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横向连接装置的作用原理,并对横向连接装置的不同结构形式作了分析;还对GK2型内燃机车采用与不采用横向加接装置作了对比计算,其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其结论在机车设施时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重载运输的持续发展,列车编组增加,车辆轴重增大,运营密度增大,现役桥梁出现横向振动过大危及行车安全的现象。本文以朔黄铁路中比重较大的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双线分离式桥墩+扩大基础的结构形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增加T梁横向联接刚度和桥墩横向刚度的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增加T梁横向连接刚度,使桥跨结构横向振动得到抑制,仅增加桥墩横向刚度,使桥跨和桥墩横向振动均得到有效抑制,且对桥跨横向振动抑制效果优于增加T梁横向连接刚度,采取同时增加T梁横向连接刚度和桥墩横向刚度的方法对桥跨横向振动抑制效果最优,对桥墩横向振动抑制效果略优于仅增加桥墩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SS3型电力电机转向架横向连接装置的作用原理、结构特点及示范推广的运用效果,建议该装置可安装在SS3B型电力机车上,并对SS3B型机车转向架安装横向连接装置后,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说明其导向力、冲角都比未装横向连接装置的机车小,具有轮缘减磨效果,并能保证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电力机车轮缘磨耗问题,提出了加装转向架横向连接装置的办法。着重介绍了为解决设计中限界问题而采取的两个措施。横向连接装置可在不改变机车原有总体布置的条件下安装使用,具有显著的轮缘减磨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线并行区段站口横向连接造成同频信号干扰、传导干扰及轨道电路故障传导电流衍生的二次耦合干扰,提出防护干扰的横向连接新方法和新设备。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工程设计环节中电气化复线铁路轨道电路横向连接位置计算完全依靠人工、计算工作量大且准确性不高的情况,在充分考虑模型准确性、设计规范、工程预算、牵引回流性能等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多线引入情况下的电气化复线铁路轨道电路横向连接位置优化计算方法.首先,构建多线引入情况下的横向连接位置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将横线连接位置的...  相似文献   

7.
列车系统运行平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由3辆拖车组成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列车系统中存在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非线性、轮轨蠕滑率/蠕滑力的非线性、钩缓装置作用力的非线性以及车辆模型一、二系悬挂作用力的非线性等因素。研究车间连接刚度和连接阻尼对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车间横向连接刚度和横向连接阻尼系数对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影响较大,而车间垂向连接刚度和垂向连接阻尼系数对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影响很小。在列车中的相邻两车之间安装横向减振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列车的横向运行平稳性,并能够改善列车的垂向运行平稳性。仿真结果还发现,在转向架悬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单一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指标大于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结构力学为基础,利用加固前对钢板梁桥测得的横向位移,提出了一种通过反算出列车等效横向摇摆力来计算加固后钢板梁桥的横向位移的方法。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简便有效,可以作为一种对上、下行钢板梁桥两桥连接加固后的位移计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结构力学为基础,利用加固前对钢板梁桥测得的横向位移,提出了一种通过反算出列车等效横向摇摆力来计算加固后钢板梁桥的横向位移的方法.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简便有效,可以作为一种对上、下行钢板梁桥两桥连接加固后的位移计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柔性耦合单轮对走行系统的曲线通过模型。分析轮对冲角、脱轨系数和磨耗指数等主要性能指标与耦合连接横向、回转刚度等参数的关系,给出相应的连接参数设计原则。研究表明,柔性耦合轮对可以实现几乎纯径向的曲线通过,轮对曲线性能的耦合回转刚度的优化与单轮对系统的二系悬挂、车辆定距和耦合轮对轴距等参数有关,在优化耦合连接回转刚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耦合连接的横向刚度来增加铰接车组的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铁路》2010,(9):79-79
