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围岩自稳能力差和水对围岩的破坏,本文阐述了用深孔注浆超前加固地层,提高围岩自稳能力和消除水隐患的施工技术,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论述软流塑淤泥质地层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含水量高、强度低等特点,易产生蠕动现象,开挖后自稳能力差;如果不进行预先加固处理,施工时隧道掌子面极易坍塌。在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花南区间隧道设计中,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洞内超前加固与地面加固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施工时掌子面稳定性好,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3.
双层注浆小导管在软弱地质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前注浆小导管是目前各类隧道施工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施工工艺,实施后对加强围岩自身稳定和延长自稳时间有较好的效果,在隧道洞门开挖施工中应用较广泛.结合新铁山隧道工程,对在隧道进洞施工中实施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的方法、工艺、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类似隧道进洞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京沈高速铁路高丽营隧道穿越六环路酸枣岭互通立交段落,土质、砂质地层自稳能力差,地下水位高,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超前管棚支护是暗挖段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通过计算分析,结合国内超前管棚应用实例和施工方案的研究,确定采用导向跟管钻进法两侧相向对打施工,一次性施作超前支护,确保结构安全和地面道路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5.
自进式锚杆超前短管棚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大河湾隧道自进式锚杆超前短管棚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通过和长大管棚的对比,阐述了在块(碎)石、砾石土层中施工时,自进式锚杆作为超前支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兰新铁路米拉湾隧道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境内,隧址埋深浅,土体为卵石土,围岩自稳性较差,在开挖过程中局部出现坍塌、冒顶情况。针对该隧道地质条件和处理塌方工程实践,着重论述了铁路隧道卵石土塌方处理施工技术,并介绍了处理卵石土隧道施工中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加强监控量测工作,以及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对类似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家山隧道为广甘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其主要特点为:断层发育,千枚岩岩体破碎,地下水发育,岩体软化现象严重,自稳能力差,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变形,导致初期支护侵限变形,拱顶钢拱架扭曲变形,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本文依托杜家山隧道工程,结合隧道围岩特性、地下水、地应力条件和衬砌强度条件,采用地质分析方法获取杜家山隧道大变形的成因机制,探讨了隧道大变形防治技术措施,为隧道后期信息化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野火芽隧道工程实例,针对浅埋软弱地层隧道施工,进行了围岩稳定性分析,提出关键施工技术原则,采取了优化浅埋段护拱结构,地表注浆、中管棚无硐室法超前支护、控制安全步距等技术工艺措施,并结合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资料,及时调整优化施工工艺和参数,顺利完成了隧道浅埋段的施工。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层条件千变万化,地铁暗挖中隧道穿越处于老河床含承压动水不均匀砂卵石中,拱部处于无粘结、自稳能力差的砂卵石层,易发生涌水涌砂,给开挖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使得当前和后续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保证难度加大。作为暗挖施工的超前注浆显然成为施工过程中防塌陷下沉的重要控制环节。本文以北京地铁4号线备用站台为例,详细介绍超前管棚及水平旋喷桩的打设、注浆材料的选取,以及注浆过程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复杂条件下海底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隧道所处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海域地段存在多处风化深槽,岩体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安全穿越风化槽是隧道施工的难点。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当隧道斜向上穿越软塑黄土夹层时,隧道拱部逐渐脱离软塑黄土层,使得围岩处于"上硬下软"的二元地层状态。由于软塑黄土含水率高、稳定性差、承载力低,使得大断面隧道在这种二元地层下的变形特征不尽相同。本文依托银西高铁上阁村隧道,基于室内试验、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手段,分析"上硬下软"二元地层下隧道围岩位移演化规律,揭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软塑黄土层的下移,拱顶累积沉降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软塑黄土分布于边墙时,围岩软弱,软塑黄土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当软塑黄土分布于隧底时,隧底围岩隆起值及下台阶水平收敛较大;随着隧道穿出软塑黄土层,净空收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南京和燕路长江隧道是国内水深最大、水压最高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也是首条一次性穿越强透水砂层、软硬不均复合地层、硬岩层、岩溶地层和区域断裂等多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水下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建设环境条件、隧道施工安全与风险等因素,对工程总体设计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布置、疏散救援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合理的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程乔 《铁道建筑技术》2021,(3):117-120,127
