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清和脑脊液(CSF)中S100B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珐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穿刺组、盐水对照组和SAH组,正常组于饲养观察3d后取其血清及CSF,其余各组分别于建模后1h、3d、5d、7d、10d取血清及脑脊液。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及CSF中S100B蛋白的浓度。数据结果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结果SAH组血清及CSF中S100B蛋白浓度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并呈现血清S100B蛋白浓度于SAH后1h即开始升高,3~5d达到高峰后逐渐恢复,而CSF中S100B则于SAH后1h升高后稍下降;再于5~7d第二次达到高峰的变化。盐水组则呈现血清和CSF中S100B蛋白于造模后1h高于穿刺组及正常组(P〈0.05),然后迅速下降至正常。结论SAH后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浓度呈明显的动态变化。测定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浓度对判断SAH后血脑屏障(BBB)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二个年龄组分析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方法对老年组38例,非老年组32例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结论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高于中青年,头痛症状发生少,意识障碍多见,并发病多,死亡率高,复发低,一旦发生,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的超微结构特征与动态变化,以圾这种改变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日本大耳白家兔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做SAH模型。动物随机分为SAH组、盐水对照组、穿刺对照组和正常组,于注血后1h、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灌注固定,留取基底动脉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动态观察基底动脉的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光镜下SAH模型组的主要表现是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内皮细胞变性、肿胀,染色质不均,空泡形成;内弹力膜迂曲皱褶或断裂。电镜下超微结构的主要表现是基底动脉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胞膜部分或完全脱落,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嵴紊乱、溶解呈空泡,致密颗粒增多,细胞核内染色质边集、浓缩,异染色质增多;平滑肌细胞变形、核扭曲、染色质不均匀,肌丝排列疏松紊乱,出现断裂或溶解,胞浆内可见大量空泡形成,线粒体增多、肿胀、嵴紊乱或溶解;血管外膜神经纤维肿胀、结构模糊。光镜下基底动脉的结构变化趋势与电镜下基底动脉的结构变化趋势相类似,均在SAH后1h时可发现结构的微小改变,从第3天开始明显的结构改变,在第5天至第7天结构变化最明显。结论SAH后脑血管的超微结构会发生损害,并在病程发展中呈明显的动态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是导致迟发性CVS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皮层和海马脂连素受体(AdipoR)表达的改变和血清中脂连素质量浓度的变化。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假手术组(n=12)、SAH模型组(n=30)。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制作大鼠SAH模型。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脂连素的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连素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SAH后1、2、3d时血清脂连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SAH模型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的脂连素受体1(AdipoR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脂连素受体2(AdipoR2)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脂连素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脂连素质量浓度的降低以及AdipoR1表达的增多,可能都是导致SAH后早期脑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乌司他丁(UTI)对雄性SD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建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干预,观察其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的防治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组)、假注血组(sham组)、注血组(SAH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SAH+UTI组)。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组织学变化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计算血管舒张度(D/T)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AH+UTI组评分较SAH组明显改善(P<0.05);基底动脉测量发现,SAH组较Sham组血管周径及D/T值明显减低(P<0.05),SAH+UTI组较SAH组血管周径及D/T值增大(P<0.05);海马CA1区HE染色:与Normal及Sham组比较,SAH组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P<0.05);SAH+UTI组与SAH组比较神经元密度增大(P<0.05);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SAH组及SAH+UTI组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均较Sham组及Normal组增多(P<0.05);应用乌司他丁可以减轻SAH后NF-κB的表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SAH后DCVS,并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大鼠SA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对皮层脑血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利用皮层给以KCl的方法诱导CSD的发生,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行皮层脑血流测定,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SAH组大鼠脑皮层血流较空白组和盐水组明显下降,其中5d组最低;皮层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5d组最明显;CSD发生后SAH组脑血流下降更明显,凋亡更严重,空白组和盐水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SAH后CSD的发生使脑血流进一步下降,皮层细胞的凋亡更加严重,CSD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SAH组(n=32)和3-AB(n=32)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并给与大鼠腹腔注射3-AB(30mg/kg),于2次注血后3、5、7、14d处死取材,光镜下观察SAH后脑基底动脉形态变化;ELISA检测脑组织中PARP和MCP-1、hsCRP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基底动脉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模型建立后第5天,大鼠基底动脉痉挛程度达到峰值[(30.47±3.89)%],基底动脉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分别为(16.44±1.32)μm和(178.21±11.13)μm,脑血流量减少近60%(P<0.01),基底动脉NF-κB在胞质及核内表达明显增强,脑组织中PARP含量显著升高(P<0.01),MCP-1、hsCRP含量亦显著增高(P<0.01),分别为(365.29±28.08)pg/mL和(402.16±48.99)ng/mL;与SAH组比较,3-AB干预5d后,大鼠基底动脉痉挛程度、管腔狭窄、管壁增厚明显缓解(P<0.01),其值分别为(22.65±3.21)%、(14.89±1.27)μm和(198.56±10.91)μm,脑血流量明显增加,基底动脉NF-κB在胞质及核内表达明显降低,脑组织中PAR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MCP-1、hsCRP含量显著下降(P<0.01),分别为(126.51±18.67)pg/mL和(285.39±39.07)ng/mL。