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隧道建设》2014,(4):338-338
<正>天津地铁5号线第15合同段——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1 337 m将建成重叠隧道,盾构预计2014年10月底始发,2016年初贯通,这将成为目前国内地铁最长重叠隧道。2016年底,地铁5号线全线试运行。据介绍,地铁5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15合同段包括津塘路站、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津塘路站至大直沽西路站区间,共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7):320-320
天津地铁5号线15合同段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将建成重叠隧道,全长1 337 m。盾构预计今年10月底始发,2016年初贯通,这将成为目前国内地铁最长重叠隧道。 受东风立交桥影响,地铁5号线程林庄道站至津塘路站区间设计为左右线上下重叠设置,两隧道最短净距仅2.28 m,全长1 337 m。受该设计影响,津塘路车站为地下两层结构,站台设置为侧式站台,上下站台驶出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5月27日,天津地铁5、6号线文化中心1标8条隧道全部贯通,这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麻花状地铁隧道群。这一隧道群由5、6号线同台换乘的肿瘤医院站及相邻的4个区间、8条盾构隧道组成,是天津地铁5、6号线交会并行段,由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组织建设,中铁隧道集团施工。据介绍,该隧道群盾构区间隧道全长8 018 m,8条隧道上下重叠、并排前行、交叉缠绕,最小隧道间距仅2.3 m;地面距离隧道最近处仅0.6 m。8条盾构隧道需要经过16次始发、接收,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同一端头要历经4次始发与接收,同一建筑、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铁三号线红岭中路站—老街站—晒布路站区间盾构隧道上下完全重叠1 045 m。为了研究重叠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影响规律,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围岩、支护结构及开挖过程进行了计算模拟分析,论证了盾构重叠隧道"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供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上方建筑物的安全,基于天津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至津湾广场站区间平行盾构穿越3座砌体建筑物的全过程现场监测结果,结合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双线平行盾构隧道以先行隧道下穿、后行隧道侧穿和先行隧道侧穿、后行隧道下穿2种不同的穿越形式掘进通过砌体建筑物时,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双线平行盾构隧道先下穿后侧穿时可对建筑物下伏地层产生二次损伤,这种穿越形式会加重影响与隧道走向呈小角度斜交的砌体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率,使其墙体的沉降曲线分布趋于“单斜状”,墙体的倾斜率为先侧穿后下穿时的2倍; 2)2种穿越形式对与隧道走向呈大角度斜交的砌体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6月3日,随着中铁148号盾构盾体顺利到达端头密闭钢套筒,由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施工TJSG-11标朝阳广场站—新民路站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着南宁市第1条重叠隧道安全顺利完成。朝新区间右线隧道全长621 m,其中重叠隧道段长达332 m(占区间长度的54%),且重叠段位于半径350 m曲线范围内,最小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8月6日,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沈梅路站至工作井区间入场线贯通,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正式采用"新型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拼装连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隧道管片拼装环节对工程质量及后续运营影响重大。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普遍采用螺栓拼装方式,密闭性、牢固性均有待提高。为提升工程质量,上海申通地铁集团2017年携手中铁一局、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院、同济大学等,共同研发"新型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拼装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莫斯科当地时间2019年4月4日下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莫斯科地铁第3条换乘环线西南段项目首条盾构隧道——维尔纳站至米丘林站右线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我国进入欧洲的首个地铁工程盾构施工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建设者成功攻克了极寒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世界级难题,为2020年工程如期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20,40(1):154
封一:成都地铁5号线皇花园站;封二: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封三: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封四:隧道工程颠覆性产品——Scantube摄影测量检测车; 封五:智能监测时代 安全监测未来;封底: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CIFA喷射机械手。  相似文献   

10.
《隧道建设》2003,40(1):154
封一:成都地铁5号线皇花园站;封二: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封三: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封四:隧道工程颠覆性产品——Scantube摄影测量检测车; 封五:智能监测时代 安全监测未来;封底: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CIFA喷射机械手。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的"近接施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隧道工程界研究的热门问题。在众多地下工程的近接施工中,相邻上下重叠隧道的近接施工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近接类型。本文以深圳地铁9号线入场线区间隧道和深圳地铁9号线孖银区间近接隧道施工的控制技术研究项目为契机,着重于研究最基本的上下重叠隧道近接施工的力学行为及对地表沉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隧道建设》2011,31(5):638-638
9月21日,中铁隧道施工的武汉地铁2号线越江隧道左线工程顺利贯通。至此,该隧道左、右线工程均已贯通,成为穿越万里长江的首条地铁隧道。作为武汉地铁2号线的过江通道,该隧道全长约3100m,起于地铁2号线武昌积玉桥站,止于汉口江汉路站。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天津城建集团隧道公司成功中标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工程TA08标土建工程。该工程总造价2.03亿元,工程涉及一站三区间,包括胜太路车站工程和河定桥站——胜太路站——百家湖站——盾构井三个盾构区间工程,开工日期2007年3月1日,竣工  相似文献   

