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高纯的α-Al2O3为原料,以烧滑石、碳酸钙、高岭土的形式向其中加入MgO、CaO、SiO2等烧结助剂,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备出A12O3基陶瓷基片.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53℃时得到了密度为3.7 g/cm3致密烧结体,晶粒大小在3~5μm;在20-1000℃范围内,样品的热扩散率为0.0 668~0.0154 cm2/s,其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 kHz~1 MHz测试频率范围内,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升高先降低,之后保持不变;介电损耗随频率的升高先减小,之后又增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空气发泡法研究发泡温度、入射气体压力和流量以及吹气头往复运动频率对铝熔体泡沫生成量和熔体表面气泡尺寸的影响,分析了气泡尺寸对其内部气体压强和发泡工艺参数对铝熔体泡沫生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铝熔体泡沫生成量随射入空气P1V1值的增大而增加.当P1V1从5.7MPa·cm^3/min增加到7.2MPa·cm^3/min,铝熔体表面的气泡半径尺寸由6.93mm增加到7.46mm,铝熔体泡沫的生成率从3210cm^3/min增加到4400cm^3/min.当入射气体P1V1为5.67MPa·cm^3/min时,发泡温度由620℃升高到640℃,气泡半径由3.57mm增大到3,66min,泡沫生成量由288g增大到2978cm^3/min.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制备高硬度耐腐蚀搪瓷层的方法和提高搪瓷层硬度与耐腐蚀性的措施,在对钢板进行脱碳和酸洗预处理的前提下,采用一次涂搪法制备搪瓷.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搪瓷层与基板结合界面处的显微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搪瓷层的相结构,用显微硬度仪测试晶化处理前后搪瓷层的硬度,考察晶化处理对搪瓷层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提高,搪瓷层与基板的结合性增强;瓷的最佳烧结工艺是在970℃烧结5min.根据XRD分析结果可知,搪瓷层通过在920℃保温14min的晶化处理后出现NaAlSiO4和NaAlSi2O6相.在970℃烧结5min的搪瓷具有优异的性能,其硬度为7.30GPa高于一般搪瓷的硬度;耐热温度为700℃是化工部规定的搪瓷耐热温度的2倍;同时其热震温度为500℃是搪瓷化工设备标准规定耐温急变温度的2倍;耐酸等级为A级,耐碱质量损耗为1.793mg/cm^2.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蔓延燃烧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粉体CaFe2O4/α-Fe2O3,利用热分析(TG—DTA)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800℃焙烧温度下可形成纳米复合粉体CaFe2O3/α-Fe2O3,微粒粒径达60~70nm;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结晶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无底釉一次涂搪法制备搪瓷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搪法制备搪瓷基板,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和时间对钢铁基板搪瓷制备工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搪瓷层的硬度,并分析了搪瓷层硬度与烧结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晶核添加剂对搪瓷层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时间相同时,搪瓷层的硬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烧结温度相同时,搪瓷层的硬度随烧结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添加形核剂能够提高搪瓷层的强度.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表明,搪瓷层中出现NaAlSi2O6和Na2Si2O5相.搪瓷层的耐酸度为94.36%,耐碱度为97.87%,耐热温度为600℃,热震温度为400℃  相似文献   

6.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六方密堆积结构(Zn1-xMgx)TiO3(x=0.1~0.4)固溶体.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和微波频率下Hakki—Paoli法测定了不同Mg^2+添加量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陶瓷体积密度和微波介电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不同Mg^2+掺杂量体系在1100℃下烧结后陶瓷的形貌.结果表明,Mg^2+掺杂能有效稳定六方密堆积结构,避免其分解为反尖晶石结构的Zn2TiO4和金红石(TiO2).当Mg^2+掺杂量x=0.3,1100%下烧结时,可获得最稳定、致密的六方密堆积结构陶瓷体,且该陶瓷具有优良的微波介电性能:微波介电常数(εr)=27.1、品质因数(Q*f)=59000G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65ppm/℃.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六方密堆积结构(Zn1-xMgx)TiO3(x=0.1~0.4)固溶体.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和微波频率下Hakki—Paoli法测定了不同Mg^2+添加量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的陶瓷体积密度和微波介电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不同Mg^2+掺杂量体系在1100℃下烧结后陶瓷的形貌.结果表明,Mg^2+掺杂能有效稳定六方密堆积结构,避免其分解为反尖晶石结构的Zn2TiO4和金红石(TiO2).当Mg^2+掺杂量x=0.3,1100%下烧结时,可获得最稳定、致密的六方密堆积结构陶瓷体,且该陶瓷具有优良的微波介电性能:微波介电常数(εr)=27.1、品质因数(Q*f)=59000G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65ppm/℃.  相似文献   

