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空灌浆在木塘垸沅水大桥中的优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空灌浆较好地改善了普通压浆法存在的压浆不密实、不饱满、容易产生离析、干硬收缩、产生孔隙从而导致预应力筋受到锈蚀的缺陷.浆体的材料、配比及灌浆施工工艺是真空灌浆的关键,着重介绍了材料及设备的优化选用、浆体配比的优化设计、灌浆施工工艺及对环境适用性的有关应用研究,使真空灌浆工艺能更有效地保证并提高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包覆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的海泡石基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剂,在优选修复剂掺量的基础上,分别从力学性能、裂缝修复效果和抗裂性等角度对混凝土自愈合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XRD技术对修复机理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当修复剂掺量为6%或8%时,所制备胶砂试件的力学性能较优,且在此掺量下初始宽度为0.2 mm左右的预制裂缝能够...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结构混凝土破损修复后的服役性能,进行了快速修复材料与旧混凝土协同工作性能的系统研究。以环氧树脂、乙二胺、丙酮为基体,设计了快速修复材料;对快速修复材料硬化浆体与既有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包括抗压、抗折强度和稳定性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快速修复混凝土的协同抗压和抗劈裂性能均得到提高,其中协同抗压强度最高可提高80%,4h的收缩值仅为0.095mm,完全满足结构混凝土快速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室内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化学激发剂对砂浆力学、抗渗性能影响。试验表明:与空白砂浆相比,不同掺量、不同种类的化学激发复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砂浆力学、抗渗性能。通过试验得出了化学激发剂最优配比为:组分A∶组分B∶组分C∶组分D=10∶200∶300∶20。通过SEM微观测试方法探究了化学激发剂抗渗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桥梁建设中.传统的压浆工艺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如:浆体不密实、不饱满.有气泡甚至局部形成孔洞.浆体强度较低。同时由于浆体的不密实和孔洞.使水分和氧气有可能渗入预应力筋并产生锈蚀.影响梁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导致桥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针对传统压浆存在的不足,推出了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它提高了预应力孔道灌浆的饱满度与密实性.大大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应用于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及隧道工程等工程领域。  相似文献   

6.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以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为骨料 ,乳化沥青为结合料 ,加水、水泥、石粉等 ,按一定配比拌合成流动状态稀浆 ,摊铺在路面上而成的沥青表面处治层 ,水分蒸发干燥硬化成型后 ,其外观性能、作用接近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稀浆封层施工方法既可节省沥青与资金 ,又可加速维修养护的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养路工人的工作环境 ,减少环境污染 ,是一项较理想的筑、养路施工方法 ,对于沥青路面能够使早期出现的磨损、老化、裂缝、光滑、松散等病害迅速得到修复 ,能够提高路面的防水、抗滑、平整、耐磨等性能。对于砂土路面可采用稀浆封层做防尘处理 ,改善行车条件 ,对于土路肩也做稀浆封层处理 ,增加路面的宽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用稀浆封层 ,可治愈混凝土细小裂缝 ,防止裂缝渗水 ,增加行车的舒适感 ,消除轮胎产生的燥音。在桥面上采用稀浆封层 ,很少增加桥身自重 ,而且能够改善桥面的通行能力。因此 ,稀浆封层用途广泛 ,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海农场50年代末建造的公路桥,因施工时混凝土中掺入了一些粉煤灰,使工程质量先天不足,投入运行后大梁多处出现裂缝宽度超过允许值0.2mm,最宽处已达0.48mm,给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超过设计标准的车辆通过这些桥,混凝土老化现象亦加快了裂缝的发展。为延长这些公路矫的使用寿命,对缝宽大于0.3mm的裂缝,选用粘贴环氧玻璃钢的方法进行修补,大梁表面及桥面板底部,用环氧犀浆涂料喷涂2遍。该文具体介绍了环氧玻璃钢修补公路桥大梁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并提出施工中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混凝土自愈合中使用的细菌类型以及它作为愈合剂的应用方式, 简要综述了随着细菌的增加混凝土各性能的变化。 混凝土中有微裂纹存在, 微裂纹会导致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 导致结构劣化。 为了避免微裂纹的不良影响, 可以采用自修复技术。 通过添加脲酶产生的细菌和钙源, 可以使方解石在混凝土中沉淀, 生物矿化技术能够封闭混凝土中的微裂缝。 新生成的微裂缝可以通过混凝土中的水合作用来密封, 如通过可以产生尿素的巴斯德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的尿素分解细菌与钙源一起整合, 使碳酸钙沉淀来封闭混凝土中的微裂缝。 优化细菌浓度可以更好的改善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 相关研究表明, 封装方法比直接施用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并且表明使用细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浆体流动度和塑性黏度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改变外掺剂掺量控制调整水泥浆体的流动度与塑性黏度,然后将其加入骨料、外掺剂及拌和水中制备成透水混凝土试件,并分别对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得到以下结论: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随着龄期的增大逐渐增大;随着浆体流动度或塑性黏度的增大,透水混凝土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浆体贯入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粉质量比的水泥净浆、水泥粉煤灰浆体和水泥硅灰浆体粘稠度变化规律,分析了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浆体与集料的粘附状况以及振动压实下混合料浆体析漏情况,提出了适合振动压实工况的无砂多孔混凝土组成设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随着浆体贯入度的增大,浆体在集料上的裹覆量先增大后减小,贯入度在20~40mm时的裹覆能力较强;在振动压实条件下,浆体不出现析漏且试件完整时,浆体贯入度在20~25mm之间;设计的孔隙率为21.8%的无砂水泥混凝土,试件内部孔隙均匀,28d抗压强度能够达到22.8MPa,抗折强度达到3.4MPa。  相似文献   

