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船舶在长江航行时,以雷达为主要定位手段,很少采用GPS定位,原因在于GPS的定位精度还不够明确。通过误差分析,找出了长江蓝图GPS定位的主要误差根源,为今后船舶在长江航行采用GPS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雷达定位精度也作了一定的分析,指出在某种程度上,长江蓝图GPS定位要优于雷达定位。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2月17—18日,中越落实北仑河口自由航行区航行的协定第二轮磋商会在南宁召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李世新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参加了磋商会。为期2天的磋商中,双方在友好、坦诚的氛围中就中越落实北仑河口自由航行区航行的协定联合委员会工作章程和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对章程和制度的内容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会议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3.
江凌 《水运工程》2018,(7):96-102
随着上游水利枢纽的陆续修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段的来水来沙条件与河床发生了重大变化,航行基准面与枯水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因此有必要对航行基准面的适应性及调整思路进行研究。基于宜昌至大通河段现行航行基准面使用以来的流量、水位实测资料,分析最枯水位变化特点、原因及趋势,认为宜昌至枝城段航行基准面基本适应,而枝城—大通段航行基准面适应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探讨航行基准面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拉赫港(Raahe)位于波的尼亚湾(Gulf of Bothnia)北部,地理位置为64°39′.600N,024°24′.860E(见图1),时区为东1区。TY轮,中国船级社标准下B1冰级,于2022年2月9日—2月17日在波的尼亚湾进出航行、漂航、进出拉赫港、靠泊LL3泊位,时逢北欧极寒天气,湾内海面和港口处于冰冻冰封期。根据此次航行特点,对进出波的尼亚湾和拉赫港的冰区航行安全操作进行简要总结,以期对该航区冬季航行的船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乔舒亚·斯洛克姆(1844—1909),美国航海家、冒险家、全世界第一个单独进行环球航行的人。他16岁开始在商船上当船员,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1895年单人驾驶1801年建造并经他重修的“浪花号”渔船开始环球航行。他从波士顿启程,经新斯科舍、亚速尔群岛、直布罗陀、南美洲、西印度群岛沿海,最后于1898年6月抵达罗得岛纽波特,完成其环球航行,历时3年2个月零2天,航程达4600英里。1899年,斯洛克姆根据他的这次航行写下了《孤身环球航行》成为世界著名的航海文献。本刊从这一期开始连续摘要登载这部作品精华部分,供大家欣赏。 斯洛克姆在第二次乘“浪花号”孤身航行途中失踪。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掌握三峡河段航行水深,实行船舶分道航行规范化管理,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多年使用单波束测深仪进行航道维护监测基础上,日前又添置了一高科技航道水深监测设备—多波束测深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无人帆船的操纵性预测对实现智能循迹航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了研究舵角与船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操纵性的准确预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无人帆船船—舵斜航粘性流场模型及其水动力特性,在对船—舵系统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仿真前,分别对船体、敞水舵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方法予以初步验证;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无人帆船船—舵斜航粘性流场的数值计算;最后,利用MMG分离建模方法建立帆船的操纵运动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微分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模拟船舶Z字形航行来分析船舵对船体操纵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应用CFD方法预报船体操纵性可行。[结论]船体的操纵性能可以适用于规定工况下无人帆船的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8.
高速航行体的自然超空泡流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uent6.2对水下带圆盘空化器高速航行体的自然超空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超空泡高速航行体的阻力特性,研究了空化器直径、航行体长细比对航行体超空泡减阻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高速航行体的超空泡减阻率。结果表明,超空泡形态下随着航行体速度衰减,航行体压差阻力系数缓慢减小,粘性阻力系数迅速增大,航行体的总阻力系数增加;航行体阻力系数与头部空化器直径的平方成反比;增加航行体的长细比,可以获得更小的阻力系数;高速航行体的超空泡减阻率可达95%以上。最后将仿真计算结果与水靶道试验进行了对比,二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大型船舶推进系统与船体耦合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推进系统-船体的动力学耦合理论是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和提高大型船舶航行性能的理论基础,需要解决大型船舶的大尺度效应、多参数耦合作用以及不确定航行环境与状态对船舶推进系统影响的理论问题,并探索通过改善推进系统的自适应性和工作可靠性来提升船舶航行性能的方法。文章侧重从大型船舶推进系统的状态不确定性分析与评估、水环境—船体—推进系统动力学耦合作用、以及船舶的实验室试验性能与实海环境的航行性能不一致性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进展,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大型集装箱船舶而言,跨洋航行的主要威胁是风。而大洋上的风一般是有规律的,并随着季节而变化。北太平洋的风场也有它的一般规律,对航行有利有弊,这要看船长如何认识天气及其变化规律。本人在远东—美西航线上航行多年,对北太平洋的天气有一点认识,与航海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记者罗斌)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一度称雄世界。造船、导航、航行等技术,在古代先民探索海洋的征途中起了关键作用,为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载体和航行保障。2018年12月21日—2019年3月30日,中国航海博物馆主办"风好正扬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这是我国博物馆界  相似文献   

