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暨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近日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集轨道交通、市政设施、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6万m2,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市政交通综合体工程。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既有光谷广场下方,工程空间布局分为3层。地下一层为地铁站厅及地下公共空间,地下一层夹层为地铁9号线站台、鲁磨路公路隧道;地下二层为地铁2号线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3日,一份"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设计中标公示"在网上热传,经向多个相关部门求证获悉,此消息属实,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预计将在今年年内动工,工程将投资22亿元,工期1 440 d,大约4年。在光谷广场地下,公路隧道、地铁隧道、地铁站和地下商城将构成国内最复杂的地下工程。光谷广场地下挖4层国内最复杂的地下空间中标公告显示,光谷广场综合体位于光谷广场下方,是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工程的建设起点,建设工期4年。2号线南延线、9号线、11号线3条地铁线路在此交会,珞喻路和鲁磨路2条市政隧道也由此穿越。按照规划,2号线南延线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光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全国首条最长深层污水传输隧道,东湖深隧工程将开创国内污水深隧处理先河,完工后将使武昌片区现有的3座污水处理厂和在建的北湖污水处理厂"四厂合一",使东湖核心区周边的污水通过"特种地铁"快速进入北湖污水处理厂,近期实现80万t/d的污水处理规模,未来达到150万t/d的污水处理规模,服务人口达300万。  相似文献   

4.
《隧道建设》2011,(2):234-234
近日,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将武汉地铁2号线过江隧道左线工程掘进到汉口江滩,这标志着这一工程成功横穿长江。这是我国第1条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这条地铁隧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公路隧道之间,是连接武昌、汉口两镇中心区域地铁2  相似文献   

5.
正东湖湖底隧道历时3年时间于2015年12月28上午10时正式开通。这条东湖隧道穿过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东湖,建成通车后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湖底隧道。东湖通道起于二环线水东段主线高架桥(红庙立交),止于喻家湖路(喻家山北路路口),全长约10.634 km。其中,东湖隧道段长7.035 km,为我国目前最长的湖底隧道。工程主线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 km/h。东湖通道项目于2012年10月27日正式开工,总投资为78.38亿元,其中东湖隧道段横贯东湖风景  相似文献   

6.
《中外公路》2008,28(3)
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成功贯通,抗震级别6级,每天可通车9万辆,这是我国首条贯通的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位于长江大桥、二桥之间,北接汉口大智路,南通武昌友谊大道,是解决主城过江交通的一条城市主干道。隧道全长约3.7km,双向四车道,车道净高4.5m,设计车速50km/h。  相似文献   

7.
<正>全长1 585 m的东湖下穿隧道,是武汉市二环线跨越东湖的关键性工程。其中穿越湖泊段长625 m,最深处位于湖面下12 m处,为双洞双向4车道。目前,东湖隧道正在进行路面铺设和最后的装修阶段,预计今年4月底通车。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2日,总长超过10 km的东湖通道工程启动围堰三、围堰四堰内抽水,待抽水完成,我国最长湖底隧道——东湖通道将全线展开施工。东湖通道工程全长约10.63 km,宽60~70 m,主线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 km/h,地面辅道为40 km/h,道路定位为城市一级主干路。通道两端采用高架桥和路面方式,穿东湖隧道长7 km,穿团山隧道长1.3 km,地面段长约0.7 km,高架桥长约1.63 km。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23日,武汉地铁7号线过江隧道盾构始发井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标志着中国首条穿越长江天堑的公铁两用隧道,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大隧道工程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2017年2月隧道贯通。武汉公铁两用过江隧道位于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其中公路连接江北汉口三阳路与江南武昌徐家棚,铁路属于地铁7号过江线。武汉公铁两用过江隧道设左右2条线,长度均为2 599 m,最大埋深达40 m。根据规划每条隧道内部分为3层,上层是公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8月18日上午,武汉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首台盾构始发,标志着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进入掘进阶段。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主隧长17. 5 km,跨越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东湖风景区。它是目前国内传输流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首次在主城区采用全地下式污水预处理站的深层排污隧道。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下方有过水隧道穿越,隧道的开挖卸荷必然会对既有过水隧道产生影响。某高速公路隧道K21+450~480段下方有过水隧道穿越,本段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处在软弱Ⅴ级围岩中。本文通过数值计算,从位移、弯矩、应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过水隧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全长3630m,其中由盾构施工的长度为2538m,由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总承包,并于2006年9月开始从武昌向汉口掘进。目前隧道东线盾构已顺利到达江北竖井,成功贯通,标志着我国的大断面水下隧道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武汉长江隧道有几个特点可载人我国隧道史册:一是世界上水压最大的隧道;二是穿越长江的首座公路隧道;三是国内采用大断面复合式泥水盾构首次修建长江交通隧道。  相似文献   

