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例典型锌金属烟雾热及一些实验室检查结果。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病的急性期,发现血清锌浓度低于正常。患者男性,34岁,身体健康,焊工。焊接物经分析含锌3.5%,不含铅和镉。班上持续接触金属烟雾约5小时。下班后2小时,突然发烧39.8℃,全身不适,呼吸困难,恶心。无肺炎或其它细菌感染的征象。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感冒。发病5~6小时后,症状达到高峰,然后症状逐渐减轻。24小时后症状基本消失。发病后的第6小时,23小时和第6天,测定了血清锌的含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锰毒性产生的机制,作者用60只雄性小鼠分成10组(每组6只)进行试验,其中8组一次给予腹腔注射245mgMn(CHCOO)_2·4H_20/kg;1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给予锰的8组动物分别于给药后0、2、12(小时)和1、2、4、5、10(天)的时间里脱颈椎处死,  相似文献   

3.
患者袁×,男,38岁,某养殖场潜水员。患者于1983年6月19日在32米水深处工作1小时30分,未按减压表减压直接出水。出水后约20分钟,两下肢麻木,继而酸痛,自下而上发展。出水后约25分钟时不能站立,同时两上肢疼痛,腹部紧压感,恶心,尿潴留。2小时后在当地医院加压治疗,治疗压力490.3kPa,在高压下症状改善,但当压力减至196.1kPa时症状再现,故再次将压力升至  相似文献   

4.
18名卸车作业工人于1984年7月5日10至12时在某车站两节车上搬卸碳酸氢氨化肥。两节车厢在发货站曾装过空电石桶,致使车厢底上的有10~30cm厚的灰色粉末。车厢内作业时,天气炎热(室外温度35℃),绝大多数工人未穿长衣裤和袜子。卸货人员在工作1小时后相继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胸闷、蹩气等中毒症状,同时暴露部位皮肤发红,痛痒难忍,坚持完成卸车任务后,工人们用水冲洗痛痒皮肤,即出现皮肤大片剥落灼伤。 18名工人立即送往县医院治疗。其中13人在事故发生后18小时内,先后给予5%葡萄糖盐水加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5岁、农民、于1981年6月26日上午7时,误服杀虫脒约75毫升,半小时后进入昏迷,出现口唇、指端紫绀,即在当地卫生院作催吐、洗胃、补液及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等对症处理后,病情未见好转,中午12时收住本院。  相似文献   

6.
边域腾冲     
到腾冲感到有些遥远。从昆明坐5O2次双层客车,经过一夜的奔波,于清晨到达大理车站。在车站附近找一个小餐馆吃了一碗米线,再坐上前往腾冲的中巴车。 车行一个多小时,天亮了,往窗外一看,一条厚实的山脉挺在前面,我知道,那是高黎贡山,如果从空中看,车子至多象一只甲虫,呈之字形在山间盘旋而上。森林越来越密,风光越来越漂亮,不时看看窗外的山谷,却在朝阳下升腾着淡淡的霭  相似文献   

7.
列车调度是铁路运输的主要工种之一,是行车的指挥中心。列车调度员在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而集中,工作上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疏忽或差错。他们实行昼夜12小时倒班制,工作后普遍反映疲劳、乏力,尤其夜班后更为明显。为了对调度员作业进行生理评价,于82年11月25日至12月4日在××分局调度所进行这次调查。  相似文献   

8.
李晓光 《铁道建筑》2020,(1):125-128,152
60N钢轨18号无砟道岔在京沈客运专线喀左站进行了试铺,通过预打磨试验、联调联试道岔动力学性能测试及开通后服役性能分析,验证其在高速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0N钢轨道岔可实现与区间60N钢轨的匹配,与60 kg/m钢轨18号无砟道岔预打磨相比减少打磨工作量60%以上,打磨质量更容易保证;综合检测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60N钢轨18号无砟道岔时,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和道岔结构动力学等指标均满足列车运行要求。与60 kg/m钢轨18号无砟道岔列车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比表明,构架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峰值有所降低,其他动力学指标基本相当;60N钢轨18号无砟道岔服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轨服役性能良好,无明显磨耗及伤损情况产生。  相似文献   

9.
一、中毒经过及现场卫生学调查×××站1月5日在装卸货物时,发现有三桶氯化苄溶液洒漏,因风速较缓,大量氯化苄气体弥散在空气中,造成作业区污染,接触毒物时间为3小时,距毒物直径为20m的圆內,12小时后测氯化苄浓度为15rag/m~3。二、中毒临床症状分析 106名接触氯化苄中毒的患者,大都是男女青年工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头昏,无力、胸闷,气短,咽赤、咽干、眼部症状(包括不敢睜  相似文献   

