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蒋朝晖 《城市交通》2013,(2):101-102
<正>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大量存在的一类空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广泛的空间,毫不夸张地说,街道空间的质量是影响城市风貌质量的最关键内容。从城市风貌角度来看,街道空间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共性的问题,即在街道建设中不了解或不  相似文献   

2.
读书     
《城市交通》2017,15(3)
正街道:社会公共空间的典范作者:[美]维卡斯·梅赫塔(Vikas Mehta)译者:金琼兰出版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9月好的城市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场所。创造促进人际交往的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就是为社会行为提供背景。怎样才能创造出社交氛围浓厚的街道?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对这些平凡无奇的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它们成为支持一系列社会行为的场所。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研究,系统地考察人们的行为和感知,从而开创了关于社区商业街道上社会行为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法从机动车时代初期就被用于最小化机动车影响。应用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公共道路环境中的共享空间概念,正逐渐被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和管理部门所接受。共享空间不同于传统道路,它鼓励通过少量物理隔离使全体道路使用者合理地使用同一道路空间。为了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共享空间,在设计上需要通过促进步行与骑行活动来降低机动车主导性,同时应将道路空间作为场所来利用而非仅仅出于其机动性与可达性目的。基于交通稳静化街道与共享空间在基础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共享空间由一些设计要素组成,若缺少这些要素,公共街道将难以对全体道路使用者发挥其真正的共享空间功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法从机动车时代初期就被用于最小化机动车影响。应用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公共道路环境中的共享空间概念,正逐渐被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和管理部门所接受。共享空间不同于传统道路,它鼓励通过少量物理隔离使全体道路使用者合理地使用同一道路空间。为了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共享空间,在设计上需要通过促进步行与骑行活动来降低机动车主导性,同时应将道路空间作为场所来利用而非仅仅出于其机动性与可达性目的。基于交通稳静化街道与共享空间在基础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共享空间由一些设计要素组成,若缺少这些要素,公共街道将难以对全体道路使用者发挥其真正的共享空间功能。  相似文献   

5.
马强  韦笑  任冠南 《城市交通》2021,19(5):1-16
街道作为城市中承担交通、活动、生态等多重功能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品质提升与精细化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街道设计导则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空间专项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城市方兴未艾.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和学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其编制经验,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理念目标、体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特征分析.进一步反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理念与目标,提出街道设计导则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独特借鉴价值,并探索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书所研究的哥本哈根市是一座欧洲古城。书中讲述了哥本哈根市在漫长的40余年间如何由一座以汽车为主导的城市转变成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的历史,这种改变了一座城市的政策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给其他城市以启迪。哥本哈根城市内部能够成功改变的关键,无疑在于其渐变的方式而不是剧变。该书是一本讨论如何善待城市居民,以及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收集和利用有关公共生活数据的书。在哥本哈根,人们深切意识到了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城市的街道与广场满足不同的目的。街道基本上用于运动,广场则服务于所需要空间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7.
街道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编制街道设计导则对于提升街道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街道设计导则》从苏州城市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借鉴国际相关城市实践经验,明确了导则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并在街道特征获取、问题精准分析、典型街道设计导则、导则工具箱、保障机制等方面体现出创新价值,为未来其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面对现状,街道对公共生活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被重新认识与探索。最后提出了以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为导向的城市街道重塑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街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是连通城市的通道和市民公共生活的舞台,最能体现城市活力和特色。《罗湖区完整街道设计导则》借鉴国际相关实践经验,以打破传统道路设计中红线约束、车行优先、场所缺失等问题为目标,形成完整街道"S·V·B·I·G"五大设计理念,即安全街道(Safety Street)、活力街道(Vitality Street)、美好街道(Beauty  相似文献   

