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传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算方法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基于数码技术的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测试方法,使得大规模、高效率地实测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成为可能。采用上述方法和手段对金丽温、两龙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光环境进行实测,提出浙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外亮度L20(S)建议值,可供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运营及改造设计时参考。基于环境景观理论,提出符合"环境友好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设计理念的接近段减光措施。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实际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阳 《公路与汽运》2020,(1):121-123
结合华丽(华坪—丽江)高速公路营盘山隧道1号斜井转正洞工程实例,介绍在斜井转正洞处设置渐变段和加强段,利用门架结构作为永久性支撑结构与正洞型钢钢架形成稳定受力单元的施工方案,说明该方案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温州绕城高速公路永嘉段后岗隧道的工程概况及隧道和车行横洞的开挖方法与支护措施;结合该隧道数值模拟结果,阐述并分析了Ⅲ级围岩情况下大跨度三车道隧道车行横洞的开挖对主洞的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和榆高速公路康家楼隧道右洞近日安全贯通。康家楼隧道为分离式双线隧道,双线总长13 600 m,其中左线(山西段)6 831 m,右线(山西段)6 769 m,为和榆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该隧道中途穿越16条地质断裂带,并存在涌水、岩爆、大变形等不良地质,属于特长高风险隧道。该隧道于2011年开工建设,建设者自开工建设以来,坚持标准化施工,不断研究破解风险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5.
沪昆客专(云南段)尖山隧道开挖断面大,岩溶发育带频繁,选择合适的横洞转正洞施工方法,对于保证隧道安全顺利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尖山隧道横洞转正洞施工为例,从过渡段及交叉口位置的加强支护以及安全、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说明,为今后类似进正洞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斜井有轨运输设备选型与正洞无轨运输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雪刚 《隧道建设》2009,29(3):334-338
介绍包茂线小康高速公路包家山隧道通过3#斜井施工正洞的配套技术。主要从有轨运输设备选型、洞碴无轨转有轨运输、施工材料有轨转无轨运输、翻碴系统、抽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随着我国长大隧道的发展,通过大坡度斜井施工正洞的情况将越来越多,研究这种施工配套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实例介绍了连拱隧道中导洞法的施工技术在吉怀(吉首到怀化)高速公路第4标段龙子康连拱隧道的施工中,以过去的三导洞施工工艺为基础,在Ⅳ级以上的围岩地段,取消两边的侧导洞,直接采用中导洞法施工,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投入,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8.
连拱隧道钻爆施工开挖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放平 《中外公路》2007,27(4):153-155
结合常(德)-吉(首)高速公路湘西段工程实践,探讨两车道连拱隧道4、5级围岩条件下钻爆施工时三导洞先墙后拱和中导洞上下台阶先拱后墙两种工法的利弊,供连拱隧道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地下互通立交分岔节点矿山法隧道的反挖施工方法,用于不具备由大断面隧道段往分岔小断面隧道段施工的条件时,对隧道的地下互通立交分岔节点采用矿山法施工.该方法包括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先导洞扩挖施工、主隧道反向开挖施工技术,可为类似的地层分岔隧道施工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包茂线小康高速公路包家山隧道通过3号斜井施工正洞的配套技术。主要从有轨运输设备选型、硐碴无轨转有轨运输、施工材料有轨转无轨运输、翻碴系统、抽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随着我国长大隧道的发展,通过大坡度斜井施工正洞的情况将越来越多,本文可为类似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工程聚焦     
<正>广乐高速公路有望2012年通车记者从广东乐昌市获悉,广东省重点工程广乐高速公路乐昌段建设作为先行工程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目前乐昌段已经全面动工,广乐高速公路有望2012年通车。2009年11月中旬,广乐高速乐昌段控制性工程大瑶山隧道(T4合同段)已进场施工,标准化项目部驻地及便道、弃渣场等附属工程均已完成,累计完成洞身掘进800  相似文献   