10.
为对比分析铁路货车在60 kg/m和60N钢轨上的轮轨动力学性能,以C70货车为例,采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基于60 kg/m和60N钢轨的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轮轨几何接触关系、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轮轨作用力等。计算结果表明:LM车轮踏面与60N钢轨匹配时,轮轨接触点靠近轨面中心,车辆运行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平稳性;车辆通过曲线时,车辆在60N钢轨上的轮轨接触斑面积较大,轮轨间的垂向作用力、横向作用力较大,通过小半径曲线时轮轨横向蠕滑力较大;车辆与60 kg/m钢轨之间的总蠕滑力、纵向蠕滑力、最大法向接触应力和磨耗指数较大,加剧了60 kg/m钢轨的磨损。  相似文献   

11.
患者、郭××、男53岁,沈阳铁路局×××段钳工。发病经过:该患者从事信号灯修理和发放干电池工作,因信号灯电池在灯内存放时间长,电池用完有的电糊溢出。电糊腐蚀信号灯开关线路,修理信号灯时没有戴防护手套接触电池残糊。 1987年4月9日接触电糊后双手发痒,逐渐发红、肿胀、疼痛,并有局部灼烧感来我院皮肤科就医诊断接触性皮炎,合并感染收住院治疗七天症状消失出院恢复工作。患者又于1987年5月29日再次接触电池电糊出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早报网12月16日报道,新加坡地铁(SMRT)南北线12月15日正值下班高峰时突发大瘫痪,中断约5小时,到晚上11时40分才恢复正常。当时多列车厢突然断电卡在隧道里,受困乘客不知道得等多久才会被解救,只能反复听着车厢内重播的服务延误录音;其他公众则在抵达地铁站后才知道部分地铁服务已瘫痪,令原本就拥挤的地铁站人潮更汹涌。数千乘客困在黑暗闷热的车厢里,无法获知何时能够解困,有乘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5日18时58分,我国首趟跨海旅客列车K408从海南省海口火车站徐徐启动,一个多小时后,列车安全平稳跨过琼州海峡。588名前往广州的旅客幸运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相似文献   

14.
1988年12月1日,大庆东路铁道口附近,煤气主管道泄漏,造成2人急性CO中毒死亡,4人住院治疗,周围人群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危害。中毒经过:当天上午8点半左右,大同铁路分局,工务段西五工区道口工陈××象以往一样到道口房东边的一口自来水检查井中打水,不料晕倒在井下。半小时后同班工人王××因不见陈返回,便下井去观察,结果也晕倒在井中。另一名工人发现问题严重,即通电话向工区报警,请求来人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因措施不当,先后又有4人急性中毒。急诊时患者曾作血CO定性测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虚拟层合有限单元法,对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施工关键技术后连续端部浇注及后连续预应力筋张拉顺序、临时支座最佳拆除顺序及后连续端部浇注方式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连续跨数N≤5时,合理施工工序为"对称浇注、对称张拉",当N>6时,合理施工工序为"隔端浇注、隔端张拉";当连续跨数N≥5时,宜"隔端拆除"临时支座;施工中应优先采用单联浇注方案。  相似文献   

16.
调度员实行12小时的昼夜倒班制,工作时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处理问题迅速,果断。调度员反映他们的工作很紧张,下班时感到疲惫不堪。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于1984年2月对某调度所的部分调度员进行了疲劳因素调查,并对一些与事故有关生理、心理因素作了探讨。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随机选择21名调度员(均为男性),本职工龄2年以上。根据工作性质和作业紧张程度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测定日、夜班的各项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NO_2对红血球膜的影响和找到解释作用机理的头绪,进行了大鼠暴露NO_2红血球膜酶和糖质的研究。方法:选用13~16周龄Wister-JCL系的雄性大鼠于浓度4.0士0.08ppm的NO_2环境中连续暴露10天,用Dodge法制备红血球膜,红血球唾液酸和己糖是在各自加入0.1N硫酸(80℃1小时)以及4N盐酸(80℃4小时),进行加水分解游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除沙车作业时的性能参数,以自主研发的铁路轨道除沙车为研究对象,运用EDEM进行除沙性能虚拟试验;建立了除沙车机械—沙土离散元接触模型,分析了沙粒在除沙车内集沙、排沙、抛沙的动态过程和数值规律。研究表明,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额定工况最大除沙质量110 kg/s,集沙铲和抛沙扇最大工作阻力分别为6 500 N和1 650 N,最大转矩分别为1 100 N·m、200 N·m,抛沙扇转速在250 r/min时满足最近抛沙距离设计指标。研究结果对除沙车性能参数的选取和结构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瑞典铁路实施用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时速度为250公里的绿色列车计划,至今已历时5年.2008年7月23日,绿色列车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00公里的线路上,列车的试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295公里.  相似文献   

20.
铁路道岔合金钢组合辙叉联结螺栓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求出最不利轮轨作用力后,运用接触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了我国客运专线到发线上采用的60 kg/m钢轨18号合金钢组合辙叉道岔联结螺栓的强度。结果表明:联结螺栓扭矩在500 N.m及以上时,螺栓的最大应力小于屈服强度940 MPa;联结螺栓扭矩在1 000 N.m及以上时,钢轨的垂向变形在2 mm以下;为保证螺栓强度和钢轨变形合理,运营中应将联结螺栓的扭矩保持在1 000 N.m及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