总长57km的瑞士哥达哈尔特两条单线管形隧道共设置178个横通道,即每1-330m有一横向通道连接两条隧道。横向通道用作铁路技术设备的使用空间,并在紧急情况下可从一条隧道进入另一条隧道逃生。横向通道还设置有双层底板。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接触网吊弦、电连接设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研究高速铁路接触网取消锚段内横向电连接的可行性、取消锚段关节处工作支承力索与工作支接触线之间关节电连接的可行性,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动车组运用计划及其编制算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介绍动车组运用计划的含义、条件、种类及计划方案的评价准则;假日运用计划自动编制的启发式算法;算法中定义了动车组运用网络、好的交路段和好的连接;通过迭代不断产生好的交路段,好的连接在新的交路段生成中以一定概率优先连接;利用实际线路数据进行实验,证明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上承式钢板梁横向振动过大的问题日渐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针对既有铁路钢板梁桥的两种加固方案,并在某大桥上进行了加固试验,结果表明:准箱形加固和两桥连接加固的方法都能够有效抑制钢板梁的横向振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铁路提速后,大部分轻型墩桥梁横向振幅过大,墩与梁横向刚度不匹配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为研究该类桥梁横向振幅过大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特进行轻型墩桥梁横向振动的检测与加固研究。 研究方法:以某轻型墩铁路桥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车-桥耦合振动现场检测及分析,进而提出了2种加固方案,并进行了加固效果分析。 研究结果:该桥T梁自身跨中横向振幅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各墩顶横向振幅均严重超限。研究结论:轻型墩横向刚度偏低、墩顶横向振幅过大是导致该类桥梁横向振幅过大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在双柱式墩柱之间增设型钢剪力撑或增设两道横向劲性型钢连接并浇筑微膨胀钢筋混凝土,2种加固方案均能有效地提高轻型墩的横向刚度,控制轻型墩桥梁的横向振幅。  相似文献   

16.
列车系统建模及运行平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拖车和动车的横—垂—纵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拖车和动车采用相同的结构参数。考虑到车辆系统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蠕滑、钩缓装置作用力和车辆二系悬挂的非线性特性,对动车和拖车进行组合形成6种列车编组方案,并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计算结果表明:列车编组对平稳性影响不大,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刚度对列车横向平稳性影响显著;列车的头尾车运行平稳性最差,中间车较好;适当的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改变头尾车车间横向减震器的阻尼值和安装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列车的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17.
SS3型电力机车转向架横向连接装置的研制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SS3型电力机车转向架横向连接装置的作用原理、结构特点、试验及应用效果,该装置在国内电力机车上首次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提高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是机车车辆动力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列车的横向运行平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由3节车辆组成的车组横向动力学模型,并将作动器放置在车端构成车端主动悬挂系统。采用轨道不平顺高速谱作为输入,考虑轮轴间时延,运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采用车端主动悬挂系统,运用本文算法,车组的横向运行平稳性得到了提高;当在端部车辆的端部二系悬挂中再并行设置作动器,并采用改进的天棚阻尼器算法后,端部车体的振动得到了有效抑制,整个列车横向运行平稳性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9.
既有线32 m下承式钢板梁加固方案的车-桥动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配合沪宁线250 km·h-1提速改造工程,运用车桥耦合振动方法,从车辆和桥梁动力响应角度,对一挠跨比、跨中梁体横向振幅及横向加速度均超过<铁路桥检规>通常值的32 m下承式钢板梁进行加固方案比选.车-桥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加强主梁可以明显提高桥梁的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降低车辆的轮重减载率和车体垂向加速度;增加横向连接系措施可以降低桥梁横向振动加速度;当车速超过220 km·h-1时,可降低车辆的脱轨系数;2种桥梁加固措施几乎不改变车体横向加速度;同时采取加强主梁和增加横向连接系的不同加固方案的效果相差不大.加固后的现场试验表明,该桥的竖向刚度提高明显,比加固前提高约50%,桥梁和车辆的动力响应也均满足相关规定,能够保证提速条件下列车运营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由虚拟激励法推导出的轨道车辆平稳性快速算法.以TR08磁浮车辆为原型,建立了磁浮车辆的垂向和横向单车动力学模型.运用平稳性快速算法对磁浮车辆的平稳性进行了优化分析.分析了轨道不平顺波长与磁浮车辆运行平稳性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垂向和横向的刚度越小平稳性越好;当二系垂向和横向阻尼系数分别为6 kN·s/m和2 kN·s/m时,垂向和横向的平稳性能够达到最佳;运行速度越高,影响平稳性的波长范围就越大.但在各速度级下,50~100 m波长的不平顺对平稳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