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氨酯固化道床是一种新型的轨道结构,兼备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的优点,可在有特定需要的区段铺设。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主桥为跨度445 m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的聚氨酯固化道床轨道结构受温度和徐变作用影响比较小,有利于线路的稳定且维修方便。本文介绍了碎石道床填筑和聚氨酯固化道床浇注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并对线路质量进行了动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北盘江特大桥聚氨酯固化道床能够满足列车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同时也适应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变形的要求,轨道平顺性良好,质量控制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6月20日,世界上海拔最高、跨度最大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现浇主梁成功合龙,标志着拉林铁路全线120座桥梁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境内,屹立于桑加大峡谷藏木水电站上游库区,横跨水深66 m的雅鲁藏布江,全长525.1 m。此次合龙的现浇  相似文献   

3.
赣龙铁路吊钟岩特大桥主桥为劲性钢管骨架钢筋混凝土上承式拱桥,设计跨度140 m。拱肋采用劲性钢管骨架,转体合龙,挂模施工外包混凝土,较好地解决了桥梁施工对桥下公路行车的干扰。介绍劲性钢管骨架计算方法、结构设计及骨架转体构造。  相似文献   

4.
正6月28日,成都至贵阳铁路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顺利合龙,为成贵铁路全线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全长1 603 m,主跨336 m,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钢箱拱桥。该桥桥墩平均高约80 m,按铁路4线、公路双向6车道建设,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铁路桥面在上、公路桥面在下的桥梁建造型式,公路桥面距离铁路桥面高差达32 m属世界第一。成都至贵阳铁路是  相似文献   

5.
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沪蓉西(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支井河特大桥主桥为跨度430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轴线采用悬链线,是目前世界上同类桥梁跨径最大者。拱肋纵向分30个节段,采用无支架缆索吊机安装,两岸对称悬拼、齐头并进至跨中合龙的斜拉扣挂法施工。介绍拱肋节段安装斜拉扣挂系统的施工设计方案、计算分析等。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消息,7月9日,我国高速铁路最大跨度的悬灌梁桥——石(家庄)武(汉)高铁中平跨京珠高速公路特大桥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7.
沪昆高铁设计最高行车速度为350 km/h,要求全线铺设无砟轨道。以该线主跨达445 m的北盘江特大桥为对象,从规范要求的桥梁铺设无砟轨道的刚度、挠度、梁端转角、车桥耦合动力性能等各项技术条件出发,探讨该特大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北盘江特大桥在优化拱上结构和设置调高支座后,能够满足规范铺设无砟轨道的各项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8.
北盘江大桥拱圈单铰转体施工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跨度 2 3 6m ,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线铁路拱桥。该桥转体施工将单铰转体重量大幅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简要介绍北盘江大桥转体结构及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盘江特大桥主桥为416 m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也是世界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筑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本桥交界墩高102 m,综合利用塔吊、缆索吊及工业电梯等设施配合自升式液压爬模系统进行交界墩施工.综合介绍了交界墩自升式爬模使用原理、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交界墩实际施工效果来看,该技术充分保证了交界墩的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可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世界第一大跨高速铁路混凝土拱桥-沪昆客专北盘江特大桥为研究背景,提出面向运营期间的桥面线形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探讨该系统的布置方案、精度要求、系统供电以及运营安全评估预警等。为了验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将系统自动化监测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监测成本、可靠性和适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精度满足高速铁路桥梁沉降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沪昆客专北盘江特大桥劲性骨架施工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昆客专北盘江特大桥为主跨445 m的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采用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法施工。该桥劲性骨架结构复杂,工艺流程多,作业难度大(高空300 m),安装节段多(40节段),悬臂长度长(222.5 m)。通过布设严密的控制网,实施合理的劲性骨架施工方案,通过劲性骨架工艺过程控制及浇筑过程中的应力及线形控制,实现劲性骨架的顺利施工。从原材料采购下料,单元件加工、组拼、胎架预拼及架设安装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以实现成拱后线形、结构应力及焊缝质量均符合设计及要求。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合福联络线闽江特大桥是南三龙铁路控制性工程,2月20日,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抢抓施工黄金期,忙着起吊设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大桥预计6月下旬合龙。合福联络线闽江特大桥842.207 m,主跨为(118+216+118)m双线刚构连续梁,最大跨度为216 m,最大梁高为16.5 m,最大墩高65 m,水深达17 m,项目  相似文献   