12.
尤显明  李沿宗 《隧道建设》2017,37(7):832-837
为了解决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难题,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核心段施工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提出了"先放后抗,抗放结合,锚固加强"的变形控制理念;2)得出了该隧道岭脊核心段"超前导洞应力释放+圆形4层支护结构+径向注浆+长锚杆+长锚索"综合变形控制方案;3)超前导洞应力释放效果明显,正洞累计变形减小幅度约为34%;4)得到了圆形多层支护结构变形规律;5)累计变形均控制在设计预留变形量内,保证了该隧道岭脊核心段大变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4)
高速公路隧道洞渣常常作为废渣丢弃,既占用土地又影响环境,合理利用隧道洞渣是建设绿色公路的必然要求。本项目通过在隧道口附近路基上布设加工设备,应用三级破碎工艺和布袋除尘工艺相结合,采用源头优选、晾晒洞渣、建立质量控制系统等方法加强质量控制,用隧道洞渣加工出满足Ⅱ类建设用砂要求的机制砂,并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隧道洞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表明,用隧道洞渣加工机制砂技术可行,将该项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可节约投资、减少占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依托吉林省东部山区高岭隧道进口(牛背岭)段高速公路建设,介绍采用新的设计理念,进行高岭棚洞的设计与施工,为其他李冻区傍山公路修建棚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由于斜井内轮廓尺寸小于主洞内轮廓尺寸,从斜井进入主洞时,交叉口处施工难度较大且存在极高的安全隐患。本文以十天高速公路甘肃段ST22合同段关同隧道通风斜井与主洞交叉口的施工为依托,对从斜井进入主洞的交叉口处的支护方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海大酉山隧道在建造过程中衬砌结构出现了较多的裂缝,尤其在车行横洞与主洞交叉段衬砌结构裂缝更为明显,为了破解车行横洞施工与交叉段衬砌结构裂隙的关联性,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有限元三维计算模型,对车行横洞施工过程中大酉山隧道主洞衬砌的变形与应力状态的影响变化进行了仿真计算,对隧道交叉区段各关键部位的计算数据进行跟踪记录与分析。通过对交叉段各关键部位位移、应力的分析表明:车行横洞不同区段的施工对主洞衬砌结构的位移及受力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在车行横洞最初的11m范围内其施工对主洞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11m以外范围施工的影响逐步减弱;车行横洞对隧道正洞衬砌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的部位为拱顶与仰拱,其中拱顶的位移最大达1.7cm。  相似文献   

17.
大断面公路隧道主洞与车行横洞交叉口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断面公路隧道主洞与车行横洞交叉口受力复杂,论文选取正在建设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T2隧道的车行横洞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勘查提供的支护参数,采用MIDAS/GTS真实模拟了隧道主洞和车行横洞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对主洞二次衬砌的受力状态分析,评价了衬砌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导洞法的概念及其作用,分析导洞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以2座已建成运营的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和1座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双洞6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共3座地质差异较大的特长隧道为依托,主要进行以工期关键工序--挖掘和初期支护为研究对象的工期方案模拟,并比对模拟方案工期与实际或施工图设计工期。认为: 1)软弱破碎围岩比例高的单洞隧道应慎重采取TBM导洞法。2)仅用1台TBM单向导洞法取代工期性辅助导坑对单洞特长隧道而言是不可行的;在单洞特长隧道建设中,2台TBM相向实施TBM导洞法是可行的,但须具备设置辅助导坑的条件,辅助导坑宜按无轨双车道断面设置。3)在双洞特长隧道建设中,双洞各用1台TBM相向平行导洞法则有望取代工期性辅助导坑;双洞特长隧道实施TBM导洞法,在工期、成本(投资)、不良地质应对方面有明显优势。4)川渝地区广泛分布的泥岩、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及其互层地层具有实施TBM导洞法的天然地质优势。最后对TBM导洞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1,66(7):374-377
采用翠屏隧道的建筑内轮廓、围岩参数及支护参数,运用MIDAS GTS NX模拟研究TBM导洞+上下台阶扩挖法开挖公路隧道时,TBM导洞在建筑内轮廓的顶部、上部、中部、下部及边墙处等5个不同位置处对隧道洞周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导洞在下部时,隧道拱顶及拱底的位移值相对导洞在其他位置时最小,对控制拱顶及拱底位移变形最有利;导洞位置在边墙处时,洞周左右边墙位置处的位移变形量最大;导洞沿拱顶、上部、中部、下部等4个位置逐渐往下,洞周左右边墙位置处的位移变形量逐渐减小,即导洞在下部时洞周左右边墙位置处的位移变形量最小。即导洞在下部时,位移变形量在洞周左右边墙、拱顶及拱底位置处时位移变形量最小。推荐在采用TBM导洞+上下台阶扩挖法开挖公路隧道时,导洞布置在建筑内轮廓的下部。  相似文献   

20.
博深高速公路石鼓隧道洞身地表有一山谷溪流,围岩覆盖较薄。为确保隧道施工后地表溪流无变化,做到"水长流,树常青",通过对隧道注浆止水方案选择、洞内浅孔预注浆试验、注浆设备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应用了全断面后注浆止水技术,现场止水效果良好,成功穿越了石鼓隧道洞身浅埋段。同时,对今后隧道注浆止水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