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通青公路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该路段边坡失稳的形态、变形特征以及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和工程活动等主要因素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线路中边坡失稳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开挖使得边坡植被遭破坏,表层岩土体风化严重及降雨入渗导致边坡岩土体浸水软化,其抗剪强度降低或丧失,形成坡面开裂和坡脚剪切破坏,滑面贯通造成边坡失稳的产生。结合工程实际对该处边坡失稳进行了处治设计,提出削坡卸荷+地表地下排水+坡脚支挡防护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时采用渗流有限元与普遍极限平衡法相耦合的方法,对通青公路k4+330段边坡不同工况下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处治前边坡在持续降雨情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处治后边坡在边坡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抗剪强度降低的情况下,其安全系数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工程地质勘察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临吉高速公路K220+700~K220+960段路堑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产生原因,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坡体存在顺层的软弱岩层是该滑坡产生的内因,降雨入渗、路基全断面开挖及支护不及时是该边坡滑坡的诱因。强度折减法计算表明,目前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963,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处治。针对滑坡的特点及工程环境条件,提出了临时反压、抗滑桩等支挡结构为主,排水、坡面防护为辅的综合处治措施,实践证明该处治方案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公路路堑边坡滑坡成因的分析,提出应急临时反压、滑坡体后缘卸载、多种抗滑支挡措施、框架锚杆坡面防护、完善防排水的方案进行综合治理,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处治效果,实施了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及运营长期监测的监测方案,为类似工程处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路建设经过古滑坡地段,古滑坡的复活给公路安全施工及运营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已有研究文献大多集中于降雨、地震及库区水位升降引发古滑坡复活,对人类工程诱发复活的效应及相应的治理研究还较少。基于此,以湖南省龙永高速公路永顺连接线段的古滑坡复活为工程背景,研究公路建设对古滑坡的激活效应及对应的优化处治措施。该古滑坡因坡体为松散堆积体,蠕变性及水理性较大,同时因公路建设坡体开挖坡角凌空而激活古滑坡,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经反算获取滑坡带岩土体力学参数,基于极限平衡法得出古滑坡在开挖切方后稳定性系数为0.98,同时考虑雨水入渗及页岩蠕变性,其稳定性系数将进一步劣化,因此采用调整路线纵坡,减少开挖深度、增加平台宽度,增设防排水以及设置抗滑桩等综合处治的优化方案。经监测获取累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知其古滑坡处治是可靠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野外地质勘查及数值计算, 对 G104 嵊州段某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变形破坏特征、 形成机制、 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该滑坡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质滑坡, 已初步形成了圈椅状形态。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为由坡脚炭质泥岩软弱夹层、 断层 F1, 中后缘构造面的共同组合下, 形成的顺坡向楔形体, 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 通过数值模拟表明, 上部卸载对提升坡体稳定性有着显著效果, 为充分保障坡脚 G104 国道行车安全, 所以采用 “卸载+ 临时坡面防护+被动防护为主” 的应急卸载方案及 “坡顶卸载+锚索+抗滑桩+截排水” 的永久处治方案, 以达到 “一次根治, 不留后患” 的目的, 滑坡处治主体工程已于 2022 年 6 月底完工, 目前从监测数据来看, 边坡总体稳定, 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某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K3+965—K4+195段深挖路堑所处自然坡体呈现欠稳定状态,边坡开挖基本成型后,出现局部滑塌,裂缝发育等不良现象,坡体有整体滑移的趋势。以该工程实例为背景,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边坡的失稳原因,并且结合各方因素对边坡的治理方案进行了比选论证,最终确定了该路段的加固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锚索框架是一种原位坡体支护技术,具有安全稳定、轻巧美观、支护深度大等特点,广泛用于复杂岩土质边坡处治工程中.以某高边坡地质灾害为例,分析总结该边坡不良地质产生的机理,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锚固柱结构原位加固.实践证明,该处治方法能使锚索框架支护结构长期处于较为有利的受力状态,从而提高了安全余量.  相似文献   

