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改善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耐水性能,通过掺加矿物微粉和憎水剂对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强度保留率、电通量和膨胀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了矿物微粉和憎水剂的磷酸镁水泥基材料强度保留率较基准有所增加,矿物微粉掺量为20%时,各龄期强度保留率达到了最大值;在标准养护和水养的条件下,随着矿物微粉掺量的不断增加,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电通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矿物微粉掺量为20%时,28d电通量达到850C和900C;掺加20%矿物微粉和0.3%憎水剂的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膨胀率要高于基准组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对沥青结合料的特殊性能要求,通过对不同掺加比例的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最佳橡胶粉掺量,并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进行了测试,以说明橡胶粉加入到浇筑式沥青混凝土中不会影响其施工流动性.分别采用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和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作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在高、低温时,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作为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用沥青结合料,可以达到同等材料使用要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硫铝酸盐水泥基超早强快速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改变胶砂比、水胶比、掺加缓凝剂以及早强剂,对硫铝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胶砂流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胶砂比的逐渐增大,硫铝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逐渐增加;随着水胶比的逐渐增大,硫铝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逐渐降低;掺加了适量缓凝剂的硫铝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的流动度保持良好,20min的流动性损失差值仅为120mm,但早期力学性能不能满足快速通车要求,还需要掺加0.2%早强剂,以保证硫铝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整薄层快速修补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胶凝材料掺量对薄层快速修补混凝土不同龄期抗折、抗压强度以及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胶比小于0.28,水泥与复合功能掺合料的比例小于3∶1时,配制的薄层快速修补混凝土路面满足4 h开放交通的要求,且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以辽河石化130#沥青为基质沥青,提出基于软质沥青预拌、岩沥青粉末复拌加强的沥青改性技术路线,研究不同细度岩沥青粉末和软硬沥青掺配比例等参数对预拌-增强型沥青胶结料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岩沥青掺量的增加会提高复合胶结料的高温性能、老化性能,且掺量越大,改善效果越明显;但是过高掺量的岩沥青会降低复合胶结料的低温性能.当新疆岩沥青(沥青含量85%)掺量为13%时,预拌-增强型复合沥青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有效降低沥青的施工温度,制备的复合胶结料性能略优于70#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磨细火山灰作为水泥混凝土掺料最佳掺配比例,对不同掺配比例的水泥混凝土进行了包括工作性、抗冻性、抗渗性、耐磨性以及抗弯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半刚性材料冲刷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善水泥稳定碎石抗冲刷性能的方法,即使用废旧沥青混合料细颗粒取代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细集料。通过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废旧料细颗粒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冲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冲刷试验结果产生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掺入一定掺量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细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冲刷性能,废旧沥青混合料细颗粒的最佳掺量为15%。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备高温性能优越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选用SBS和橡胶粉为改性剂,制备复合改性沥青,并研究了橡胶粉目数和掺量,SBS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布氏黏度和弹性恢复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橡胶粉目数越大,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性能越差,最佳的橡胶粉目数应为20目,随着橡胶粉掺量和SBS掺量的增多,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橡胶粉掺量和SBS掺量大于13%和2%,虽然继续提高掺量会使高温性能进一步提高,但是过大的黏度会造成施工的困难,因此最佳橡胶粉掺量和SBS掺量应分别为13%和2%。  相似文献   

9.
