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志琰  孟阳 《中国水运》2006,6(11):99-100
水文化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其根本理念是创造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武汉市作为“江城”和“百湖之市”,具有独特的水文化优势,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水文化的研究,对武汉市水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造船业在近十年激烈竞争中,中小型船厂基本倒闭,外部环境日新月异,武汉要发展民营造船业,必须对中小型船厂实施差异化战略,从头规划、跨越发展、灵活经营、服务监督、逐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化》2003,(12):13-13
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 (简称“武港集箱”)是由武汉港口集团、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长伟国际航运实业有限公司、武汉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和武汉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 ,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营运。武港集箱注册资本9100万元 ,其中武汉港口集团以固定  相似文献   

4.
本刊从武汉港获悉,2008年11月12日,设计年吞吐能力达75万标箱的阳逻港区集装箱二期工程开工。该工程规划占地面积达52万m^2,拟建设4个5000t级兼顾10000t级集装箱专业化泊位,工程总投资10.9亿元,由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基建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武汉阳逻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武汉新港是湖北省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龙头启动项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国粮食流量流向的简析得出武汉在全国粮食流通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结合湖北省粮食物流现状及"一个基地"、"两个通道"和"十个物流节点"的总体布局,对武汉粮食流量流向进行了分析预测,提出了建设武汉粮食水路运输设施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发展粮食水路运输的优势进行分析,得出需加快武汉粮食水运建设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现代各时期武汉对外交通的构成以及各构成因子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特征,将武汉自汉口开埠(水运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今(多种交通方式竞相发展时代)的对外交通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即近代水运时代、水陆联运时代、快速立体综合交通时代。  相似文献   

7.
《船海工程》2006,35(5):F0002-F0002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所属大型国有企业。始建于1958年,总占地面积70万m^2,现有职工3000余人。  相似文献   

8.
9.
雷全复 《中国港口》1998,(6):22-22,21
<正>一、新的经营思路 近几年来,武汉港房地产开发的实践证明,在港口运输行业萎缩的情况下将港口闲置的仓库、房屋、出租改造为商业用房,建设交易市场,能获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利用港务局现有的土地建设住宅楼、商品房,也为住房制度改革,取消福利分房,走向有偿住房提供良好的机遇。为此,港口房地产开发的经营思路是“形成支柱产业,建立系统工程,全面发展房地产,加快商品住宅建设”。这也是房地产的经营决策目标。港口把房地产定位为支柱产业,不是简单的成立公司,安排几个人员或上缴一定利润问题,而是让房地产公司参与港口经营,形成新的产业机制,如股份制合作制,项目公司等现代企业体制,解决决策和经营分离,效益与体制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发展房地产,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建筑业、装饰装璜业、  相似文献   

10.
武汉新港物流管理专业是湖北省第一批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本文探讨利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前提下,加强与武汉新港一线企业的联系,和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由企业协助完成实践教学甚至直接负责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船海工程》2006,35(1):F0002-F0002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所属大型国有企业。始建于1958年,总占地面积70万m^2,现有职工3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0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武汉地区地理条件的优越性,以及优先发展水运以促进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依靠、发挥武汉科技优势,以促进水运系统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武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武汉VTS)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运行,系统规模为两站一中心,即二桥雷达站、大桥雷达站和武汉VTS中心。武汉VTS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监控,其管理和服务范围为长江干线武汉白沙洲大桥上界至武汉长江二桥下界之间约16千米水域。本文分析武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及运用典型案例,提出提高武汉VTS服务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俊 《中国水运》2007,5(10):154-155
以武汉城市圈为对象,研究武汉城市圈道路运输信息一体化的构建问题,分析了武汉城市圈道路运输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武汉城市圈道路运输信息一体化的内涵和道路运输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化》2006,(5):4-5
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武汉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合资组建,注册资本6739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詹斌  汪恒  孙标 《中国水运》2006,4(7):148-149
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了武汉城市圈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从客运量、出行目的及客运交通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城市圈客运需求的现状,进而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客运需求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态势,对于加快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数据特点的基础上,应用趋势外推法在SPSS平台上拟合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以预测武汉港未来集装箱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内支线集装箱在武汉中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长江内河集装箱运输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为适应国内外航运发展趋势,增强长江集装箱运输的综合能力,加大专业化分工力度,优化现有资源配置,结合长江航道、腹地经济情况,实现长江内支线集装箱在武汉的中转运输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仁安  胡世清 《中国水运》2006,6(6):197-199
对武汉历年循环工业发展进行纵向比较,并横向与全国循环工业平均水平及部分城市循环工业进行比较,通过SPSS统计软件实行因子分析对武汉循环工业发展进行评价,找出武汉循环工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武汉发展循环工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船海工程》2006,35(3):F0003-F0003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所属大型国有企业。始建于1958年,总占地面积70万m^2,现有职工3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000余人。公司设有进出口贸易公司(有自营进出口权)、石油化工设备公司、铁锚焊接材料(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