车辆基地)的社会化主要包括车辆检修、设备或设施维修的社会化和职工教育培训的社会化。车辆基地的社会化应根据其任务特点及外部社会条件进行分析。现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定性地提出实现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社会化的可能性,具体到社会化的实施则需结合多方因素并落实每一个细节才能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铁路工务站场设备检修的智能化水平,设计了一种基于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工务站场智能运营维护(简称:运维)系统。文章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智能采集、智能展示和智能决策功能。该系统为工务站场的设备维修计划编制提供了智能方案,提高了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节省了人工成本,对提升工务站场的设备运维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提高地铁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车辆基地运用库的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总结北京、上海等城市车辆基地运用库的设计,结合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工艺设计,从运用库的无人分区、下穿通道、检查坑布置、车档选择、安全保护距离及其他细节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提出运用库库长的优化设计方案及实施建议。工程实例表明,采用本方法可在满足车辆基地运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减小运用库房屋面积,降低工程投资并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有轨电车车辆基地不同的功能需求,明确各类车辆基地对应的维修任务;基于检修人员配置与检修工艺流程,分析了车辆的检修效率;根据有轨电车车辆基本参数特征、车辆基地不同的总平面布置形式及列位排列方式,通过作图法统计出各检修设施4、6模块下的单位模块用地面积;结合国内其它有轨电车车辆基地的设计情况,总结了其它附属设施、道路、绿化面积指标;组合相应的设施面积,提出了用地面积控制指标,实际案例分析结论表明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施工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满足业主要求,将BIM技术和钢筋智能化加工融为一体,形成一套可行的基于BIM技术的钢筋智能化加工工艺及技术路线。从智能化应用程度、加工作业流程、加工设备、加工精度与品质、产品整体外观等方面介绍钢筋工程智能化加工的现状。指出制约钢筋工程智能化加工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智能加工设备采购成本较高、相关软件有待完善。分析钢筋工程实现智能化加工的可行性,展望钢筋智能加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