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密度电法探查高速公路岩溶不良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宇 《公路与汽运》2010,(3):109-111
通过厦蓉(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溶洞和土洞以及吉茶(吉首—茶洞)高速公路灰岩与构造角砾岩界线探测实例,说明了高密度电法应用于高速公路岩溶不良地质探测的可行性,认为应用岩溶发育规律来解释高密度电法对岩溶地区的探查结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管波探测法在广梧高速公路灰岩区桥梁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物探新技术管波探测法的探测机理和工作原理。结合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工程实践,介绍了管波探测法在桩基溶洞勘察方面的应用与具体操作方法,并对几种物探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设计阶段由于受勘察手段的限制,隧道地质情况不可能完全察明,在岩溶地区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大型溶洞,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后期运营带来一定隐患。文章以重庆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羊桥坝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巨型溶洞为例,溶洞最大长度267m,最大宽度180m,最大高度120m(设计标高至溶洞顶约70m,至溶洞底约50m)。根据溶洞现状及补充勘察资料,研究了桥梁跨越方案、路基+明洞方案、回填暗挖方案和5种改线方案。从地质条件、施工风险、工程造价、工期等方面对诸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采用新增费用最少、工期最短的左线左偏绕避溶洞方案,并用于工程实践,达到了规避地质风险、确保施工安全、节约造价、工期可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湘西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对高速公路施工及运营安全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在对其进行岩溶勘察的过程中,传统的钻探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场地受限等缺陷。主要探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湘西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勘察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工程物探方法可以弥补钻探以点代面的不足,并在湘西地区岩溶勘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探讨湘西岩溶发育规律及后期的道路岩溶探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隧道工程建设中溶岩地质会对隧道结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以河百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依托,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对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形振幅的差异以及掌子面地质观察和波形图进行分析,确定溶洞的位置、大小及规模;以隧道的实际开挖情况验证地质雷达探测溶洞的准确性,并对溶洞的处理方法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6.
洞新高速公路岩溶地区桥梁桩基勘察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湖南省洞新高速公路岩溶地区桥梁桩基勘察设计的实践,总结岩溶发育地区的勘察措施和溶洞处桩基设计方法,为今后石灰岩地区桥梁桩基的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电磁衰减和足印的限制,导致掌子面前方5 m范围内的边墙溶洞往往难以被地质雷达所识别,从而影响地质预报的精度和施工安全.针对目前对其探测方法的研究较为少见的特点,为了能实现有效地对其进行探测,以广西六寨至宜州高速公路40座公路隧道为依托,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探测,总结出探测该范围内边墙溶洞的方法,现场开挖验证表明: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探测出边墙溶洞,从而降低施工中的风险.研究成果为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精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对地质雷达现场探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广梧高速公路岩溶区的勘察方法、岩溶分布及特点和岩溶的处治原则及处治方案,提出对于一般路基工程,主要应对土洞进行处治。本文可为灰岩地区高速公路的溶洞处治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地质雷达探测溶洞成果精度提高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质雷达(GPR)作为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与其他物探仪器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勘探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已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探测路基下溶洞的精度还有待提高。结合湖南省某高速公路工程的物探与补充钻探资料,详细分析了导致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应用现代统计原理,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得到了关系式。为提高地质雷达探测路基下空洞的精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质地区深埋长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地质情况勘察不清楚,风险难以控制。常规的地质勘察工作又费时费力,影响工程进度。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探测技术作为航空电磁法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案,勘察深度大、效率高,对于工程建设前期和中期需要快速实现地质勘察的深埋隧道是一种理想方法。本文通过对西南某深埋特长隧道进行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法勘察隧道围岩中不良地质体的应用研究,较为详细的查明了隧道轴线地质情况,解译了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探测技术在深埋长隧道地质勘察应用中是有效的,既能缩短勘察设计阶段资料搜集的时间,又能查明不良地质体的基本情况,还能控制工程勘察设计成本,体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温拌玄武岩纤维SMA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拌玄武岩纤维SMA-13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SMA-13的油石比比木质素纤维SMA-13降低0.8%;温拌玄武岩木质素纤维SMA-13混合料成型温度可较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20℃左右。温拌玄武岩纤维SMA-13与热拌木质素纤维SMA-13相比,高温性能有所提高,水稳性能和低温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周强 《路基工程》2019,(4):121-124
玄武岩纤维是玄武岩经高温拔丝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将玄武岩纤维应用到公路工程中可提升结构强度。通过将3种不同长度的玄武岩纤维(12,18,24 mm)以不同掺量(0.1%,0.2%,0.3%)加入到混凝土中进行力学性能研究,结合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弯曲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对混凝土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为18 mm,纤维掺量为0.1%时可保持混凝土强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试验对掺加玄武岩纤维和不掺纤维的两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并从界面化学和复合材料理论角度简单分析了玄武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高温—水浴耦合作用下,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形变能力和抗水损伤衰变性能的影响。采用PMW汉堡车辙试验,改变水浴温度和车轮行驶速度等试验条件对掺加和不掺玄武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板块试件在浸水环境下的水稳定性和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水浴耦合作用下的水稳定性能和抗车辙性能。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随着水浴温度的波动,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变形能力衰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岩纤维具有天然的与沥青混凝土的亲和力和耐碱性,能更有效地参与矿料和沥青混合料之间的结合。通过约束应力和冲击韧性试验,研究玄武岩纤维加筋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能,为玄武岩纤维在沥青路面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玄武岩纤维的发展及特点,归纳、总结了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的主要特征。对近年来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结构的抗冲击、加固补强、耐腐蚀性和动态能量耗散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有助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董元帅  侯芸  周绪利 《公路》2020,(3):232-237
察哈尔地区有着丰富的玄武岩储存量,但缺乏对当地玄武岩集料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文章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玄武岩集料特性指标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提出了3种集料宏观指标用于察哈尔地区玄武岩选材的指导,并通过当地试验段的铺筑对关联度及路用性能的预估进行验证,证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集料特性对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借鉴纤维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这一优点,选用新型的路用玄武岩纤维,以常见密级配、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AC—30、AC—20以及SMA—13为依托,对基质沥青纤维胶浆和改性沥青纤维胶浆及其相应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胶浆抗车辙因子均有显著提高,抗剪切能力明显增强;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残留稳定度均得到提高,不同的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最佳掺量不同,且对AC—20混合料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玄武岩纤维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贵州玄武岩残积土合理用于路基,通过采用石灰、粉煤灰、水泥三种改性材料按不同含量对其进行单掺、双掺、正交试验研究,同时考虑未浸水与浸水两种状态,测其抗压强度,得出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单掺试验,改性残积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改性材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石灰处理的改性土浸水时在8%达到最大值,粉煤灰处理的在未浸水时在15%达到最大值,同时浸水的试样全部崩解。②双掺试验,抗压强度均是随着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石灰:粉煤灰=1:l的抗压强度比石灰:粉煤灰=112的高。③正交掺试验,得出试样的最佳配比为石灰8%,粉煤灰8%,水泥2%,同时得出石灰对玄武岩残积土的抗压强度影响最大。石灰、粉煤灰、水泥三种材料处理玄武岩残积土,其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故考虑三种材料混合处理玄武岩残积土对以后路基填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多孔玄武岩吸水特点、吸水率试验方法对吸水率试验结果的影响,以及高吸水率玄武岩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在室内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改善多孔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技术工艺手段,使多孔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达到室内试验效果,满足路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