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给定流量、转速和扬程的设计指标下,综合分析和选取决定叶轮水动力性能的主要几何参数,采用升力法进行喷水推进轴流泵叶轮的水力设计。然后运用CFD方法对所设计轴流泵在设计点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水力效率和扬程均满足设计要求。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该泵的扬程-流量、功率-流量、效率-流量特性曲线,进一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最后将在设计工况下计算得到的水动力载荷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叶轮应力分析,校核了设计工况下叶片强度;同时,对叶轮进行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叶片固有频率远离轴频、叶频,能很好地避开叶轮共振。  相似文献   

2.
消防泵组,是指消防水泵和消防水炮的组合体。本文主要介绍由南京信诚艾尔克工业灭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MK200型大扬程、大流量消防泵组,在灭火救援中的性能与作用。南京信诚艾尔克工业灭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研发制造大扬程、大流量消防水泵和消防水炮的专业公司,其产品已能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媲美,尤其在综合性价比上更具有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水泵站是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而进水流道是大型水泵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泵站前池和叶轮室之间的过渡段,承担着水泵进口流场的整流作用,使水流更好地转向和加速,尽量满足水泵叶轮室进口所要求的水力设计条件。采用三维定常RANS方程和重整化群RNG紊流模型对进水流道、水泵叶轮室的水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进水流道对水泵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进水流道对水泵内部流场、叶片压力分布及水泵特性(功率、扬程、效率)等方面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机电排涝水泵站属于一种水利工程设施,其主要是通过消耗能源提水进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要想让水泵站的机电设备实现长时间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专业的保养和维护管理。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水泵站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具体的运行管理和养护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黎明  陈良志 《水运工程》2018,(10):108-112
为更精确地模拟港口区域的降雨过程和更合理地设计排水系统,选取Kribi港口工程二期项目为工程实例,利用软件SSA进行SWMM法的雨水系统模拟并与推理公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WMM法适用于港口区域雨水系统模拟,为后期港口区域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提供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喷水推进低比转速轴流泵是随着喷水推进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泵型。针对一型低比转速轴流泵叶轮叶片数分别选取为5、6、7建立三组叶轮模型,选择RNG k-ε两方程涡粘模型进行叶轮内流场与功率、总压扬程、效率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三组叶轮的相关水动力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叶片数对低比转速轴流泵叶轮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得到叶片数对功率、总压扬程与工况点影响较大,而基本不影响最高效率的结论,为我国该类泵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lang 《船舶》1999,(6):31-38
本文概述耙吸式挖泥船的船型特点,指导性的阐述耙吸式挖泥船泥泵扬程、流量、功率的计算确定,耙头、高压冲水泵的匹配选择,并对主要设亩耙吸管吊放机构、泥门、波浪补偿装置等的结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的对排泥系统、高压冲水系统的考虑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高比转数范围内从理论上对轴流泵进行了研究。文中叙述了按本文理论研究结果设计的实型泵的试验实例。目前,这种在高比转数轴流泵设计中获得应用的研究成果也非常适用于吸入比转数介于混流泵和轴流泵之间的、与泵壳倾斜角非常小的斜流泵。文章对轮缘、平均有效直径和轮毂直径处的叶片进口角和出口角进行了研究。通过讨论所得到的一些结论是,叶片进口角仅仅只是试验常数和进口轮毂比的函数。平均有效直径处的叶片进口角的量值与轮毂处的值相比变化很小。轮毂处的叶片角随着轮毂比的减小而迅速加大。叶片出口角仅仅只是出口轮毂比和平均有效直径处液流角的函数。它的变化主要在轮毂处。轮毂处的叶片角随着轮毂比的减小而迅速加大,而在轮缘处却略有减小。本文同样还论述了诸如扬程系数、流量系数和平均有效直径处液流出口角等设计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所给出的方程式和设计图表可供设计实型泵时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低比转速喷水推进轴流泵空化性能重要性的分析,对所设计的低比转速喷水推进轴流泵水力模型在设计流量下进行CFD空化模拟,分析空化特性和空化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模型空化试验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比较表明:设计流量下,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为低比转速喷水推进轴流泵空化性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响应国家对港口绿色发展水平的要求,本文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港口建设中,打造生态化海绵港口。