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战斗过程的仿真是虚拟海战场环境的核心,是提供符合实战背景战术想定的基础。以俯冲轰炸航迹仿真模型和基于粒子系统的爆烟模型为例,对虚拟海战场环境战斗过程进行了模型描述。解决了虚拟海战场环境中战斗过程仿真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海战场的复杂性决定了提高水面舰艇编队早期预警能力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析了舰载预警直升机的7个基本作战能力特点,并从海战场自然环境、电磁环境以及威胁环境等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信息化海战场环境因素对舰载预警直升机作战使用的影响机制和原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未来体系作战条件下赛博作战的特点出发,针对现代海战场环境下赛博作战评估体系无法有效建立,赛博作战效能无法高效分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关系的海战场赛博作战效能评估流程。通过构建海战场赛博作战指标体系,对各性能指标属性进行层次分解,建立能综合反映海战场赛博作战能力的面向社会层、逻辑层和物理层的海战场赛博指标集合,针对各项指标提出多层次多角度的态势评估模型,采用模糊聚类分析评价方法将各项性能指标的统一量化处理,并计算指标的总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评估海战场赛博作战的最终效能。  相似文献   

4.
论文分析了美国海军通信能力及在带宽有限环境下采用的服务架构方法以及未来海战场网络环境的特点,提出了带宽受限环境下作战指挥控制服务调用的方法,通过创建海战场企业服务总线,采用双代理策略解决宽带和窄带混合环境的海战场服务交互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使用基于物理建模的方法创建爆炸波的可视化模型,并实现了海战场环境中爆炸效果的演示.  相似文献   

6.
使用基于物理建模的方法创建爆炸波的可视化模型,并实现了海战场环境中爆炸效果的演示。  相似文献   

7.
海战场环境仿真是海军作战模拟的重要内容,逼真的战场环境实时仿真是作战模拟的基础,它为保障、分析、作战评估等试验提供了仿真平台。介绍了海战场仿真系统的系统组成,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开发的流程,并详细讨论了大地形虚拟场景的实时显示碰撞检测、以及地形跟随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战场电磁环境可视化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磁空间的信息争夺是敌我双方争夺"信息优势"的主要战场。战场电磁环境的透明化及其作战研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作战指挥需要出发,提出了海战场电磁环境可视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应满足的具体要求,列举了实现电磁环境可视化的几个基本要素,并构建了电磁环境可视化系统的总体框架和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图像理解的海战场打击效果评估,研究基于图像理解的海战场打击效果评估模型,讨论图像处理、毁伤数据库模型和毁伤等级算法模型问题,给出打击效果评估的数学模型和评估流程,对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海上目标打击效果评估问题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磁频谱管控(electromagnetic frequency spectrum management,EFSM)是联合作战中各作战单元有效联合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战场电磁频谱管理热点问题,分析了美军新一代的海战场频率规划操作流程,对如何提升我军未来海战场电磁频谱管理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观察坐标系和碰撞检测是虚拟装配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观察坐标系的建立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沉浸感与合理的观察位置,而精确的碰撞检测对提高装配仿真的精度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四元数法设计以观察物体虚拟装配模型间干涉的鹰眼观察坐标系,建立系统中物体模型的对应关系函数,提出了AABB和K-DOPs混合包围盒的碰撞检测方法,对相交的物体进行了干涉检测和干涉剔除。将此方法应用于船用柴油机维护保障虚拟装配系统的开发中,通过仿真分析对比,其方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实时性,能够满足虚拟装配系统开发中对沉浸感和碰撞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碰撞检测这一VR环境中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给出了碰撞检测的定义,分析了影响碰撞检测的因素,对常用的碰撞检测算法进行了归纳、分类,结合工程实际重点研究了层次包围盒、空间分割和距离跟踪算法。实践表明,综合应用这三种算法可以兼顾实时性和精确性,能够较好解决VR中的碰撞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碰撞模型是岸桥仿真训练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包括碰撞的检测、碰撞状态的确定、碰撞后运动的计算、着箱判断等。本文详细分析碰撞中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船撞桥事故的发生,提高桥区水域的通航安全等级,以目标检测算法为基础通过AForge.NET工具包设计实现对桥区水域的运动船舶实时检测与跟踪。根据运动船舶的航行轨迹预测船舶航向,判断船舶是否具有撞桥危险并做出相应预警措施。并在安徽淮河干流蚌埠段等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检测效果良好,能够对高等级航道桥群河段的桥梁防撞主动预警提供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提出基于蚁群算法(ACA)实现高速无人艇对运动目标避碰规划的方法,该方法把避碰、路径最短和航迹跟踪等约束条件映射为目标函数,使得路径搜索过程快速高效.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使高速无人艇能够较好的实现对运动目标的避碰;由此说明此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检测时由于结构形式复杂、需水上作业等因素,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损伤检测。本研究在自主研发相关仪器设备的基础上,综合采用VSP基桩测试设备与混凝土结构内部损伤CT扫描设备,对船舶撞击后的某油田钻井平台码头进行检测与评判。检测结果发现,采用VSP与CT联合检测技术,能对在役高桩码头上部结构及基桩的损伤进行准确检测,并可根据检测结果对码头上部结构与基桩的损伤程度做出科学的评价,较好地解决了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损伤全面检测的技术难题,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在役码头检测手段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舰船航行的安全和效率,达到最佳操船效果,需要建立舰船自动智能避碰数字模型.当前模型在分析舰船避碰风险度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进化计算和软计算等方法实现舰船自动智能避碰,存在避碰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舰船自动智能避碰数学模型,首先对舰船会遇态势进行判断;然后建立预测舰船碰撞风险判断模型,预测本舰船实施自动智能避碰方案后的复航时机是否已到,以及本舰船立即复航是否能够让清目标舰船或其他所有目标舰船;最后依据舰船碰撞风险判断结果,以当前舰船潜在碰撞风险为例,建立舰船自动智能避碰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模型能够实现舰船自动智能避碰.  相似文献   

18.
在虚拟环境下,为了快速精确地实现多个刚体的碰撞效果,不能单纯地采取两两相互作用的顺序检测机制。文章利用离散法进行碰撞检测,首先,计算出在帧间隔时间内的潜在碰撞集(PCS),然后,利用关系矩阵实现PCS的求解,并对碰撞时刻进行递归求解,实现多刚体的碰撞处理;最后,对多个球体构成的理想化碰撞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  相似文献   

19.
钻井立管重量大、穿透性强且需要频繁吊装,为避免由此造成重大事故,以某自升式钻井平台坠物高风险甲板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碰撞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甲板无法抵抗立管造成的冲击损伤。通过分析损伤过程提出改良结构抗坠物碰撞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船舶碰撞是威胁智能船舶航行安全的主要因素。船舶碰撞危险度计算模型应及时发现船舶航行中潜在的碰撞风险,为智能船舶的自主避让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首先,根据船舶领域侵入程度与侵入时间等参数,分析基于领域的碰撞危险参数计算模型,将航行场景划分为单船会遇局面和本船与船舶群组的会遇局面,给出一种新的多船会遇情况下的碰撞危险参数计算模型;其次,基于维纳过程对船位预测不确定性进行建模,根据卡方分布获取船位预测不确定性椭圆;最后,给出考虑船位预测不确定性的碰撞危险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该计算模型能够考虑船位预测不确定性对船舶碰撞危险的影响。[结论]可以进一步保障智能船舶的海上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