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动绿色公路建设,识别绿色低碳材料、工艺与技术,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方法,对延黄高速公路使用的绿色建造技术进行碳排放测算,采用帕累托法则分析各绿色建造技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桥梁上部结构由钢桥变为混凝土预制的减碳率达到55.78%,隧道工程优化为路堑工程的减碳率达44.66%,拱形骨架护坡优化为CBS边坡防护的减碳率达21.36%;钢材和混凝土是公路建设材料的主要碳排放来源,是碳减排重点控制材料,应该通过优化设计、改进施工工艺或使用低碳排放的同类替换材料等方法降低原材料碳排放;小型装载机、凿毛机是混凝土预制桥梁机械设备的主要碳排放来源,30装载机是CBS边坡防护建设中的主要碳排放来源。  相似文献   

2.
<正>火热六月,全球都在为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疯狂,然而,巴西这个"桑巴王国"或许正在进行史上碳排放最高的一届世界杯。根据国际足联发布的《2014世界杯碳足迹预测报告》,仅国际交通一项,本届巴西世界杯就将留下将近138万吨"碳足迹"。而巴西国内交通也是"排放大户",占到总排放的三分之一。事实上,中国的减排压力同样巨大。目前,中国GDP在全世界占10%,但是能耗占20%,碳排放则占到了25%。"中国的碳排放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实际上也是在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红利'。"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定量计算和评估公路隧道各个建设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明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影响机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公路隧道碳排放核算边界划分、清单分析、计算模型建立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的核算流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工具SimaPro对不同围岩条件下的每延米隧道建设碳排放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岩条件的劣化,每延米隧道在材料生产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显著增长;公路隧道建设中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中二次衬砌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较大,改进材料生产技术、开展衬砌结构碳减排设计研究是减少公路隧道建设碳排放总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为什么需要对碳足迹和碳排放进行管理?运输企业们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措施和战略,并对行业提出了需求。随着绿色交通的概念深入人心,终端用户的环保理念愈加领先,购买产品的时候,客户希望产品能够有碳足迹标记,这就要求产品在生产、运输等期间的碳足迹要被完整地计算和记录——这些都是来自外部的需求。从内部需求来看,企业一方面希望能够为环保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饱受市场和经营压力的影响,希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低碳环保理念出发,首先提出了基于碳中和目标下的公路工程建设的理念,通过绿色公路的低碳建设对其进行诠释,从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析了低碳公路建设的要点,并针对目前进行低碳建设所面临的一些难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从而大幅度降低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隧道工程在建造和运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其碳排放进行准确量化分析与评估对推动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CA方法进行隧道碳排放边界划分,并建立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托工程实例,对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与评估。结果表明,隧道建造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材料的生产,运维期的碳排放大小与隧道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不同长度隧道照明区段能耗占比结果,可得出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中间段的照明碳排放占比不断提高;由于隧道的照明设置与交通量相关,在结合粒子群算法和考虑交通量变化的因素下开展隧道照明能耗的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度为500~4 000 m的隧道中,入口段照明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在整个照明区段中的占比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7.
道路桥梁建设作为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分析道路桥梁设计与施工,探讨了影响道路桥梁设计安全性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改进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在实际工程操作中可以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政 《综合运输》2022,(5):24-27
2030年我国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交通运输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在总排放中的比重将持续增加。本文测算了我国非营运车辆碳排放量,在同一口径下对比了中外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情况,研究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达峰时间和达峰比例。本文的研究对我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实现国家碳排放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裂缝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加强对桥梁裂缝的研究与分析,对于道路桥梁的施工与维护有着重要意义。对道路桥梁裂缝的概述与特点进行探讨,阐述道路桥梁施工中桥梁裂缝的危害,对道路桥梁裂缝的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道路桥梁施工中桥梁裂缝的防治策略,旨在推动道路桥梁的施工与建设,促进我国城市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桥梁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体现在生态系统、地质地形、水文与大气、社会环境等方面,指出了桥梁下部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考虑环境保护的桥梁下部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了桥台、基础和桥墩的设计内容,促进了环保设计理念在桥梁建设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桥梁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提高工程质量、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对桥梁施工新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全息建模技术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在桥梁构件制造中的应用、传感器网络在桥梁结构监测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智能控制等,并对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桥梁在公路交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可能进行的抢险救灾工作。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对于保障桥梁的安全通行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提高桥梁抗震能力的意义和方法,重点分析了下部结构加固技术在加强桥梁抗震能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城市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现状,从碱蚀、钢筋锈蚀、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检查井井周塌陷与桥梁裂缝等方面,分析了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桥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桥梁预制梁板施工中的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为桥梁预制梁板的施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基于此,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预制梁板中的应用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应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桥梁预制梁板的质量和性能,为桥梁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对道路桥梁建设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现状,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加固技术等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借鉴,有效解决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促进路桥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碳足迹评价方法,构建全生命周期核算模型,从燃料周期、道路周期和车辆周期对电力机车、柴油重卡、纯电动重卡、混合动力重卡和天然气重卡的碳足迹进行了计算对比:电力机车碳足迹远低于其他四类重卡,是当前最低碳的物流运输工具,混合动力重卡在四类重卡中是当前低碳运输工具.通过对电力结构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纯电动重卡和电力机车敏感性最高,当我国煤电比例降至50%时,纯电动重卡将取代混合动力重卡的位置.根据计算结果,为我国控制移动源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提出:电力机车始终为最低碳的物流运输工具,在运输中应优先选择电力机车.四类重卡中混合动力重卡为当前低碳运输工具,纯电动重卡为未来低碳物流运输工具,所以在考虑运输的便利性和门到门的衔接运输中使用混合动力重卡,同时布局纯电动重卡的发展,随着电力结构的优化,逐步向纯电动重卡偏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桥梁的建设速度大幅提升。但在高速公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容易遇到溶洞桩基施工的难题,文章主要针对高速公路桥梁溶洞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分析,以保障施工环节的质量与安全,最大程度保证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的建设和维护愈发重要。防水路基路面作为公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障桥梁结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以及保障行车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探讨防水路基路面的不同类型、在公路桥梁中的功能、设计原则和方法、主要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以及施工技术的研究,希望为公路桥梁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桥梁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检测与监测桥梁结构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探讨新时期桥梁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的意义,阐述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论述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类型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的应用,通过研究桥梁检测与监测技术及数字化发展方向的对策,对当前桥梁检测和监测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数字化技术在桥梁检测和监测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未来桥梁建设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桥梁的大批建设和使用,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逐渐成桥梁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鉴于此,分析了桥梁安全性及耐久性差的原因,并且探讨了提高桥梁设计中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