13.
本工程新建潜盾隧道将与捷运既有车站横向交会,2条捷运线交会处将新设立一座捷运车站,并与既有车站连通并于站内进行直接转乘。新设车站地下连续壁已经完成,且紧邻既有车站,而新建的潜盾隧道将横向穿越既有车站下方,并与新设车站衔接。为降低潜盾隧道施工对既有结构物的影响,于隧道掘进前在既有车站附近进行一系列水平及垂直地盘灌浆改良。本分析采用三维数值工具进行分析评估,以预测地改灌浆过程中以及隧道掘进对既有结构物可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隧道掘进发生的结构变形量均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软弱夹层是山岭隧道常遇的不良地质现象,目前关于多条软弱夹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为加强该方向的研究,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含2条软弱夹层隧道围岩开挖过程中的破坏模式。基于实际工程背景,设计模型试验,从裂隙损伤演变、应力场及应变场变化规律3个方面得到相吻合的破坏模式:首先拱顶受剪应力影响,沿软弱夹层发生滑移,进入塑性区;然后左、右拱肩受张拉应力影响,发生了塑性变形,出现张拉裂隙;接着右拱脚受剪、拉应力影响,进入塑性区;最后左拱脚受拉、剪应力影响,进入塑性区。采用FLAC3D软件对试验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含单条软弱夹层和含2条软弱夹层隧道围岩破坏模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2条软弱夹层的存在会抑制软弱夹层下方隧道的水平收敛;隧道顶拱之上塑性破坏区域与水平面的倾角更小,表现出更危险的破坏趋势;顶拱区域、左拱脚与左中墙连通面应作为不利区域重点考虑;含2条软弱夹层的隧道围岩破坏模式有不同于单软弱夹层的规律,基于单条软弱夹层的支护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不能满足围岩稳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武汉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PPP项目已稳定运行近9个月,累计输送污水量超过1亿t。武汉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PPP项目自2020年9月启用后,输送污水量逐渐增加,目前日均传输污水稳定在(50~60)万t。中建三局探索水环境治理新模式,并在智慧运营、健康监测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为我国深层污水传输隧道建设、运营提供全新样本。  相似文献   

16.
都汶高速公路是国道317线、213线的共同段。都汶高速公路紫坪铺隧道和龙溪隧道两条特长高瓦斯隧道近日全线贯通。紫坪铺隧道单洞全长8150m,其中左线4090m,右线4060m;龙溪隧道单洞全长7349m,其中左线3658m,右线3691m。这两条隧道瓦斯浓度最高达18%,有“川西火药桶”之称。  相似文献   

17.
正在建设中的厦门机场快速路一期工程的万石山隧道内将建中国第一条隧道内的立交。今年开工建设的通往厦门机场快速路将建设一座短隧道和两座长隧道,其中的万石山隧道主干线长达2.7km,建成后将是厦门岛内最长的隧道。此次修建的隧道立交将建在万石山隧道与钟鼓山隧道相交处,立交和新修的三条隧道内匝道连接,内匝道则与钟鼓山隧道相交,建成后可有效缓解日益增长的机动车压力。有关人士指出,在隧道内建立交是中国内地一大创举,但施工难度极大,将成为整个施工过程的重点与难点。厦门将建设中国首条隧道内立交  相似文献   

18.
这 1 2座桥梁隧道包括正在施工的南京长江三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以及正在规划兴建的 9座桥梁和隧道。规划中的桥隧有 :一座高速铁路桥 ,二条江底隧道 ,以及轻轨交通桥和公路桥。其中一条规划建设的桥梁将连接江苏省南通市和上海市的崇明岛长江下游将再建12座桥梁隧道  相似文献   

19.
<正>钱塘江首条穿江隧道——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东线日前贯通,这标志着庆春路过江隧道东西全线贯通。接下来,将进行车道门、管道机电安装、内部装修等重要环节。今年年底,庆春路过江隧道将全线通车。庆春路过江隧道,位于钱江二桥与三桥之间,钱江三桥下游2.3km处,全长5352m。  相似文献   

20.
李春良  王勇  张巍 《隧道建设》2012,32(5):626-630
为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地下水位变化时盾构隧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出不同地下水位时盾构隧道及地面变形情况,揭示出不同水位时的盾构隧道在土中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会对盾构隧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会导致地表浅层土体发生回弹变形,并且下方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要比下方没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小;当地下水位从盾构隧道拱底处逐渐升高到中心处和拱顶处时,盾构隧道结构会出现竖向位移和边壁的侧向位移,并且水位越高,隧道的竖向位移和边壁的侧向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