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具有风险大、变形大、工期长等多项特点,因此在具体施工中,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从而确保工程的合理施工。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5):151-152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例进行分析,该隧道施工中出现了多处大变形,造成了高风险施工,加大施工难度。在通过支护参数的调整、变形预留量的加大和微台阶施工工艺等措施进行处理以后,大变形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的非对称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支护结构的非对称受力特性,结合碳质千枚岩力学特性与变形破坏机制的各向异性特性,对层状软岩隧道围岩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 在93座典型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变形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分析了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最大变形量与地应力、岩体抗压强度、隧道埋深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的变形量与最大地应力、岩体抗压强度、埋深的分布较为离散,在一定地应力、岩体强度或埋深条件下,隧道变形量既存在于高值区间,也存在于低值区间;隧道变形量随地应力的增大、岩体强度的降低、埋深的升高逐渐向高值区间靠拢,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是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层理弱面耦合作用的结果;基于隧道最大变形量与隧道强度应力比的幂指数变化规律,提出了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的大变形预测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4.
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与预留变形量是制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以湖北省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围岩的时空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与预留变形量。结果表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以与时间相关的蠕变变形为主,拱顶下沉蠕变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8%,水平收敛蠕变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1%。拱顶下沉量在15 d 后即可达到其总变形量的90%,水平收敛量在12 d 后达到其总变形量的90%。按照极限位移准则,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隧道开挖15 d 后;按照变形速率准则,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隧道开挖25 d 后;合理的支护时机应在隧道开挖后15 ~25 d。基于研究结果,峡口隧道设置的预留变形量设计为35 cm,通过对二次衬砌进行长期稳定性分析,验证了该预留变形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就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了解软岩大变形发展历程,并以具体工程案例分析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变形特点及变形原因,最后阐述变形控制技术要求,从而更好地提高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软岩大变形主要是由深埋隧道高地应力、富水情况或通过断层破碎带所造成。本文通过分析江木拉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情况,发现软岩变形危害主要是初支开裂和剥落掉块;采取超前大管棚、增加锁脚、型钢支护、周边围岩注浆等支护加强措施,能减少隧道变形量及变形速率;结合超前地质预报、隧道设计文件及附近断面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情况,及时调整隧道支护参数,能降低软岩对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安定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对侵入蚀变岩破碎软弱围岩段隧道开挖大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开挖进尺、台阶长度、台阶高度、裂隙密度等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台阶法施工时开挖参数的合理范围:开挖进尺为0.5~1.0 m、台阶长度为4~6 m、台阶高度为0.3H~0.4H。通过芬纳公式和卡斯特耐方程对隧道极限容许位移公式进行了修正,实践证明改进后的方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别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兰渝铁路两水隧道的施工实例,分析了软岩隧道大变形的特点,归纳了控制软岩大变形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得荣一号隧道位于我国川西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境内,隧址区穿越泥盆系强风化云母片岩,受构造断裂带影响,岩体裂隙发育、软弱易变形。经查勘及补勘,分析大变形及施工段落软岩变形监测数据后,采取的处治措施为:①对大变形侵限严重段采取拆换拱措施,软岩塌方涌泥段进行洞内大管棚及超前加固处治;②充分预判地质情况并结合既有施工段变形监测数据,取其中20m作为试验段,调整原设计支护参数及预留变形量;③加强施工控制及锁脚布置,短进尺、早封闭,及时反馈试验段变形监测数据并再次调整设计。施工后期未出现变形侵限等问题,从而降低工程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0.
锚杆支护在整治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乌鞘岭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特点,及其整治措施,通过模型计算对施作锚杆隧道与没有施作锚杆隧道的应力以及位移进行了比较,并论述了锚杆支护对于整治大变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GFRP材料有着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工程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GFRP型材作为桥梁主梁的应用鲜见.通过采用当量圆模型对车辆荷载进行了简化,利用有限元软件和Tsai-Wu准则,对将GFRP型材用作桥梁主梁进行了静力分析.静力分析和静载试验的结果均表明:尽管GFRP材料弹性模量小,作为桥梁主梁刚度较小,跨中挠度值比较大,但该材料具有十分良好的弹性恢复能力,GFRP双腹板型材可满足作为轻便桥梁主梁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土具有多孔性、密度低、易发生湿陷等特点,在黄土地区修建隧道常会给施工和通车后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实践,介绍了在黄土地区修建大跨度铁路隧道的开挖、支护、防排水等施工关键技术,为解决黄土地区大断面隧道施工问题提供了相应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铁路桥梁桥墩的变位病害越来越多,文章主要分析了软土地区铁路桥墩发生变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病害整治措施,并从外部环境管理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锦屏电站辅引3#隧洞埋深超过2 200m,地应力极高,属于强岩爆洞段。施工中采用微震监测方法进行岩爆预测,结合喷洒高压水和岩体深部注水技术、光面爆破及应力解除爆破技术和及时施作锚杆、喷砼等支护措施,大大降低岩爆发生概率和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顺利完成隧洞的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15.
结合泸州长江二桥锚定板桥台施工实例,介绍了试桩承载力现场试验方法。通过对岩层中抗拔桩的现场静载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桩身内力分布的大致规律,并对该类桩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建议。其得出的主要结论可为类似工程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穿越水平岩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平拱、拱顶离层破坏、拱顶弯折内鼓等现象,而利用系统锚杆的"组合梁"作用可以极大减少水平岩层的拱部掉块,保证施工质量。以大梁峁特长公路隧道K81+300~K83+308段为工程依托,在对大梁峁隧道断面围岩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原锚杆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提出锚杆设置范围宜为拱部160°、锚杆长度为3.5m,边墙的系统锚杆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不设或少设,并通过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证明了锚杆支护优化设计合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新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工字型梁具有重量轻、耐腐蚀以及架设方便等特点,在工程应用中前景十分广阔。为了得到复合材料构件横截面的更合理形式,选用拉挤成型GFRP工字型梁作为分析试验对象。使用Kollar公式、Tsai-wu准则和特征值屈曲方法分析了梁的极限承载能力,针对破坏特点对梁进行了局部的补强,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工字型截面的补强方法能有效提高梁的承载能力,但这种局部补强后的破坏形式表明材料的抗拉强度仍未充分发挥,且对梁刚度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浅埋破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难度大,要求施工技术高.针对新建铁路云桂线(广西段)达陇隧道进口洞口段工程,通过施工信息化的方法,采用了大拱脚台阶法、小导管超前注浆预支护、开挖洞室径向注浆加固、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二次衬砌紧跟、混凝土挡墙等综合施工技术,确保了施工安全,并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因浅埋破碎及顺层偏压问题造成初支下沉侵限和隧道顶部及地表开裂的问题.实践证明,所用施工方法及辅助施工措施切实可行,可实现洞内施工安全和洞室结构稳定,其施工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大型桥梁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摩擦型钻孔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变形、桩侧土摩阻力及桩身轴力变化等特征,并推算出了竖向极限承载力,得出的结论对同类型桩承载力试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业的日益发展对旧桥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针对阳泉一双曲拱桥,采用Madis Civil有限元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该桥进行荷载试验,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确定了该桥的实际承载能力及运营现状,对现有同类桥梁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