8.
通过原位反应常压烧结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TiCx/Fe(Al,Ti)复合材料,并对Ti3AlC2与Fe的原位反应途径及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3AlG从760℃附近就开始与Fe初步发生原位反应,生成TiCY相.随着烧结温度达到1100℃,Ti3A1G相的衍射峰完全消失,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到1400℃的烧结温度范围内,所生成的复合材料物相均保持为TiG和Fe(A1,Ti)固溶体不变.反应后,原料中微米尺寸的Ti3AlG颗粒分裂成尺寸约500nm左右的片状小颗粒,各小颗粒与Fe基体紧密连接的.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Ti,~C2的体积含量发生变化,当Ti3AlG含量达到时20%,复合材料抗弯强度达到最大为266MPa.  相似文献   

9.
以AlF3作为添加剂,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板状α-Al2O3粉体.通过XRD、SEM、TG研究了热处理温度、AlF3加入量、水热温度对产物晶相及板状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F3可使α-Al2O3相在800℃至900℃之间形成;一定水热温度下,随AlF3加入量增大,α-Al2O3,的微观形貌是从不规则的板状多面体向规则的六角平板状发展;随水热温度升高,α-Al2O3微观形貌则由多面体结构向六角板状结构再到“蠕虫状”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压烧结法以废玻璃和蛋壳分别为基础原料和造孔剂制备环保轻石.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微观组织形貌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了环保轻石的体积密度和吸水性能与烧结温度和组织形貌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孔隙数量增加,孔径变大、孔壁厚度减小,大气孔和连通孔所占比例也增加.吸水率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小,体积密度则先降低后升高.烧结温度为780℃时环保轻石的体积密度和吸水率最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干纺丝工艺,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化学模板法制备了Ce0.5 Zr0.5 O2纳米多孔纤维,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抄纸法制备了Ce0.5 Zr0.5 O2纤维纸。通过引入SiO2、TiO2和Al2 O3作为支撑体,利用XRD、低温N2吸附、拉曼光谱等手段分析了Ce0.5 Zr0.5 O2纳米多孔结构性能的变化。在空气条件下通过循环热失重分析法测定了材料在300~800℃温度范围内的氧储存能力,Ce0.5 Zr0.5 O2纳米多孔纤维的氧储存能力受到包括材料的比表面积、结晶程度以及支撑体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AlF3作为添加剂,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板状α-Al2O3粉体.通过XRD、SEM、TG研究了热处理温度、AlF3加入量、水热温度对产物晶相及板状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F3可使α-Al2O3相在800℃至900℃之间形成;一定水热温度下,随AlF3加入量增大,α-Al2O3的微观形貌是从不规则的板状多面体向规则的六角平板状发展;随水热温度升高,α-Al2O3微观形貌则由多面体结构向六角板状结构再到"蠕虫状"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中SiO2、Al2O3的含量是影响石灰火山灰反应的主要因素。另外细度也影响强度,比表面积越大,粉煤灰活性越强。因此做了粉煤灰的化学分析试验。其中SiO2、Al2O3总含量大于70%,烧失量不大于20%,比表面积不大于2500g/cm^3。  相似文献   

14.
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形变Cu-10%Cr-3%Ag原位复合材料形貌、强度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r相在形变过程中由铸态的树枝晶变形成为纤维,横截面呈弯曲状薄片,形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密.力学性能和电阻率测试结果发现,随形变量增加,强度提高,电阻率增大.中间热处理对强度和导电性均有影响,在形变量一致的情况下,中问热处理温度太高太低都会使得强度和导电性性能降低.随中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加,强度较小地先增加后减小,只经过一次中间热处理的材料在500℃时,性能组合最佳.几个较好的电导率和极限抗拉强度组合为:82.8%IACS/791 MPa(Ф1mm、B工艺)、80,6%IACS/809 MPa(Ф1mm、A工艺)和80.2%IACS/731MPa(Ф1.29mm、A工艺),78.4%IACS/950MPa(Ф1mm、C工艺).  相似文献   