11.
刁光雷 《北方交通》2023,(5):30-33+37
为了促进工业副产品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再生利用,在自密实混凝土中掺入再生骨料,并设置了两种循环变温条件,研究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在循环变温作用后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超声脉冲速度和硬化密度宏观性能,并分析了抗压强度损失量与无损测试方法中结构损伤特性指标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混凝土内部结构微观形貌表征,揭示了冷、热变温作用下的结构损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程度最高,其在冷变温循环后下降了15%~35%。温度应力损伤造成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扩展,增加了水泥石基质的不连续性,导致超声脉冲速度大大降低。随着抗压强度损失量的增大,各项结构损伤特性指标损失量均有所增加。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损伤主要是由于集料与胶凝基质的热变形能力不同,导致在界面过渡区中出现微裂纹,或微裂纹在微孔等应力集中处萌生,然后在胶凝基质中扩展,从而造成结构的不可逆损伤。合理控制再生骨料掺量和级配,将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温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预应力混泥土结构中,孔道压浆一般采用水或高压空气先清洗压浆孔道.再通过一端密封向另一端进行压浆,使浆体自一端向另一端流出.恒压使孔道浆体密实。对于20m及其以下结构采用此法能够满足孔道浆体密实性要求。但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梁的设计跨径增大,压浆孔道的增长.继续采用此工艺,会产生压浆不密实、管道不饱满的现象.易使预应力筋在长时期的运营期间慢慢受到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从自密实混凝土自身特性出发,研究内掺SAP的方法,以及SAP对于自密实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在标准条件下,掺入SAP会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抗压强度,且随着掺量增加,缓凝效果增强、强度降低值增加。但在干燥条件下,掺入SAP的混凝土强度降低较少,说明SAP在干燥条件下对自密实混凝土有一定的自养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钢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其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 ;同时还指出掺入钢纤维后混凝土截面的裂缝宽度大大小于普通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铺筑的机场道面性能,增加自密实混凝土粗骨料的用量,使其体积百分比达到75%,最大粒径为40 mm,以控制混凝土收缩小于400 με;用掺入最优掺量粉煤灰与高效减水剂的方法以及推导的自密实道面混凝土抗折强度公式获得所需的大流动性、高粘聚性、高抗折强度与高抗渗性的混凝土,并进行了足尺板道面结构弯曲疲劳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混凝土28 d抗折强度室内达到7.0~8.0 MPa,现场达到6.5 MPa,Cl-渗透试验电测法通过电量小于1 000 C;自密实混凝土道面的坍落度大于160 mm,疲劳寿命超过机场设计要求一倍;并且使路面铺筑速度提高了1.5倍.可见此混凝土路面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方面的问题,论述了粉煤灰、膨胀剂和聚丙烯纤维各自的防裂原理、作用方式以及最有效的作用时段,提出了三组分复合掺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新技术。经工程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材料有望成为应用广泛的高抗裂新型混凝土材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体积掺量聚丙烯(PP)单丝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研究表明:在不改变原有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情况下,PP纤维体积掺量不宜超过0.10%(体积份数);适当提高胶凝材料和高效减少剂的用量是改善纤维自密实工作性有效途径,并且可以提高纤维的掺量0.15%(体积份数);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最优配合比下PP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较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劈裂强度提高24%。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掺入,占水泥质量5%以下的,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加剂已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除4种基本组分以外的第5种重要组分。  相似文献   

19.
首先针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其在制作与配比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并通过特点与配比设计研究各种配置材料的量与配置方式的不同研究其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自密实混凝土的高质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公路混凝土护栏的耐久性与施工效率,提出了混凝土护栏的优化方案,通过振动液化试验研究了基于滑模技术的混凝土配合比,提出了采用硅烷浸渍技术提高护栏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滑模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出浆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坍落度的变化不稳定。坍落度的降幅最高达到72%,宜通过出浆量评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在坍落度不超过50 mm时选用水泥用量较小的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