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的航运业快速持续发展了6年时间,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但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不景气的下降周期,国际贸易活动开始进入萎缩期,国际航运运价指数一路暴跌,与国际贸易流量相伴而生的国际航运业开始进入冬季。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提出,无疑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必将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置入"加速助力器",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0.1万TEU,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785万TEU,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货物吞吐量完成5.92亿t,同比增长1.8%。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业务在全球份额不足1%,相比伦敦各项业务基本20%以上的份额,差距巨大。单纯吞吐量的增长已经不能胜任港口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上海应该在"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加大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今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茁  田浩 《中国水运》2004,(11):16-17
当代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国际贸易港为标志,具备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络等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3.
孙鸣岐 《航海》2010,(2):20-21
<正>航运保险,按国际上的习惯称之为"海上保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险种。三百多年来,海上保险业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历史最悠久和最具影响力的是伦敦的"劳合社"保险市场。海上保险主要包括货运保险、船舶保险、海事责任保险和海上石油开发保险。航运保险专业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出险理赔地理位置广阔且不确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6月12日,交通部黄镇东部长在京接见记者,就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在交通领域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何发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文拟谈一点肤浅的学习体会,并对若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一、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大致过程 香港地处珠江口外,南海之滨,所辖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个地区和周围230多个大小岛屿,面积为1095平方公里。 数千年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生民们,以渔猎农耕为其生活方式,他们利用舟辑之便,开始了早期的泛海活动。迄明末清初,香港航运业已具相当规模,承运的物资主要是当地所产的一种香木——“莞香”(其对香港属东莞县管辖)。因此得名“香港”。 香港航运业百年沧桑变化,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休戚与共。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罪恶的鸦  相似文献   

5.
王彦斌 《世界海运》2014,37(10):19-24
香港航运业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香港航运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而发挥其与内地紧密联系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着力发展航运专业服务是香港发展航运业的重点,与内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互惠合作是香港航运业继续发展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双枢纽港模式托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航运业两大权威指数(伦敦波罗的海干散货物运价指数和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双双猛增。2003年初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为1700多点,不到一年时间,2004年3月已涨到了5600多点。全球透支业迎来了百年罕见增长期。  相似文献   

7.
孙鸣岐  张涛 《航海》2010,(5):14-15
<正>航运仲裁,按行业的习惯叫法为"海事仲裁",它是解决海事海商、海上保险、港口建设、船舶修建造等纠纷的有效处理机制,同时也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航运业的特殊性和我国历来具有重诉讼轻仲裁的观念,航运仲裁业发展一直困难重重。由于航运业专业性的特点,在航运纠纷处理上除了需要具备通常的法律知识之外,还需要具有航运业背景,熟悉和了解航运流程、航运规范、国际航运  相似文献   

8.
今天、人类社论社会正步及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国际航运市场,航运业与港口,银行海关等部门间的联系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国际航运市场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航运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相关关系,信息产业将在国际航运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莫灿  许秋仪 《珠江水运》2023,(11):39-42
广州作为“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正全面发展现代航运业,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为系统考察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结合可视化工具,对1993-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广州国际航运”、“广州国际物流”、“广州国际贸易”三个主题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州国际航运方面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广州国际贸易和广州国际物流方面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学者和机构合作网络方面,都存在合作规模过小且没有形成聚集的问题,学者与机构的地理位置主i要集中在广州。  相似文献   

10.
谢奇 《广东造船》2012,(4):20-23
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是指拥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浚网络等硬件设施,并拥有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金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迄今为止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史上的最高形态,"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LISC)既是对航运中转模式、加工增值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继承与发展,又在其首要功能及相关环节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10,33(3)
<正>国际航运中心解析现代化的海港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基地,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国际商品贮存、集散和分拨中心,贸易、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聚散地,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我国很多港口城市在发展战略中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从波特的“钻石模型”和国内学者的“五角模型”入手,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的成因分为基础层、核心层和环境层3个层次共5个因素,即政府作用、基础设施、腹地经济、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航运要素的集聚与组合能力等,认为这3个层次5个因素应同时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竞争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1 国际航运中心定义的发展 由于国际港航界对国际航运中心至今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而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这样有如此多的城市将建设航运中心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我国学者对国际航运中心定义的争论最为热烈。从1996年1月国务院领导在沪正式宣布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来,关于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出现多种定义和解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10,33(3):16-17
<正>航运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条件(1)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日本航线上的新加坡、香港、高雄、神户、东京、横滨和釜山相继开展国际航运中转业务。我国沿海有关港口开展海  相似文献   

15.
冬隆 《集装箱化》2009,20(11):5-5
自2008年第3季度以来,在历史罕见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急剧下滑,巴西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际航运中心的代际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茅伯科 《水运管理》2010,32(11):6-8
1 国际航运中心代际划分主要观点综述 近年来,我国港航学术界对国际航运中心的代际划分出现过3种主要观点。 第1种观点将迄今为止的国际航运中心分为两代:早期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相关概念与特点的分析与对比,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为实例进行论证,说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过渡阶段,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更高层次目标是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尤其强调软件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The subject of shipping conferences has been much discussed in recent decad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dvocates a reappraisal of the conference system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flee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董平 《中国船检》2004,(4):76-78
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开始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中国民营航运企业面向国际化、参与全球竞争,已成为其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民营航运有待发展 目前,中国已进入“全球承运人”时代。货主国际化、全方位的运输需求,使航运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加大,尤其是国际性跨国公司的进入,迫使中国民营航运企业对外开拓经营,寻求联合发展。 目前国内中小航运企业基本上属于非国有独资企业,本质上都有民营经济的成分。民营航运企业因产权明晰,受政策干涉较小,体制和机制灵活,经营以市场为导向而成为我国航运市场中一支生力军。灵活的经营机制是得益于民…  相似文献   

20.
周翔 《世界海运》2010,33(3):26-29
发展航运服务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就要打造健全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在形成航运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发展融合衍生的新型、高端航运服务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