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基础,是新时代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坚持第二课堂品牌育人工程;发挥社团育人功效,拓展思政教育载体;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提升育人亲和力;发挥新媒体育人作用,提升育人实效等路径,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课程实效,还有利于高职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品质和培育工匠精神。当前,高职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令人堪忧,价值认同也比较薄弱。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点带面"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高职模式"也尚未有效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高职理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建设、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支撑、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条件保障等四个方面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底蕴和根脉。结合专业背景、课程内容、课程进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拼搏精神以及传统美德与内燃机专业英语课程内容融合,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助高职学生践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外来文化的干扰、不良信息的冲击,大学生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从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欠缺的原因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内容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弱、课外实践环节欠缺,接下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育人理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进行阐述,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从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占领新媒体阵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五个方面进行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方位"立德树人"育人教育理念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核心工作。中华传统家风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的必然诉求。鉴于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特殊性,将高职院校所在地的传统家风文化与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及第二课程建设相融合是高职教育开展家风文化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的有效途径,这样既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也为学生从思政教育视角了解所在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高职"概论"课教学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教学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学理性的教学内容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彰显理论的文化魅力,用具有文化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践行文化自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基因是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最深层元素,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中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栖息地和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自信的原生因子和良田沃土,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资源地位,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转型总方针。新时代文化转型要求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积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作用,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文章通过对职业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存在的重视度不够,缺少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材,教育方法、实践活动单一,学生自身问题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了职业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途径:即学校从上到下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狠抓早自习国学经典诵读,课内、课外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开展新颖有趣的国学实践活动等,以期发挥传统文化育人于无形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有思想、有技术、有才能的现代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课程所选篇目大多为文质兼美、文以载道的佳作,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大学语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展现了中华文脉的发展脉络和中华思想文化的传承。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呈现,从而发掘其中的教育意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中国曾经是先进的造船与航海大国。舟船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先进的船舶建造技术,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也必然孕育出造船理论。本文仅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文化自信的融入可以有效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但在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培养的现实融合中面临诸多实践困境,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践行,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创建办学特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探析了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院校偏重学生技能教育,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开展耕读教育是支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依托。促进耕读教育落地落实,高职院校要完善工作机制,构建“耕读”育人体系;彰显思政效能,构建“耕读”课堂体系;厚植情感底蕴,构建“耕读”文化体系;突出专业优势,构建“耕读”劳动体系;搭建育人平台,构建“耕读”职业涵养体系,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分支。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工作可以基于“五位一体”的概念开展。“五位”,即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工匠精神、加强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及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道德;“一体”,即着眼于学生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五位一体”最终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基于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现状,结合“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知识点,对高职院校“五位一体”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与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自信视阈下,将经典诵读有机融入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分析了解经典诵读融入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经典诵读融入内地西藏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通过语文教学改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塑学生杰出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从而进一步加深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使学生真正成长为新西藏建设发展进步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7.
龙舟史话     
龙舟这一古老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交通工具,有其发展演变的历史,文章系统的揭示了这一过程。龙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发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变迁与教育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文化变迁对高职学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学生消费观念,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部分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受阻,学生们的参与度不高。高校应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福州福文化是具有地域标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爱国爱民、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等人文精神和道德风尚,凝练出指引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格、规范行为习惯的立人、立德、立行“三立”教学元素。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情特点复杂、教学策略简单的现状。以福文化为载体,通过问题启发,对话引导,体验传承等路径开展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打造思政金课,增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福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