14.
《隧道建设》2009,29(4):419-419
一条在上,一条在下,两条最小净间距仅1.6m的地铁隧道上下重叠延伸684m,被称为全国首例长距离超近距重叠隧道——深圳地铁3号线3101标老(街)一晒(布路)盾构区间左线于7月24日胜利贯通,中铁一局创新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取得新成果,为国内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5月8日,青岛地铁1号线瓦屋庄站至贵州路站区间规划方案提前公示。线路从胶州湾隧道东侧向北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穿海部分3.49 km,而最低点距离海平面达85.8 m,这个深度比胶州湾隧道最深处还要深3 m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南昌地铁1号线八一广场站至八一馆站区间下行线实现贯通,该区间下穿繁华的商业街区中山路,为南昌中心城区盾构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区间。安全穿越中山路多座建筑物南昌地铁1号线八八盾构区间下行线隧道全长961.82 m,盾构于今年3月20日从八一广场站始发,途中旁穿或下穿康王庙61号南北住宅楼、中山商住楼、省科技大楼、南昌市青少年宫、省立图书馆和南昌市电子器材公司等众多建筑物,同时还下穿了东湖。  相似文献   

17.
《隧道建设》2014,(7):678-678
<正>武汉地铁4号线越江隧道工程近日顺利贯通,这是继"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公路隧道、武汉地铁2号线越江隧道之后,武汉开通的第3条穿越长江江底的隧道。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越江隧道工程从武昌首义路站至汉阳黄金口站,是联系"武汉三镇"中汉阳区和武昌区最为重要的轨道交通线路。其中,右线全长3 003.39 m,左线全长2 993.86 m,在长江一桥上游1 500 m处穿越长江,盾构越江段1 470 m。武汉越江隧道工程均采用盾构施工技术。长江底地质条件复杂,在盾构施工中泥浆配合比非常关键。在此次施工中,中铁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城市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时难以合理经济地估算交叉段加固范围的问题,依托南宁地铁4号线那历村站—那洪立交站区间隧道下穿既有槎路隧道工程,提出基于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地铁盾构隧道近接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加固范围优化设计方法,并通过监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以特征点突变作为实际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判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采用满足变形控制标准下的最大折减系数作为综合安全系数; 2)加固圈厚度系数和长度系数与铁路隧道系统综合安全系数呈幂函数关系; 3)所拟定的加固方案能有效控制既有上伏铁路隧道的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1月10日,由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国际首例岩溶地层大盾构隧道、我国最长距离硬岩掘进大盾构隧道、地铁领域最大直径海底隧道——大连地铁5号线火车站站—梭鱼湾南站(火梭区间)海底隧道实现安全贯通,这标志着我国圆满攻克大盾构下穿海域岩溶地质这一"世界性难题",为全球"穿江越海"隧道中海底岩溶地层、长距离硬岩大盾构施工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烈士公园南站是长沙地铁6号线关键控制工程,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被迫采用暗挖法修建车站。暗挖地铁车站属于超大断面隧道,设置结构中板分隔成站厅和站台上下两层,中立柱可嵌固至中板或拱顶。中立柱的嵌固位置关系到隧道结构的安全和车站站厅的通透性,长沙地区尚无暗挖地铁车站可供参照,故需结合隧道结构受力和车站运营服务功能决定。本文采用荷载-结构法对隧道结构断面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对隧道附属接口开洞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结构中立柱的嵌固位置对拱圈整体受力影响不大,但中立柱嵌固至拱顶能有效约束隧道拱顶竖向位移,控制地铁运营使用期间结构裂缝的发展,同时还能保证车站附属接口开洞时的施工安全,具有良好的结构可靠性。研究结论对即将启动的长沙地铁7号线及后续线路暗挖地铁车站的修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