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09,(8):73-73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而夏季是疲劳驾驶现象发生的高发期,夏季一般天气比较炎热.车内温度一般也比其他季节要高得多,空气流通差,所以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同时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很难迅速入睡.而晚上的文娱活动又很多,所以容易睡眠不足,这就极易造成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疲劳驾车事故很常见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机能失调.驾驶员在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3.
谈谈驾驶疲劳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驾驶疲劳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而使人体机能失调而产生的身体疲乏和劳累。出现驾驶疲劳现象时继续驾驶车辆有可能导致及其严重的交通伤害后果,特别是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Hullbert的研究发现,与驾驶疲劳有关的道理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 -15%,被称之为“道路交通安全的‘祸首’”。驾驶人疲劳时,听觉和视觉敏锐度降低,破坏了眼睛的正常运转状态;操纵动作准确性下降,时常出现反常;驾驶错误和判断错误增多。下面笔者试从驾驶疲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白雪 《驾驶园》2008,(2):54-56
疲劳是指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连续工作不断消耗能量产生的机体内生理、心理变化,从而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地活动,吏肌肉产生超负荷能力而引起的:心理疲劳是个体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引起心理疲劳的因素很多,如情绪动机水平等,单调、乏味的工作也特别容易引起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5.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驾驶员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疲劳驾驶所引发的车辆事故占行车事故的5%-10%。近几年,部队驾驶员因疲劳驾驶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也在呈上升趋势。驾驶员疲劳会造成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明显增多,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考虑不够细致。主要表现为:感觉机能的敏,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而疲劳驾驶所引,发的车辆事故占行车事故的5%~10%近几年部队驾驶员因疲劳。,驾驶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也在呈上升趋势。驾驶员疲劳会造成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明显增多对潜在事,故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考…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适度紧张情绪。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驾驶员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从而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  相似文献   

7.
生命无价,每人只有一次,安全是生命的保障,是人生的基石。本文分析了危害驾驶员生命安全的疲劳驾驶几种形式和原因,对于预防疲劳驾驶,从防止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方面着手,指导驾驶员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方法来保证安全驾驶、平安出行。  相似文献   

8.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每年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交通灾难性事故的57%,故针对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各类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难点,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基于驾驶员生理参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行为特征的各类客观检测方法;最后对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统计数据表明,在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事件中,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死亡事故高达50%之多。可见,疲劳驾驶已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驾驶疲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总结驾驶疲劳的产生机理,从人、车、路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高速公路更容易产生驾驶疲劳的原因。建立模拟驾驶台,设计试验,用生理反馈仪记录驾驶员的相关生理参数,选取脑电波中的θ波进行研究,验证了温度、路况、声音等驾驶疲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奚旺 《汽车知识》2013,(1):68-73
据统计,六成以上的交通伤亡事故都是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如果有一个系统能实时监控驾驶者的驾驶状态,并在他刚刚出现倦意的时候发出警报,将有效提高行驶的安全系数。疲劳监视系统就是为了挽救这百分之六十的生命而诞生的。  相似文献   

12.
驾驶疲劳识别系统主要依据驾驶员眼部信号、驾驶行为、生理信号等来判断疲劳状态。文章通过BP神经网络与疲劳驾驶相结合,对疲劳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疲劳驾驶实时识别系统,从而提高疲劳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张宁宁  王宏  付荣荣 《汽车工程》2013,(12):1139-1142
为寻找衡量驾驶疲劳的可靠的生理指标,通过实验采集了模拟驾驶前、模拟驾驶疲劳后和休息后的脑电信号,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应用小波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降噪;并求得降噪后的脑电信号H和R小波熵比值。结果表明,驾驶疲劳后脑电信号H和R值有增大的趋势;再经充分休息后,脑电信号的H和R值有下降趋势,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小波熵值是驾驶疲劳脑电特征提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驾驶疲劳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中由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率占了将近百分之四十,驾驶疲劳检测和预警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而驾驶员打哈欠是疲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直观指标,文章提出基于Python平台开发一套在线检测驾驶员打哈欠的系统,方法简单、指标稳定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阿季 《驾驶人心理》2006,(12):14-14
中科院心理所工程心理学实验室的孙向红教授研究指出,人的外部行为反应是内部心理过程的体现,驾驶行为尤其如此。疲劳对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会产生很大影响。驾驶人疲劳驾驶后,心理状态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视野逐渐变窄,漏看错看信息的情况增多,反应迟钝、判断迟缓、动作僵硬、节律失调、思维能力下降、头脑糊涂、忘记操作规范、精神不振、郁闷嗜睡、自我控制能力减退、容易激动、心情急躁或开快车等等。  相似文献   

16.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众多研究工作者针对疲劳驾驶的检测做了大量工作.文中概要地介绍了目前已有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疲劳检测是车载疲劳预警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考虑生理和驾驶行为特征的疲劳预警设备,并通过驾驶模拟实验测试了该设备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严重疲劳报警率、总报警率与KSS正相关,一般疲劳报警率在KSS小于等于8时,随KSS的升高而升高,KSS由8变为9时,一般疲劳报警率降低,严重疲劳报警率大幅升高.KSS在7级以下的报警率为0;当KSS为8级时,总报警率的平均值为0.45;当KSS为9时,严重疲劳报警率高于一般疲劳报警率,且总报警率在0.85以上.该报警设备对KSS为9级有效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卫东 《汽车与运动》2012,(12):36-37
由被动的车道偏离报警到主动的驾驶监测,汽车工程师们正在一步步消灭重大交通事故的元凶——疲劳驾驶。奔跑在国内的中型、重型卡车、大巴等都安装了疲劳探测系统,相信重大交通事故将急剧降低。每天早晨驾车出门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由于疲劳驾驶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在我的记忆里大货车冲过隔离带造成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也不在少数,造成这些事故的元凶就是——疲劳驾驶。大量研究证明,疲劳驾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2010年,美国汽车协会(AAA)发布的一份基  相似文献   

19.
应建明 《驾驶园》2009,(9):88-90
疲劳驾驶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研究表明司机连续驾驶超过3个小时就被认为已经进入疲劳驾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司机的反应速度、心脏活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等机能都会相应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0.
疲劳驾驶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在事故发生前进行疲劳预警,对预防疲劳驾驶、促进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从疲劳的检测原理出发,对比介绍了基于驾驶员生理特征、车辆行为特征、驾驶员面部特征的疲劳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现状及其特点,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