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船业动态     
《中国海事》2010,(6):44-44
国际造船协定谈判搁置5年后酝酿重启 20年前启动的国际造船协定谈判在几经中止后,被重新提上了日程。4月12日至1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造船工作组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原则同意重启搁置了5年的造船协定谈判.据悉。该协定谈判内容包括差别待遇、价格规范、不可控诉补贴、协定适用范围等。该协定一旦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利好全球各造船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国造船业劳务大军异军突起,给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为摆脱窘境,船舶利益各方的博弈无处不在,因此业界对船舶质量、成本控制等诉求日益提高,船东因造船质量问题拒接船舶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2013年,继万国造船与IHI联合造船正式合并之后,川崎重工与三井造船紧随其后也展开了合并谈判。谈判虽然很快即宣告终止,但不久后双方就建立了造船合作。由企业合并转为造船合作,其中原因除了受两家船企各自的发展现状影响外,也可以从其近期发布的中期经营计划中看出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4.
国际造船补贴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国际船市竞争日趋激烈,各主要造船国的造船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调整.其中,由造船补贴而引发的主要造船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升温.在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和OECD组织有关造船政策的总框架内考察各主要造船国造船补贴政策的走势,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和OECD造船工作组观察员并参加新的国际造船协定谈判的中国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态     
《世界海运》2010,33(6):44-45
<正>国际造船协定谈判酝酿重启补贴、价格等成焦点20年前启动的国际造船协定谈判在几经中止后,重新被提上了日程。日中国首根最大缸径的船用柴油机曲轴在沪下线2010年5月11日,中国首根最大缸  相似文献   

6.
正两家日本船企一定明白"合作共赢"的道理,于是才有了此次事件。当然,合作共赢并不等于改变格局。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三井ES控股公司(Mitsui ESHoldings,原三井造船)正与常石造船控股公司(Tsuneishi Holdings,简称常石造船)谈判组建合资造船企业。组建完成,此合资企业将成为日本第二大造船集团,仅次于今治造船(Imabari  相似文献   

7.
进入造船谈判的最后阶段,船东与船厂之间将就新造船的规格、价格、付款方式、保证事项等进行协商并将达成一致的意见汇总到造船合同及其添附资料中。双方在造船合同上签字盖章后造船合同即可生效。在此仅针对造船合同的概要和重点进行解释。(合同上使用的各专业用语在法律上有严格的解释,在此仅进行一般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世界造船业在市场规律和不确定因素中不断演化,船市出乎意料的大幅回升似乎打破了市场悲观论。但低迷的船价和造船成本持续上升又带来巨大压力。未来的市场走势仍然难以预测,但造船产业的内在规律继续推动着世界造船产业格局的演变,在激烈的博弈中造船国和造船企业走向各自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水运建设项目尤其是国际承包工程的施工索赔问题中经常出现索赔额大、索赔谈判期长的情况,资金时间价值对于水运工程施工索赔谈判的作用不容忽视。而目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施工索赔谈判模型还不成熟。基于博弈论、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对施工索赔谈判的影响,建立了水运工程施工索赔博弈模型,得出引入资金时间价值会缩短施工索赔谈判过程的结论。由案例分析说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造船供需链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基本原理和框架,将造船供需链目标成本管理分为合同谈判阶段的目标成本规划,合同执行期的目标成本控制和合同执行完毕后的目标成本分析与反馈三个环节,最后分析了造船供需链目标成本实施的可能性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造船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协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造船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过程是个群体协商过程.文章基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特点,分析了利益分配应遵循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各节点企业的投资额、承担的风险及分配方案满意度,应用不对称Nash谈判模型设计了造船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的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邓露 《中国海事》2013,(3):30-32
文中通过分析一则造船厂向海事主管机关申请PSPC豁免不成功的案例,对造船厂在履行PSPC豁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理解和探讨,梳理了我国船舶建造业监管体制下多个主管部门的管辖情况,提出了有效运用公约合理规避PSPC标准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船舶建造的现代工程分解结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针对船舶建造项目,通过分析传统的工程分解结构,提出一种现代的船舶工程分解结构(Modern Ship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MSWBS),解决传统工程分解结构方法不能动态地反映船舶建造过程的不足,并探讨MSWBS的代码设计及以MSWBS为基础建立一种公共的数据结构模型,以实现船舶建造企业各部门信息的共享,这种工程分解的思想对于类似船舶建造的复杂大型项目也适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ets out the developments in world shipbuilding policy that have occurred in the past decade. It reviews and outlines the situation that existed in the late 1990s, when a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agreement on the elimination of shipyard operating subsidies was tantalisingly clos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section provid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etting the context for developments since 1997. The third section discusses the complai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concerning the Republic of Korea's support for its shipbuilding sector, and its counterclaim over the EU's temporary defence mechanism (TDM). It is argued that the core of the EU's case at the WTO was flawed, and that the reintroduction of an operating subsidy via the TDM was a mistake. The only prospect for regularizing competition in this area lies in the negotiation of the OECD agreement that was completed, but not ratified, in 1994. Given the souring of relations between two of the main players in this area, the prospects for such a settlement seem remote. The fourth section uses Olson's theory of groups to argue that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actions were driven primarily by industry pressure groups, and failed to consider the potential views of other European stakeholders, in particular the taxpayers. Given the failure of the EU's action at the WTO,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uropean shipbuilding policy will have to focus on strategies for intern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15.
国外造船信息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国外造船信息化现状,接着针对我国造船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和韩国,以技术角度分别具体阐述了其造船信息化现状,最后得出了信息化是国外造船业发展的趋势,并指出了我国亦当积极快速发展造船信息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周驰 《中国海事》2009,(12):24-26,42
文中介绍了“目标型标准”(GBS)的由来、现状及其在国际海事界的发展趋势。通过列举MSC会议所通过的诸多决议案以及已经生效的SOLAS修正案等情况,从必然性角度阐述了GBS作为未来国际海事界履约新基点的观点,提出我国必须及早对其进行研究,以确保我国未来造船、航运在国际上的应有地位。此外,文中以欧盟SAFEDOR项目为例,介绍了国外先进海事国家在GBS方面所投入的巨大精力以及其产出,提出了我国为积极应对GBS可以开展的若干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造船工业迅猛发展,新建了大批船厂和造船基地.工厂规划是船舶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主要内容,也是工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项目.通过列举不同规模的船厂的形式,总结分析了船厂规划和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代化船厂规划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面舰船总体区域设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造船是现代先进的建造模式,其优势是可提高舰船建造质量,缩短造船周期,有利于现代化改装.实现区域造船,应从源头解决区域设计问题,这是区域造船的重要基础.文章从舰船的系统特点出发,通过对舰船各主要系统设备采用区域设计及区域建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舰船实现区域设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不同的舰船、不同的建造厂舰船区域设计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不可能百分之百按区域设计.最后探讨提出了我国舰船区域设计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9.
造船业直接间接拉动国民经济几乎所有行业,丹东发展大型造船业对丹东港、丹东地区乃至辽宁经济意义深远。分析了国内外造船市场态势,指出船舶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国的支柱产业,阐述了丹东地区发展船舶工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对其作了定位。  相似文献   

20.
中间产品是现代造船的一大管理特征.据统计,造船成本中大约有65%-73%是外购材料、设备,其中有大量作业还需要外协加工,该特点决定了船厂对原材料供应商及船用配套企业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基于中间产品,梳理造船供应链,选择合格供应商,对控制造船采购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