10.
李雯  兰潇 《城市交通》2014,(2):10-17,94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街道设计主要以机动车为主导,标准化的技术主义街道设计范式占据着主导地位。现在,全球的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正在扩大他们对街道的认识,对街道的定义从机动性转向宜居性。一股推出“街道设计手册”的热潮随之出现,街道设计的内涵与使用方式被重新定义。通过分析街道为什么是城市最具潜力的公共空间,总结世界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基于地区发展特色,选取5个代表性的街道设计手册,从中提炼出街道设计的“需求金字塔”,总结其中涵盖的主要内容、设计原则、成功元素和面临的挑战,并对街道设计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受以车为主导的规划建设理念影响,中国许多城市新建、改建道路存在尺度失衡、品质降低、活力不足等问题。首先介绍纽约、伦敦、哥本哈根、莫斯科、墨尔本等世界级城市街道重建实践经验。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采用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对34处地点进行行人流量调查,并针对5个公共空间进行停留活动统计。由此分析黄浦区现状街道网络的主要问题与诉求,进而提出街道重建的规划设计策略及措施推进时序。以南京东路为示范项目,探讨其现存问题并提出具体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2.
魏贺 《城市交通》2021,19(1):1-10,132
健康街道方法针对街道环境与公共空间中城市、交通要素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是大伦敦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核心方法,是贯穿法定规划与政策措施的施政纲领.首先,梳理方法起源与发展,解释10项指标含义.其次,从问题导向、设计导向、排行榜视角解析评估工具属性,从全面战略化、纳入空间战略和融入交通战略视角解析公共政策属性.最后,从公共...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道路是经济社会活动和多元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载体,也是公共空间、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道路都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重点。因此,城市道路系统既要保障交通功能,也要保障公共空间和景观要素功能;既要保障提升城市效率的长距离机动交通,又要保障支撑多元交通系统的短距离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既要保障交通畅通和可达,还要保障以街道为核心的经济社会活动繁荣。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街道扮演的角色正在不断变化。城市越来越多地需要街道这一重要的公共空间,为衔接市民日常活动提供一个更多元化、以人为本的场所。街道不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而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中枢。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做出转变,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街道的战略思考、规划设计和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5.
街道设计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构建活力街道、创造美好生活是杭州市街道重塑的目标。结合当前街道设计发展的理念,回顾进入21世纪后杭州市街道设计与改造的实践历程,总结各阶段的问题与经验。杭州市在街道改造过程中经历了从单一的道路工程向完整街道改造的转变过程,其街道改造的亮点是关注步行与骑行空间和街道文化。以湖滨步行街区和延安路为例,展望G20峰会后、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以世界名城为目标的杭州在街道设计与实践中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街道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人、车交通以及公共空间等多种功能。经过长期的城市发展实践,欧美发达国家的街道设计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纷纷检讨传统交通设计,开始对"车本位"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回归"人本位"的设计理念,出台一系列"以人为本"的规划策略指导,把已被交通发展边缘化的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重新纳入视野,进行统一筹划,"完整街道"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的慢行空间,由于多年来机动车规划优先的影响,其品质改善十分有限,与之相伴相生的城市生活日益缺失,乃至基本消失.聚焦城市核心区这类城市更新热点地区,以上海市静安苏河湾城区为例,通过细化区域出行、慢行网络、慢行设施、交通运行、慢行安全等交通特征的调研与分析,提出构建便捷高效、特色彰显、品质宜人慢行交通体系的目标,并从重点区域、重点节点、重点街道等3个尺度提出慢行空间打造的具体措施,提升区域慢行可达性,缝合被分割的慢行空间,体现对慢行路权的保障和对红线内外街道空间统筹设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深圳市街道公共空间活力,通过对年轻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街道调研,认为深圳街道存在慢行设施缺失、品质较差,慢行道与沿线建筑割裂,公共活动空间闲置、功能单一等活力不足问题,提出保障步行骑行独立路权,确保步行骑行连续性,两侧适当增添互动设施;鼓励开放建筑退界空间,打开阻隔在慢行道与建筑之间的绿化带、护栏或停车带,加强行人与建筑之间的渗透、交融,提升商业活力;沿街打造公共活动广场,点缀休憩、社交、娱乐、运动场景。  相似文献   

19.
正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既有交通功能,又有生活功能。按照城市居民驻足、休闲等活动需求,构造街道的形态、景观、环境和功能结构,同时满足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是一项城市和交通规划的综合性课题。我们观察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非常不同的感受,其中既有各地不同社会、文化、习惯的影响,也可以看出工程设计和技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载体,城市的发展既要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建设,也要关注建设中的细节问题。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名片和"多维空间的综合造型设计"的载体,应当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城市道路总体设计应担当起"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