结论PARP抑制剂3-AB能够减轻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抑制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区A-β蛋白表达增加对大鼠学习及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采用Bederson法建立SAH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8天时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及记忆功能,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A-β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比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3d时A-β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7、14、28d时,A-β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鼠SAH后出现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及A-β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促使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内皮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受体A(ETRA)的表达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之间的关系。方法日本大耳白家兔60只,随机分为SAH模型组25只,盐水组25只,穿刺组5只,正常组5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灌注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制成切片。进行CGRP及ETRA的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CGRP与ETRA的免疫表达和病理结构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方法测量血管周长,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基底动脉周长在SAH后均发生明显缩窄,其中在5d时缩小最强烈。CGRP与ETRA免疫阳性标记颗粒在SAH组的基底动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动态变化规律为CGRP的表达在1h时最明显,在3、5d依次表达减少,5d达到最低点,7d后开始逐渐升高,10d时表达相对比较明显,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CGRP在穿刺组、正常对照组和盐水组也有散在不规则表达。在正常组、穿刺组和盐水组的基底动脉内ETRA有表达;SAH组基底动脉内ETRA在3d组和5d组表现为高表达,以3d组为强,而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强烈,平滑肌也有表达,10d组的表达仍然较强。结论在SAH后脑血管内皮细胞CGRP和ETRA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动态改变,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并不同步;CGRP和ETRA在DCV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引起的脑损伤及修复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SAH后脑损伤的炎症瀑布学说、皮层传播抑制、大血管痉挛致脑缺血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神经元微环境改变等研究表明,SAH后脑损伤是多种病理过程共同导致的神经元细胞功能障碍或凋亡,而神经保护因子的释放在机体自我保护修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方面,脑脊液外引流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氧自由基清除剂、纤溶酶原激活剂、内皮素受体抑制剂、钾离子通道激活剂等在临床或动物实验中显著改善了脑血管痉挛,提高了SA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AD)患者血清性激素 ,特别是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AD患者组 2 7例 ,对照组 2 7例 ,采用 1∶1病例 对照研究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两组血清性激素的水平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孕酮、睾酮水平在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D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雌二醇水平与AD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D组随着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 ,MMSE分值亦下降 ,但无相关关系 (r=0 .5 9,P =0 .2 5 )。结论 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过度通气对颅内高压家犬S100B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过度通气对颅内压增高犬脑功能的影响。方法16条急性硬膜外血肿家犬均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35-45 mmHg。B、C和D组则采用过度通气,使PETCO2分别维持在28-35 mmHg、20-27 mmHg及20 mmHg以下各1 h,在术前(T1)、机械通气后2 h(T2)6、h(T3)、12 h(T4)、24 h(T5)和48 h(T6)分别测定S100B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实验组S100B和CRP含量术后不同程度升高。D组S100B 6 h后升高,12 h达到峰值,24 h轻微下降,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CRP 2 h后增高,6 h达峰值且持续到48 h,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轻、中度过度通气对家犬脑功能影响较小,重度过度通气对硬膜外血肿犬可引起脑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瞬时电位受体通道(TRPCs)在神经元钙超载中的作用,探讨TRPCs参与SAH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用SKF96365干扰TRPCs通道活性后建立SAH干预组,Fura-2AM检测胞内Ca2+浓度,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皮层及基底动脉TRPCs蛋白及mRNA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模型组比较,TUNEL检测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SAH后皮层及基底动脉TRPC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在5d达到高峰,同时皮层神经元胞内Ca2+浓度及TUNEL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给予TRPC通道阻断剂SKF96365后,皮层及基底动脉TRPC1的mRNA及蛋白表达被抑制,皮层神经元钙内流减低,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TRPC3在皮层及基底动脉表达变化不大。结论 SAH后TRPC1导致的钙超载及脑血管痉挛(CVS)是造成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原因,抑制TRPC1产生的钙内流可缓解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对雄性SD大鼠线穿法建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干预,观察其对微血管痉挛的防治及降低早期脑损伤作用。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SAH组)和治疗组(DETA/NO组)。通过线穿建立SAH模型,观察大体动物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血管肌动蛋白αSMA及PDGFRβ的表达,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脑组织NO浓度变化,观察血红蛋白刺激离体脑片微血管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3d,DETA/NO组较SAH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AH后大脑皮层微血管周围αSMA、PDGFRβ表达上调(P<0.05),DETA/NO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此过程(P<0.05);术后SAH 3h左右NO浓度显著降低(P<0.05),此后逐渐回升,DETA/NO能在早期维持NO浓度(P<0.05);观察到脑片皮层微血管受血红蛋白刺激收缩,DETA/NO能缓解微血管痉挛。结论 DETA/NO能降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微血管痉挛及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流损伤后大鼠血清淀粉酶(AMS)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 利用110V交流电电击大鼠,建立大鼠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损伤模型.于电击后即刻、15、30min、1、2、3、4、5、6、7、8h,分别采集电击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的动脉血进行AMS全自动生化分析.结果 电击组大鼠血AMS在电击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