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轨道交通明挖矩形隧道曲线地段建筑限界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总结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限界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说明了建筑限界计算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明挖矩形隧道直线段、平曲线地段建筑限界计算方法, 给出了缓和曲线地段建筑限界计算的方法和公式的推导,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深基坑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重叠。鉴于城市轨道交通这种极其重要的市政设施,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必须保证邻近既有隧道的安全性。以重庆市中心区域某涉轨项目的高层建筑深基坑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监测数据亦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厦门火车站至和平码头5.3km既有铁路线已经停用以及福厦线引入厦门地区段增建二线后能力有较大富余的实际情况,从降低建设成本以及资金筹措、城市土地利用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厦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走向的调整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的四个方案和相应的实施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有效提升运营服务品质的途径相对较少,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作为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突破,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需求。针对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根据不同线路特点和运营需求,提出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 4 种方法,分别是利用大的行车间隔开行快车、利用交替式跨站停车开行快车、利用故障停车线开行快慢车、利用小交路折返开行快慢车。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各种方法的开行原理、优缺点以及运营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需要改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对较难把握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问题,选用国内14个典型代表城市,通过比较其GDP、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分析哈尔滨市近期轨道交通的建设条件.分别给出动态和静态的计算方法,根据历年经济指标的增长率,计算轨道交通建设年均投资对市政府的压力,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分析新建大跨度人防隧道工程小净距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时对地铁隧道区间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需对人防隧道下穿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方法]依托青岛某扁平大断面人防隧道下穿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工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人防隧道开挖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人防隧道设置的中隔墙在开挖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及变形规律,以及整个施工过程对既有地铁车站及其区间隧道的影响情况。[结果及结论]人防隧道中隔墙在先行洞和后行洞施工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偏压趋势;人防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受既有地铁隧道的上部拱顶效应与中隔墙的双重作用,呈现出罕见的前大后小的“四象限”分布规律,且右侧沉降值大于左侧沉降值;既有地铁车站及其区间结构受人防隧道开挖空间效应的影响明显,其变形趋势均表现为向开挖侧移动,但其变形值均小于规范规定的预警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铁穿越既有线路的变形控制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线网中,地铁线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既有线路、建筑物及城市管线等.穿越既有设施是地铁建设的难点,要求沉降等变形严格控制.首都机场线车站穿越地铁13号线时采用洞内做桩,开挖过程中辅以千斤顶托换技术的施工方法.结果表明,施工监控量测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规划设计时,利用了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金运路站地下三层已预留的换乘节点隧道进行线路通过。该隧道结构样式为地铁用矩形隧道,隧道断面满足地铁车辆运营净宽与净空的要求;但对于新建的市域铁路,线路利用该既有隧道通过时,隧道断面无法满足一般链型悬挂接触网的通过需求。为解决该问题,通过控制轨道结构高度,调整接触网悬挂方案,使用弹性底座安装等3种改进方案来解决该特殊工点处的接触网通过问题。  相似文献   

9.
调线、调坡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结构断面进行限界检核,针对侵限地段进行调线、调坡设计,从而减小或消除侵限情况,为将来铺轨、设备安装提供保障.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实例,介绍了圆形隧道调线、调坡设计的主要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偏差限界确认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偏差限界确认工作的数据处理量大、重复性强、精度要求高,目前基本依靠限界设计人员通过经验及手工绘图进行判断,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时,且误判和漏判的可能性大。为此,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施工偏差限界确认软件,该软件能方便、快捷地读取和处理隧道施工测量数据以及车辆参数,自动且高效地进行限界计算、隧道施工偏差的侵限判断并绘制相应图纸,结果准确,功能齐全,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特点与线路技术参数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建设发展形式和日前尚无市郊线相应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可循的现状,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的基本功能,车站设置原则和线路敷设方式.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市郊线线路特点.着重对线路平、纵断面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研讨,结合<铁路线路设计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对列车速度目标值的设定,曲线超高及限值和最小曲线半径等提出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准时性、捷达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指出车站配线的基本目的是为列车调度运行服务,提高列车调度机动性,灵活解决实际运行中的多种状态和功能需求。根据实际运营的需求和不同的功能要求,车站配线可以分为折返线、待避线、停放线、渡线、联络线、支线接入线、车辆出入线和安全线等8类。车站配线的设置必须从线网布局、车站分布、客流断面分布特征等全局考虑,并对客流预测、运行交路、发车密度、停站时分、列车满载率等基础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图例,研究了配线的分类、站点与配线的分布、配线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配线的规则以及配线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管理的企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微观模式设计问题.根据世界各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初步划分和讨论了三类运营管理模式.在确定运营管理模式时,必须综合考虑项目长期运营定位、项目前期的投融资方案、项目公司的组建以及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等问题.从项目投融资模式角度分析了在项目寿命周期阶段运营管理企业之间的组织与利益关系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车站换乘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市已建成的4条轨道交通线路存在着换乘难的问题.在调查上海3号线各车站换乘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轨道交通线路间、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以及个体交通之间存在的一些换乘问题,并分类说明了这些换乘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运营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从运营的角度对现行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设计中的客流、线路配线、列车配属、环控制式、轨道等提出了看法.在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潮中,必须要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已建轨道交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的经验,在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资源共享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线路敷设方式规划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及确定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地面线、高架线、地下线三种形式在适用范围、对城市土地利用、对环境影响、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为线网线路敷设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具有投资高、时空跨度大、控制不易等特点.依据进度控制的一般原理,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Powerbuilder7.0和图形制作软件AutoCAD,按照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工程形象进度信息系统的设计.该系统能够满足高层决策的需求,并具有组合统计分析、多功能查询、可视化等特点,对于高架工程的进度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R3线桃浦段的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联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联动的7条基本原则。以上海轨道交通R3线(桃浦段)建设项目为背景,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位置选择与沿线土地利用相结合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利用沿线土地开发收益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部分建设资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角度,阐述了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城市道路、地块开发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提出应在科学规划、统筹利用、合理分配城市空间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也有利于轨道交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隧道间近距离穿越工况风险,以青岛地铁6号线峨—富区间盾构隧道上跨既有1号线峨—石区间隧道工程为例,该工程具有超浅埋、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上跨既有线等工程特点,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峨—富区间盾构施工对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变形影响,提出盾构施工风险管控对策,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时比对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峨—富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变形较小,采取地层预加固、试验段先行、自动化监测综合控制对策,盾构上跨顺利通过,过程中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各项位移值均为正常,最大位移值约为1 mm,为计算值的1.5倍。此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