12.
涪陵—丰都河段内的佛面滩碍航礁石伸出江心,汛期产生强烈的横流,流态紊乱,船舶须过河上行,与下行航路交叉,威胁船舶航行安全。针对上述问题,拟通过炸除佛面滩部分礁石改善通航流态,实现船舶"各自靠右,分边航行"。建立佛面滩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多级流量的流场,确定航行条件最差的最汹流量为2. 45万m~3/s;模拟计算最汹流量下8个炸深方案流场,通过比较各个炸深方案的流速、横向流速、流速横纵比、航行推阻比、单位炸深效比和流态,认为8 m炸深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13.
数据     
《中国海事》2020,(1):3-3
2019年,上海海事局通过联合上海市气象局在浦江游览核心区新增3座气象自动观测站;建立“实时监控—预判预防—专业指导—重点维护—临时交通管控”的“五阶大客流保障机制”;形成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流量预通报和游览船错峰航行时段临时调整机制等多项举措,助力上海浦江游览游客人数成功突破了500万人次,朝着实现“世界级旅游精品”的建设目标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科技动态     
《航海》1983,(5)
FSN—70卫星导航定位仪问世日本古野电气有限公司制造了一种新型卫星导航定位仪——FSN-70。它比其他同类的导航仪体积小,重量轻,并且具有更多的功能。其数据是由绿色字母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来的。这种导航定位仪的主要功能有:显示从船舶到大圈和恒向线航行途中的任何航途基准点的距离和航向;预计到达和驶离时间;报告流向和流速;发出过份偏航和到达目的地警报;制定航行计划;贮存前五  相似文献   

15.
船舶安全航行是航海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研究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船舶航行轨迹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类型传感器获取船舶航行大数据,然后使用船舶观测大数据相似度方程计算船舶航行大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得到来自同一船舶的航行大数据;再利用大数据驱动技术中的聚类方法建立船舶正常轨迹模型,获取船舶航行正常轨迹;依据船舶航行正常轨迹,利用大数据驱动技术内的Spark Streaming数据实时计算框架,通过计算船舶航行轨迹点与实际轨迹采样点之间的距离、航向角等,得到船舶航行轨迹异常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船舶航行实际轨迹精度较高,可有效检测船舶航行轨迹异常,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下喷水推进器工作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侃 《船舶工程》2013,35(1):22-25
在充分研究固体燃料涡轮机和高速轴流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喷水推进系统。研究了设计工况时,航行器、轴流泵、发动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平衡关系;在定深工况下,分析喷嘴数目变化时航行器的稳定速度;以及不同喷嘴数目时,航行器的变深和变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喷水推进器能够实现水下航行器大航深、高航速的性能目标。研究结果对喷水推进水下航行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英雄出少年     
隐川 《游艇业》2014,(4):66-69
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大约是1522年麦哲伦探险队中幸存下来的那批人。但第—次又历史纪录的单人环球航行水手是美国人约叔华·斯洛克姆(JoshuaSlocum),他在1898年驾驶着名为“浪花”号(Spray)的帆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单人环球航行。自那以后,依照一定线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环球航行变成了几乎所有水手的终极梦想。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具备一定航行经验,充满冒险精神的青少年水手。  相似文献   

18.
应用前景广阔的无人水下航行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淮 《船艇》2004,(12):23-27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它是指用于水下侦察、遥控猎雷和作战等可以回收的小型水下自航载体。按照字面理解,无人水下航行器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或至少应嵌入较高级别的“智能”。同在无人机领域中的情况一样,不同的无人水下航行器装备着不同的附属系统,从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无人水下航行器主要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船舶在相对浅水水域的航行安全,阐述界定浅水水域的3种方法,介绍浅水效应对船舶航行造成的影响,提出浅水区安全航行的对策:自主减速航行;利用船舶测深仪不断测深;忌用自动舵;提前备车备锚;正确对待浅水效应对停船冲程的作用;船舶会遇时提前减速避让。在相对浅水水域谨慎驾驶,正确对待浅水效应可提高浅水域航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传统船舶航行异常监测系统,在复杂航行环境下无法对轨迹信号图像作出正确判定,导致船舶航行监测结果与实际航行监测要求偏差较大,影响船舶正常航行安全。因此提出复杂航行环境船舶航行异常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航行轨迹图像数据高帧率采集硬件,获取高清轨迹图像数据;软件功能主要分为轨迹图像信号建模、轨迹图像模型信号的异常处理与异常轨迹像素的平滑提取3部分;通过仿真对比数据,证明提出系统在复杂航行环境下,能够有效提升异常轨迹监测识别率2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