从最大限度的利用工业废渣和减少成本的角度出发,采用分别粉磨然后混合的生产工艺制备碱矿渣水泥,然后将复合激发剂和缓凝剂掺量不同的碱矿渣水泥进行了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胶砂强度等性能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模拟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现场施工,采用旋转压实法制备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试件,测试分析其力学性能及稳定性,并与静压成型法进行对比,探讨采用旋转压实法开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设计的可行性,并基于旋转压实法研究不同再生料掺量(60%、70%、80%)下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回弹模量)及稳定性能(水稳定性及冻稳定性)。结果表明,随新集料掺量增加,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降低、最大干密度增加;相同水泥剂量下,掺加新集料后,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稳定性能明显提升;掺加30%新集料的水泥冷再生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回弹模量相对于未掺加新集料的试件分别提升了约50%、80% 和 45%,软化系数和耐冻系数分别可提升到0.90以上;相对于传统的静压成型方法,旋转压实法制备的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试件的力学性能提升幅度在30%以上,且稳定性能也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再生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向集料中掺入水泥与粉煤灰比例为1∶3的结合料,展开试验研究。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集料配合比,试验中再生骨料(10~30mm)的掺配比例依次为0%、20%、40%、60%、80%、100%,由最大干密度试验确定其相应的最佳含水量。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都随再生骨料掺配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当再生骨料掺量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混合料的抗冻系数BDR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室内试验给出不同掺量下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对玄武岩纤维掺量控制,对比统计不同掺量下玄武岩纤维水泥抗弯拉性能数据,探究了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与纤维掺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玄武纤维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性能最佳掺量为3.0kg/m3;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中纤维掺量具有"顶板效应",当纤维掺量不小于3.5kg/m3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不会因玄武岩纤维的掺入而增强;当纤维掺量为2.5kg/m3时,玄武岩纤维水泥混凝土质价比最佳,在工程建设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钢渣替代碎石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路用性能影响,参照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优选矿料级配和水泥剂量,研究钢渣掺量对水泥稳定钢渣碎石路用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结构粗型矿料级配的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强度特性最优,水泥掺量≥4.0%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道路基层强度设计要求;水泥掺量为4%时,钢渣掺量对长龄期的...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沥青路面铣刨废旧料的回收再利用,探索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应用于路面基层的可行性,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量,通过劈裂试验确定乳化沥青用量,通过干缩试验、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水泥掺量,以及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和半圆弯曲试验评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和抗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外掺水量为3.0%,最佳乳化沥青掺量为4.0%。冷再生混合料干缩系数、动稳定度、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水稳定性能在水泥掺量为1.5%时最优。综合考虑各项性能,确定水泥最佳掺量为1.5%。  相似文献   

15.
硫铝酸盐复合型修补砂浆具有较好的速凝特性和微膨胀特性,采用超细粉煤灰部分代替复合水泥后,发现在低掺量下能提高砂浆的流动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当掺量超过10%以后,部分性能会逐渐下降,在抑制砂浆的干燥收缩上,超细粉煤灰性能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水泥和石灰掺量对过湿粘土路基性能的影响,本文结合试验路段采用不同水泥和石灰掺量进行过湿粘土路基改良施工,检测其液限、塑限、塑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石灰掺量增加土样液限和塑性指数减少而塑限逐渐增加;水泥改良粘土效果优于石灰改良,石灰经济性优于水泥;确定最佳水泥掺量为8%,最佳石灰掺量为6%。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水泥修补材料来实现水泥路面的快凝快硬,达到及早开放交通和节省时间的目的.研究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特种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混合配比,通过实验研究砂浆配合比、水泥凝结时间、及砂浆的粘结强度,来解决道路修补中承载力及路面新旧接口处粘结问题.通过研究发现高铝水泥的最佳掺量范围在22%,硫铝酸盐水泥的最佳掺量范围在17%,早期强度最高可达到20MPa以上.掺入高铝水泥后水泥终凝时间为40min,硫铝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为80min,这些结果均满足早期快速修补路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选用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安康东段的千枚岩为原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千枚岩属于软岩的一种,强度低、稳定性差且易崩解,不宜直接作为高等级公路路基填料,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后填筑路基。同时基于CBR测试结果,结合方差分析理论分析了不同水泥掺量与不同粗粒料级配对千枚岩填料CBR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与粗粒料级配对千枚岩CBR值影响都比较显著;但在考虑到经济和工程特性要求时,通过分析选择水泥掺量为3%与粗粒料含量为55%级配组合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掺加硅烷偶联剂对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车辙、低温弯曲、冻融劈裂等试验,测试了添加不同掺量硅烷偶联剂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并确定硅烷偶联剂的最佳掺量,采用高拍仪等仪器观察硅烷偶联剂基于界面改性原理的微观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硅烷偶联剂掺量的增加,半柔性路面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其掺量对性能的影响存在峰值,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弯拉应变与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在掺量为0.5%左右处达到峰值,超过峰值后性能随掺量增加而下降,最终确定硅烷偶联剂的最佳掺量为0.5%。通过测定连通空隙率和灌注率的变化定量反映界面紧密度,通过对比观察普通半柔性路面材料与硅烷偶联剂最佳掺量下的半柔性路面材料的水泥-沥青界面可明显发现,硅烷偶联剂能够在水泥基灌浆材料与沥青混合料之间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通过改变水泥-沥青界面的形态,有效改善水泥-沥青界面稳定度并减少水泥-沥青界面裂缝,结合性能试验,硅烷偶联剂可通过界面优化改善半柔性路面的力学及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罗萍 《湖南交通科技》2007,33(1):32-34,49
研究了不同超细粉煤灰和超细矿渣取代率对路面修补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当超细粉煤灰和超细矿渣取代率为30%、两者比例为2∶1时,掺和料能通过二次水化作用和微粒填充作用使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密实,提高材料稳定期的力学强度;同样掺量的掺和料也能改善修补材料的粘结界面、微观结构,增加界面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