结果表明,在满足港口排水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在排水系统中建设下凹式堆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工程性设施,利用其对雨水存储、渗透、调蓄功能,可大大增强港口的防洪排涝能力,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海绵港口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影响港口大型桥式起重机海上运输及现场安装方式的主要因素,对其运输、安装方式进行分类,阐述了不同运输、安装方式的技术特点及优缺点,对比分析其应用范围、适用工况,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康迎宾  胡连超  张方 《中国水运》2013,(12):238-240,296
文中根据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现场检测数据对卧牛排涝站进行复核计算,依据相关规定,进而作出全面彻底的安全分析。分析认为:该排涝站防洪标准满足要求,涵闸过流能力不足,消能防冲设施短缺,闸基水平段渗流坡降值较大,地基承载力不足,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港口工程传统抛石斜坡堤结构深水大潮差条件下堤心石用量大的问题,进行了深水砂芯斜坡式防波堤研究。结合某实际工程项目中砂芯防波堤断面的比选,主要从断面结构选择、施工可行性、工程造价和潮差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等方面对各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砂芯防波堤断面采用块石围埝方案满足港口工程深水大潮差条件下的设计要求,该结构形式防波堤断面为港口工程深水防波堤或石料缺乏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航电枢纽工程中土石围堰防渗效果问题,以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为工程背景,在围堰内侧增加子围堰差解决围堰渗水的问题。通过对比高喷旋喷桩补强、水泵排水等方式,研究子围堰在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实际应用表明,子围堰可对原有围堰的防渗效果起到较好的增强作用,相较于在原有围堰的基础上使用高喷旋喷桩或者水泵强排的方案,子围堰在施工难度和经济效益方面更有优势。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上游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装备900泥泵的绞吸船功率储备设置不合理、船舶不适应长排距工程的现状,采用CFD仿真分析方法确定合适的泥泵转速增加量,使舱内泥泵扬程增加16.5%,水下泥泵扬程增加17%,进而提升船舶长排距施工性能;并对增加转速后的泥泵本体、轴系、泵盖连接螺栓及附属封水泵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确保泥泵在水力、结构与附属设备3方面均能满足船舶长排距的要求,为其他同类绞吸船舶提升排距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修船》2015,(3):30-33
为解决商业运输船舶在航行时海水冷却泵排量过剩的问题,对17.6万DWT散货船海水冷却泵进行变频控制改造。根据SHINKO公司提供的离心泵特性曲线,以最小二乘准则为判断依据,建立了离心泵的变频扬程-流量(H~Q)、效率-流量(η~Q)数学模型,建立了淡水冷却器淡水进出口温差与淡水冷却系统热负荷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给出了船舶任何工况下根据淡水冷却器进出口温差和海水泵进出口温差进行海水泵功率、频率预测的数学模型。试验表明此方法能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常熟枢纽泵站具有大流量,低扬程,开机少,双向抽水的特点。该站兴建时国内尚缺乏建设此类泵站的经验。本文介绍了立轴开敞式水泵和矩形双向流道在该站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潮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河床演变分析与定床水流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防洪和排涝的影响及周边各港口、水道涨落潮流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口内的防洪、排涝基本无影响,对工程周边附近的航道、港区、水道影响幅度小,影响范围有限。研究认为大、小门岛围垦方案实施对周边工程水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和局部的,大、小门岛石化基地围垦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某内河三体船的轴流式喷泵性能,开展缩比模型试验泵台架试验。采用结构化网格离散计算域得到实尺度喷泵外特性曲线,经无量纲相似换算得到与试验情况相符合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值。在流量阀全打开、非等转速条件下和不同流量、等转速条件下进行测量,得到试验泵功率和扬程等数据。在功率损失分析基础上,对比试验测量值与CFD计算值。结果表明:在1 130~1 760 r/min转速条件下两者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为7.6%;在等转速条件下扬程特性曲线趋势达成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中英规范关于港口道路铺面设计的计算步骤、方法及差异,并通过某工程采用的铺面结构计算实例进行对比说明,为海外港口工程中的铺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