8.
库区公路由于其工程环境的复杂性,其稳定性不但受到岩土性质、边坡形式的影响,还受到库区水位不断涨落的影响,处治不当极易发生失稳。对影响库区公路库岸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水成为制约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防护处治措施,建议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李文  刘军 《湖南交通科技》2020,46(2):38-40,137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较平原地区而言,其边坡坡体结构更为复杂且开挖深度大,在施工开挖、降雨等条件影响下更易发生失稳破坏。以贵州省山区高速公路某处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边坡滑坡的原因,采用传递系数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判,结果表明:该边坡在降雨条件下仍有很大的可能继续发生破坏,需要及时进行处治。同时,针对该边坡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长灰一级公路k43 835-k43 945边坡工程左侧边坡失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治方案,并进行了方案优化比选,最后采用抗滑桩支护处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斜坡地层结构及地震动力响应是斜坡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斜坡地震动力响应的差异性及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以G318林芝—波密段典型斜坡中的四类地层结构斜坡为原型,利用FLAC3D建立斜坡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在坡面及坡体设置监测点,输入Kobe地震波,对监测点的应变、水平位移及加速度等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层-岩层斜坡的坡面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且在一定高度存在极值;坡体PGA放大系数与坡高呈线性增加,且千枚岩斜坡PGA放大系数更大,最大可达10.7;岩土接触带两侧,土层与岩层的水平位移差异明显,两者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导致岩土接触带两侧介质变形不协调,这是土层-岩层斜坡在岩土接触带发生滑动的主要原因;不同土层斜坡的水平位移及PGA放大系数也有很大不同,且土层-岩层地层结构斜坡的失稳破坏程度主要受土层类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某厂区的人为边坡,在开挖之后于坡体出现裂缝、局部坍塌等情况,严重影响到厂内安全,为验证其稳定性,通过综合运用各类勘察手段,确定了该边坡的破坏类型、安全系数及滑面几何位置;并确定了坡体各岩土层的力学指标,为下步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提出了滑坡处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老山隧道工程地质资料,从岩土体特征、排防水计算、坡面防护抗冲刷能力及边坡稳定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边坡失稳的成因,并提出合理边坡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某快速路扩建工程中一处深挖路堑边坡的加固处治为依托,结合边坡所在工点的地质勘察成果,确定了采用悬臂抗滑桩+挡土板+预应力锚索框架的加固方案。从确定坡体失稳潜在滑面与剩余下滑力,到确定抗滑桩桩型、桩间距及桩长均进行了计算分析,可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五盂高速公路K23处滑坡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坡体进行地表位移监测和深孔测斜监测,发现坡体处于蠕动挤压变形阶段,分析出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及滑动面的位置,为进一步优化滑坡处治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沧榆高速忻保段运营期间某路基上边坡滑坡灾害为例,根据边坡地形、排水、地层岩性、原有防护类型等因素分析滑坡病害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卸载+坡脚挡墙+坡面防护的处治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渗漏水是长大水下盾构隧道运营期常见且难处治的病害之一,具有监测实施难度较大和长久性处治效果不佳的关键性技术难点,研发设计出水浸监测+视频监控联动的渗漏水监测预警技术、接缝注浆+嵌缝封堵的管片接缝渗漏水处治技术、接缝注浆+防水密封罩的螺栓孔渗漏水处治技术,不仅实现对渗漏水实时在线监测预警,而且解决了水下盾构隧道常见的管片接缝和螺栓孔渗漏水长久性综合处治的难题,该渗漏水监测预警及处治技术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可有效降低长大水下盾构隧道运营期的人工巡检强度,并降低养护成本,从而为类似养护工程的渗漏水病害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已经成熟的范例推理理论对14个边坡失稳案例进行分析,并用其结果对某国道K1694+830~K1694+960段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圆弧形滑坡的主要诱因是边坡过陡、岩体的不利产状、软弱夹层的力学性能差和降雨入渗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大和岩土体的强度参数劣化,从而使岩土体更易屈服失稳;某国道K1694+830~K1694+960段边坡范例推理的滑坍风险大,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加固和防护。  相似文献   

19.
对顺层岩质边坡的特点及处治方法做了介绍,以某高速公路K24+260—K24+410段顺层岩质高边坡为例,对该边坡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采用以卸载、挡土墙、框架锚杆、框架锚索和拱形骨架护坡全方位防护为主,截排水为辅的措施。通车运营以来,边坡没有出现失稳变形迹象,表明参数选取合理,处治方案得当。  相似文献   

20.
滑坡是山区公路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以广东省云湛高速公路一处深挖路堑边坡为加固处治对象,通过对该处边坡进行的第一补充工程地质勘察,结合坡体现有裂缝分布情况及边坡深层位移监测结果,对形成滑坡的成因和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剩余下滑力,为确定滑坡处治措施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