盾构法施工时盾构机的姿态控制是确保盾构法隧道成型质量的关键。盾构机在均一地层地质中掘进时盾构掘进控制较为容易,但在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中掘进时容易出现刀具偏磨、地面沉降不易控制、盾构姿态纠偏困难等问题。本文依托盾构机在典型的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遇到姿态出现向下纠偏困难的情况为背景,通过对地层地质、盾体姿态、盾构掘进参数及隧道管片成型姿态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多种纠偏措施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使得盾构机姿态得以顺利完成纠偏且隧道质量得到良好控制的效果。此案例可为类似地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以盾构穿越昆明市轨道交通5号线金海新区站—福保站区间软土地层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施工参数对盾构穿越软土地层变形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在相同施工工艺情况下,地层变形不完全对称;先掘进隧道由于开挖卸载作用,对地层原始应力产生影响,最终会产生略大于后掘进隧道的变形;盾构在软土地层中掘进,土仓压力宜略大于土体掌子面压力,即采用盈压模式掘进;盾构施工过程中,宜采用早凝浆液,同时宜使用稠浆,避免后期浆液凝固失水收缩产生地层损失,或采取其他措施达到及时填充盾尾空隙且无后期收缩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衡炎高速公路云阳山隧道进口段为亚黏土地层,由于该地层含水量高、可塑性强、自稳能力差,承载力低,给隧道施工造成困难。根据云阳山隧道亚黏土地层台阶七步开挖法实际施工情况,选取典型断面,进行了拱顶位移、钢支撑受力的量测,研究台阶七步开挖法各施工步骤对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地表沉降和位移的监测,特别是对沿隧道纵向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获得了亚黏土地层条件下采用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围岩变形以及结构受力的特征,对于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冲 《铁道勘察》2020,(3):43-48
某新建铁路刘坪隧道出口段穿越不稳定富水饱和黄土地层,洞口段为疑似滑坡体。为保证工程施工及运营安全,采用现场钻孔补勘和水文地质调查等方法,确定了滑坡体的规模、滑动方向,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分析了洞口段滑坡体的成因,并结合施工过程,提出了洞外设置防护桩及坡脚反压回填、洞内超前帷幕注浆与基底加固等相结合的处理方案。目前,该隧道已贯通。实践证明:(1)防护桩及坡脚反压回填对控制滑坡体位移效果明显;(2)帷幕注浆能有效提高土体稳定性;(3)帷幕注浆能有效减少洞内涌水,并可降低土体含水率约10%。  相似文献   

17.
隧道施工软岩地段的斜井挑顶是一项关键技术。针对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炭质页岩地段双车道斜井挑顶施工,从施工方案、技术要点、施工组织、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就软岩变形、喇叭口结构复杂,提出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岩溶地区侧方基坑桩基施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浅埋明挖箱型地铁隧道结构出现突发沉降,尤其是变形缝部位沉降显著,本文通过箱型地铁隧道沿线及变形缝两侧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隧道结构突发沉降产生的原因,并研究了浅层回灌水、深层回灌水和注浆加固等沉降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结论:(1)支护桩施工诱发浅埋箱型隧道最大累计沉降为3. 3 mm,应重视其在岩溶地区的施工影响;(2)嵌岩工程桩施工揭露溶洞,承压岩溶水突涌桩孔,是侧方浅埋箱型地铁隧道结构突发沉降的主要原因;(3)浅层回灌水可短时间内使地层补水,抬升隧道,抑制隧道急剧沉降;长期实施深层回灌、桩基泥浆护壁施工,可维持地下水位,控制侧方隧道沉降,但存在深层回灌水可能通过岩溶裂隙或通道进入溶洞,降低回灌水补充效率的问题;(4)"双排桩+对拉钢绞线+对称开挖"有效控制隧道的最大水平位移为3. 0 mm;(5)箱型地铁隧道周围进行垂直和斜向钻孔注浆可起到加固和止水的效果,考虑到变形缝的敏感性,应实时控制注浆压力;(6)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岩溶地区浅埋箱型地铁隧道侧方基坑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济南地铁某土压平衡盾构区间隧道处于上部为可塑黏土、下部为碎石土的富水地层中,且近距离侧穿底部净空较小的铁路客专桥桩。施工中,在桥桩与隧道间设置钻孔灌注隔离桩进行隔离防护,隔离桩顶部施工钢筋混凝土连梁以提高灌注桩抵抗变形的能力;选用护壁性能好、低高度的正循环钻成孔,钢筋笼分段制作、吊装,机械连接下井后及时灌注混凝土;采用微过土压平衡掘进模式,并进行足量同步注浆、及时二次补充注浆,可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满足铁路客专及桥梁的各项控制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的持续建设和地下空间大力度开发使得盾构隧道施工环境日益复杂,而软土地区土层特性使得施工难度和风险更高。结合实际工程针对软土盾构隧道设计提出以下技术措施:①基础补偿+洞内顶托的被动联合桩基托换技术;②基于BIM管片自动排版和选型技术;③洞外加固+混凝土箱体洞内临时封闭接收技术。从设计源头上解决了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显著提高施工准确度并降低了工程风险,为软土地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