13.
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主桥为单跨416 m上承式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该桥劲性骨架钢管拱共分为39个节段吊装,最重约130 t,采用斜拉扣挂悬臂拼装,合龙段长1 m,采用无应力合龙。通过对钢管拱劲性骨架合龙影响因素的分析、合龙方案的制定及合龙过程的控制,形成具有特色的技术措施,旨在为今后类似桥梁合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主拱圈在施工阶段的非线性稳定性能,运用LSB软件建立主拱圈有限元模型,基于荷载增量法计算了施工全过程的结构非线性稳定系数,考察其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趋势,并探讨横向风荷载对稳定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钢管骨架拼装阶段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值为3.4~35.1,最小值3.4发生在拼装与拱顶合龙段相邻的20号吊装节段,钢管骨架合龙时非线性稳定系数为4.5;(2)灌注钢管内混凝土阶段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值为2.6~3.4,最小值2.6发生在灌注下弦外侧钢管内混凝土;(3)浇筑外包混凝土阶段非线性稳定系数值为2.1~4.4,最小值2.1发生在浇筑全断面以外腹板外包混凝土6个工作面的第5段,也是施工全过程主拱圈非线性稳定系数的最小值;(4)非线性稳定系数对横向风荷载的作用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烟台市养马岛大桥主桥为5 0m 10 0m 5 0m柔性系杆钢管混凝土拱桥,最大矢高19 .10m。文章介绍少支点、长节段的拱肋安装方案以及拱脚安装、拱肋节段安装、拱肋合龙等施工细节。  相似文献   

16.
南盘江特大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客货共线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筑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施工难度位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其主桥为单跨416 m上承式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影响桥梁应力、索力与变形的参数,结合施工过程中监测的各阶段应力、索力与变形数据,及时分析与理论计算预测值的差异并找出原因,提出修正对策,确保全桥建成以后桥梁的应力状态和外形曲线与设计达到最佳吻合.为后续同类桥梁劲性骨架安装和拱圈外包混凝土保质量、保安全、快速、高效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尼尔森体系提篮拱桥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宣杭铁路东苕溪特大桥主桥为单孔112 m跨度尼尔森体系提篮式拱桥,该体系铁路桥在我国首次采用。介绍该桥的施工技术,包括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南盘江特大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注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主桥为单跨416m上承式钢管外包混凝土拱桥。扣锚索系统主要由扣塔、扣点、扣索、锚索及锚碇系统组,扣塔由主体5号、6号交界墩、0号段及其上部钢塔组成;扣点利用Q345B钢板在劲性骨架上弦管节点位置焊接而成;扣锚索均采用75 mm(j15.24,Rby=1 860 MPa)钢绞线束;锚碇采用岩锚和桩基承台锚碇两种形式。利用此系统进行劲性骨架单节段整体斜拉扣挂悬臂拼装、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注外包混凝土,为解决高山深谷条件下大跨度钢管外包混凝土拱桥的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据中国政府网提供的消息1月24日,中缅国际铁路大理至瑞丽段的控制性工程——怒江特大桥全面开工。位于云南省施甸县与龙陵县交界处的怒江特大桥全长1024.2m,江面到桥面的高度为211 m,大桥主跨采用跨度达490 m的钢桁拱梁,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桁梁铁路拱桥。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劲性骨架拱桥以其刚度大、跨越能力强和能较好地适应山区峡谷地形等优势逐渐成为山区铁路大跨桥梁的一种主选结构形式。但是,采用该方法施工的拱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体系转换,受力非常复杂,往往控制设计。本文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为例,系统介绍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在施工过程中的计算方法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拱肋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及控制因素,分别从横向分环和纵向分段两个方面对比分析多种外包混凝土施工方案,以期为类似拱桥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论:(1)随着截面横向分环数的增加,骨架的受力将明显降低,表明分环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拱桥的受力,要保证分环数量不宜过少;(2)纵向分段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工作面交界处未包混凝土的弦杆处于较不利状态;(3)本次提出的优化方案有利于降低拱顶上弦的最大应力,避免了工作面处的应力突变,保证整体受力均匀,达到了工序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