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某乘用车空调系统气动噪声偏大的问题,采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直接模拟噪声,同时求解流场和声场,并与试验相结合,开展噪声与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计算空调系统的流场和噪声,仿真与试验声压级曲线较为相似,总声压级仅相差0.8 dB(A)。经优化,在耳点位置噪声最大降低了约2 dB(A)。研究同时发现四极子噪声在某些频域内有较大的贡献。利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模拟流场和声场是计算空调管道系统气动噪声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车内异常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轿车车内异常噪声现象,在整车半消声室,通过对振动噪声的主观评价,并结合振动测量及发动机转速跟踪测量试验进行了振源识别,找出了引起车内异常噪声的原因,采取改进发动机悬置结构的方法消除了车内异常噪声,提高了该轿车的振动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款即将量产的国产SUV进气噪声过高的问题,通过试验的方法对进气系统进行了低噪声优化。结合整车节气门全开工况进气噪声道路试验结果,针对噪声突出的频率成分设计了内插管,有效降低了全转速段的进气噪声。同时通过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在引气管上开孔对进气噪声的影响,发现开孔后进气系统的传递损失和消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发动机台架试验也表明在引气管上开孔能够有效降低进气噪声。  相似文献   

4.
汽车的进气噪声能够直接影响车内的噪声水平和声品质。在车内动力感声品质研究过程中,需要借助进气噪声能量增强车内噪声的动力感,在发动机半消声室单纯测试进气噪声的传统方法无法满足汽车声品质研究需要。因此,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在整车半消声室NVH底盘测功机上同时获得进气噪声和车内噪声的方法,通过现场测试人员的主观感受和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能够获得相对纯净的进气噪声;并对研究车型急加速工况下的进气噪声和车内噪声品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4个典型的声品质客观参量的对比分析发现进气噪声是车内动力感声品质实现中比较优秀的噪声源,其研究对汽车声品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变速箱产生的噪声是经常抱怨的问题,解决噪声问题,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部分.文章基于某手动变速箱噪声实例,分析噪声的色谱图特征,锁定产生该噪声的齿轮副,通过改善齿轮鼓形量的方法,降低了噪声.由此得出,选择适当的鼓形量对于改善噪声效果明显.文章为分析并解决手动变速箱噪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制动低鸣噪声的特性与产生机理,探索阻尼器在抑制制动低鸣噪声的应用。深入分析了调谐阻尼器抑制低鸣噪声的原理,建立阻尼器抑制制动低鸣噪声的整车试验方法,提出阻尼器匹配开发的关键技术特性,通过六西格玛设计方法选出最优阻尼器。研究结果表明调谐阻尼器可以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快速解决制动低鸣噪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基于客观指标的噪声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车型的开发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客户的主观感受。在评价噪声的过程中引入基于主观评价的声品质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语言清晰度、响度及尖锐度3个声品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对4辆不同品牌排量为1.3L的两厢乘用车进行车内匀速噪声测试,并进行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基于主观的噪声评价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车辆的噪声水平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真空泵噪声问题是电动汽车突出问题之一,如何基于台架噪声预测真空泵车内噪声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台架噪声声源转换,结合声传函(Acoustic Transfer Function,ATF)测试结果,推导了真空泵车内噪声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准确有效,与试验误差在1.5dB(A)左右。该计算方法对车辆噪声子系统目标分解选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华夏 《公路》2021,(2):291-296
噪声地图是一种通过声压级分布来体现特定区域或点位噪声强度的声学仿真技术,一般用于医院、学校等特殊声功能区的噪声监测与控制。基于江苏盐靖高速K166段的噪声状况,本研究首次将噪声地图应用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防治方案的设计,通过一般敏感点监测、噪声衰减断面监测及24h连续监测等3种监测方法对该路段进行了系统的环境噪声质量监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噪声地图仿真模型并提出了降噪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某同步交流电机的噪声来源和噪声变化规律,该文通过试验对交流电机的噪声特性进行研究。