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吉茶高速公路坡头隧道设计方案比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蒋胜波  刘刚 《中外公路》2007,27(3):156-159
根据吉茶高速公路坡头隧道洞口位于峡谷上部悬崖,紧接矮寨特大悬索桥的特殊工程条件,采用桥隧互动设计方法,根据坡头隧道特殊的地形地质和洞身围岩条件,从断面与结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多种针对性方案进行比选研究,提出在吉首端采用连拱隧道,满足接线要求,往茶洞方向依次采用分岔式隧道过渡到小净距隧道,由此提出的比选方案和设计方法可为山区高速公路类似的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钟祺  王宝善 《中外公路》2012,32(4):234-236
武罐高速公路WG17标段内峯岩隧道的进洞端位于浅埋段偏压山体处,且单侧靠近河道,施工场地极其狭窄,为了顺利开展进洞施工,采取了变更原设计进洞方案,增设偏压墙和将原设计的正交套拱变更成斜交正做套拱的措施,保障了隧道安全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监控量测是现代化隧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可预测预报围岩应力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优化设计和指导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使工程投资经济合理。针对湖北省沪蓉西高速公路漆树槽隧道恩施端连拱隧道,结合现有的隧道安全监测经验和规范要求,介绍施工中采用的监测方案、手段以及结果,为隧道施工监测提供经验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鸡雄山隧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南口镇维山村鸡雄山,是梅州至河源高速公路程江华城段上的一座四车道连拱隧道,长220m。介绍了隧道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方案,可为以后此类隧道施工积累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由于博深高速公路石鼓特长隧道受银屏山自然保护区的地形限制,只能从深圳端独头掘进。为确保特长大断面公路隧道的通风效果,通过对石鼓隧道施工通风系统进行论证、计算和分析,拟定了相应的施工通风方案,在隧道施工通风实践中进行验证,该方案设计具有高效、经济和合理等优点,为隧道各工序正常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结合湖北省十漫(十堰-漫川关)高速公路中最长的二道垭隧道左线冲沟处坍塌段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隧道塌方原因,介绍了隧道位于冲沟处塌方段的处治方案和过程,分析了隧道塌方处治后监控量测数据,并验证了该方案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昌至攀枝花高速公路酸水湾隧道攀枝花端,穿越与隧道轴线小角度相交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方案,主要探讨与隧道轴线小角度相交的断层对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的影响,及相应处理措施和成效。  相似文献   

8.
洞门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隧道进出口的标志性建筑。莲花山左线隧道位于汕 (头 )~梅 (州 )高速公路北斗~清潭段 ,全长 2 90 2m ,路面净宽 7 5m。根据莲花山左线隧道汕头端洞口地形和地质条件 ,结合右线隧道洞门的具体情况 ,介绍莲花山左线隧道汕头端洞门方案的比选。  相似文献   

9.
对吉怀高速公路大坡岭连拱隧道怀化端洞口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段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必选,对连拱隧道在洞口段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情况,浅埋侧采用明挖、暗挖、暗洞明作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为连拱隧道在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情况出洞,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设计与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隧道进洞施工与后期运营的安全性。蒋峪隧道麻城端隧道结构属于连拱型向超小净距隧道结构过渡段落,原设计采用明挖方式、设置明洞结构,中夹岩柱采用C25混凝土中墙换填处理,后经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将原设计明洞结构变更为暗洞连拱结构、三导洞施工方法,保障了隧道进洞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以及环保性。  相似文献   

11.
宁海白峤岭隧道是宁波市规划的高等级公路网中沿海南线公路的组成部分 ,为双向四车道 ,下行线隧道长 85 0m ,目前已建成通车。隧道地质条件较差 ,因而对隧道的施工、防排水要求较高。另外该隧道位于城区 ,要求隧道建成后两侧洞门与自然景观协调、富有特色 ,从而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和复杂性。本文对该隧道的设计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大跨公路隧道通过景区公路的施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冠凯 《隧道建设》2006,26(1):67-69,73
万松岭隧道是连接西湖景区与南部地区的新建双向四东道公路隧道。穿越景区既有公路及海军干休所院区。隧道埋深浅,跨度大,地下水位高,既有公路交通量大,地面(路面)沉降要求严格。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和加强监控量测,有效地控制了地表下沉,确保了公路运营的安全。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公路隧道施工过程经常因隧址区岩溶洞等地质问题引起坍塌。为了寻求更有效的处理措施,该文通过上寨隧道岩溶洞及裂隙处理,分析介绍隧道岩溶洞、裂隙的一些处理方案,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道路交通的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隧道交通也迅猛发展,随着公路隧道的大规模建设,隧道数量、交通流量、危险品运输量都日益增多,公路隧道内火灾的危险将会呈上升的趋势,而隧道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该文以降低隧道火灾风险为目的,通过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特点、危害及起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大连路隧道安全水平的建议与措施,以期达到"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隧道火灾预防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7,37(2):123-134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刘洪洲 《公路》2003,(5):142-146
南京市龙潭港疏港一级公路在栖霞山铁路隧道北侧呈近距离平行延伸,挖方路基距离铁路隧道的最小净距仅为11.9m,按相关规范推算现有铁路隧道宽9m,高8.5m。为了确保施工期间沪宁铁路栖霞山隧道的正常运营,必须对设计路线给予正确合理的分析评估,以保证设计方案合理、参数取舍可行,最终对路堑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提出了工程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会琴 《隧道建设》2009,29(3):272-274
现行公路隧道的概预算定额不适用于编制特长公路隧道,通过对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主洞工程和通风竖井工程的工程情况、施工方案、原设计定额进行分析,隧道主洞工程增加的人工工日和机械台班及采用煤炭定额补充通风竖井工程定额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里程快速增长,但在隧道运维管理中存在技术落后、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等问题。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引入公路隧道的运维管理,通过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及设计系统架构,实现可视化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以浙江省41省道岭下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运维管理平台,为公路隧道运维管理提供一种直观、便捷的管理方式,提高公路隧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宁波野猪山公路隧道右线出口段埋深浅、围岩差,采用岩土控制变形工法施工。该工法在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中几乎未有使用。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1)隧道地表沉降的开挖空间效应约为0.6倍跨径,并据敏感程度划分为沉降敏感区、敏感过渡区、稳定区3个区域;2)隧道拱顶沉降约60%发生在掌子面到达监测断面前,开挖空间效应稍大于单倍跨径;3)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呈外凸抛物面形态,建议施工中纤维锚杆的搭接长度设为6 m,并据挤出变形发展速率划分为快速发展、稳定发展、基本稳定3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