15.
针对Dunkirk港海洋淤泥试样进行了物理指标室内试验测定,开展了海相淤泥矿物成分和温度效应影响下淤泥物理性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海相淤泥试样最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英和岩盐,最主要元素是硅、氧和钙;针对高含水量淤泥,在40、105℃烘箱内完全烘干淤泥试样分别需要48、7h;在450、550℃这两种条件下,采用质量烧失法所得有机物含量通常要大于氧化法测得有机物含量;试样烧失量随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加,从而导致试样绝对密度随灼烧温度升高而增加;热重-差热分析试验结果揭示了淤泥试样质量损失与物理-化学反应随温度变化规律,解释了不同温度时烧失法和热重法诱发试样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比较制备纳米CeO2粉的HCl和HNO3溶解法。结果表明:用HCl溶解法溶解比例不超过25%,而且原料消耗大,产生氯气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批量生产;用HNO3溶解法,当温度为35~50℃,HNO3浓度为7.0~8.5mol/L,VH2O2:VHNO3=0.125,反应时间60min时,溶解比例大于90%,并且节省原料,无污染,得到的纳米粉颗粒均匀(粒径为30~40nm),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湿化学法制备了Sm2O3填充碳纳米管吸收剂,并依据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原则,设计制备了环氧树脂基Sin203填充碳纳米管/磁性金属微粉双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Sin2O3填充碳纳米管和磁性金属微粉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材料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的吸波特性.研究表明:与未填充碳纳米管相比,Sm2O3填充碳纳米管的磁损耗正切增大,吸收频带变宽,同时吸收峰由C波段迁移到中频X波段.这种双层结构吸波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宽频带吸波效果,其匹配厚度为dm=5.0mm时,在2.8和14.2GHz处有两个吸收峰,反射率小于-10dB的频宽为0.98GHz,反射率低于-5dB的频宽达6.46GHz,在S波段均低于-5dB.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淬火、回火温度、冷却介质对锰硼白口铁机械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硬度随淬火温度提高出现峰值,峰值位置随淬火冷却速度增加向温度低的方向移动;回火硬度随回火温度升高在250℃出现峰值,回火温度高于480℃后硬度显著降低;残留奥氏体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减少,430℃回火残留奥氏体基本消失,转变产物为贝氏体;淬火回火提高强韧性。  相似文献   

19.
粉末冶金多孔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10-3 Pa的真空度下烧结多孔钛,获得开孔隙度<50%,孔径分布在5~50μm之间的多孔钛.借助金相显微观察孔隙形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孔径分布、进行压缩试验测定压缩性能.分析了原始粉末的粒度、成型压力、烧结制度对多孔钛的孔隙度、孔径及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多孔钛的孔隙度及开孔隙度都随成型压力的增大、烧结温度的升高和烧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孔隙的尺寸随粉末粒度的增大、烧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成型压力增大和烧结时间的延长对孔隙尺寸的影响表现在小孔径孔隙的比例增大,而大孔径孔隙的比例降低;但是粉末粒度变化对多孔钛孔隙度、孔隙尺寸的影响要比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变化的影响强烈的多;多孔钛的开孔隙度越大,其压缩强度越低;当多孔钛的开孔隙度由16%增大至44%时,其断裂强度由0.75GPa降至0.18 Gpa.  相似文献   

20.
粉末冶金多孔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10-3Pa的真空度下烧结多孔钛,获得开孔隙度<50%,孔径分布在5~50μm之间的多孔钛 借助金相显微观察孔隙形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孔径分布、进行压缩试验测定压缩性能 分析了原始粉末的粒度、成型压力、烧结制度对多孔钛的孔隙度、孔径及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多孔钛的孔隙度及开孔隙度都随成型压力的增大、烧结温度的升高和烧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孔隙的尺寸随粉末粒度的增大、烧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成型压力增大和烧结时间的延长对孔隙尺寸的影响表现在小孔径孔隙的比例增大,而大孔径孔隙的比例降低;但是粉末粒度变化对多孔钛孔隙度、孔隙尺寸的影响要比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变化的影响强烈的多;多孔钛的开孔隙度越大,其压缩强度越低;当多孔钛的开孔隙度由16%增大至44%时,其断裂强度由0.75GPa降至0.18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