首先设计开发了电机噪声振动分析系统,采集电机在空载及负载状态下噪声的时域信号;其次利用频谱、阶次分析等方法,找出了发电机在两种工况下噪声峰值的主要阶次成分,并找到了电磁噪声出现峰值现象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电机在空载工况下,风扇噪声是最大的噪声源;负载工况下,发电机转速在3000r/min和6000r/min附近出现的噪声峰值是由36阶径向电磁力波引起电机机壳的共振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载激光雷达输出信号精度受冲击振动噪声影响的问题,建立了冲击振动激励与电路振动噪声响应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噪声消除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车载激光雷达输入冲击激励信号进行小波分析,对输出振动噪声响应信号进行高斯函数拟合,建立了二者间的关联函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输出噪声处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冲击振动引起的车载激光雷达输出噪声有明显消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纯电动汽车电机噪声在整车上的声学特征,介绍了在整车上测量电机噪声的测点布置及测量工况,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并验证电机噪声成分。分析比较了不同测试工况下的电机阶次噪声,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急加速工况进行电机噪声分析,给出了电机阶次噪声的主客观评价方法。文中介绍的电机噪声测试和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车外噪声的控制越来越严苛,仅通过后期样车测试优化已难以满足车型开发的时间和成本要求。本文通过近场声传函技术,构建了主要声源与近场接收点的声学传递模型,推导了声源声功率、近场声传函和接收点声压级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取到声源在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声功率。同时,建立了整车及车外噪声接收点模型,整车声源基于声功率定义,采用声线追踪技术进行了车辆车外噪声预测分析,并通过试验方法对车外噪声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确认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基于此方法,可快速预测与识别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车外近场与远场噪声水平,以及不同空间位置的声场分布特征,在车辆早期阶段为车辆车外噪声的风险评估、预测、分析与优化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声学风洞中车辆风噪声性能的试验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整车隔声、车辆表面设计,以及密封对车辆风噪声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洞试验过程中车辆风噪声性能的优化手段和方法.实例表明,风洞风噪声试验对于评价车辆风噪声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通过白车身模态分析、Trimbody车身模态分析、声腔模态分析、噪声传递函数分析等CAE分析改进越野车车内噪声的方法,与实车试验结果对比,二者在低频范围内问题频率点基本一致。通过仿真方法确定了噪声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频率下车身板件振动较大的部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达到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的噪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燃机的噪声源进行了分类。内燃机的噪声源,按辐射方式为直接向大气辐射的和间接向大气辐射的噪声,并通过近场声压法、封闭法、分部运转法和声通道法和声强法、信号处理法、振动测量法等方法对噪声源加以识别。并分别阐述了内燃机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的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理论建立自适应有源消声控制系统,提出车内噪声信号识别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并用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主动降噪,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被试面包车在稳态工况下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为进一步在汽车上实现车内噪声主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标准ISO362—1:2007的试验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现行标准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标准下轮胎噪声对M1类车辆噪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噪声对加速噪声结果的影响有了大幅度提高,甚至成了影响试验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某一新型轿车进行轮胎引起的车内噪声分析,首先运用TPA方法拟合测试数据以求出路面对轮胎的轮心激励值,再将该值加载到CAE模型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车内噪声。数值模拟计算中发现乘用车后轴对整车噪声的贡献大于前轴,说明需要对乘用车的后轴进行改进;比较数值模拟结果与路面噪声的实际测试数据,发现分析误差可接受,完全可以反映出车辆车内噪声特性,验证了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在车内噪声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马玥 《北京汽车》2012,(1):19-22,27
汽车车外噪声的标准法规主要包括对汽车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和定置等状态下的噪声规定;文中对比分析了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研究它们在汽车车外噪声试验方法和限值方面的要求;最后简单阐述了我国汽车噪声标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