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粘弹塑性地基中的竖直受力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地基土的流变特性出发分析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地基土体采用粘弹塑性流变本构模型,为适应地基实际的层状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桩采用弹性杆有限元分析,根据位移协调原则,得到体系平衡方程,应用“时步-初应变法”获得了不同时刻的桩土位移解。通过分析得到了地基参数对竖直受力桩达到沉降相对稳定所需时间T及桩顶始末位移变化比Rs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地基土的流变特性出发分析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地基土体采用粘弹塑性流变本构模型,桩采用弹性杆有限元分析,根据位移协调原则,得到体系平衡方程,应用"时步-初应变法"获得了不同时刻的桩土共同作用响应.通过分析得到了桩土体系中各主要因素,对桩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时间T及桩始末沉降比Rs的影响.分析还表明了由于双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桩的长期沉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从地基土的流变特性出发分析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地基土体采用粘弹塑性流变本构模型,桩采用弹性杆有限元分析,根据位移协调原则,得到体系平衡方程,应用“时步-初应变法”获得了不同时刻的桩土共同作用响应。通过分析得到了桩土体系中各主要因素,对桩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时间T及桩始末沉降比Rs的影响,分析还表明了由于双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桩的长期沉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及现场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国充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2,(2):43-44
根据现场原位试验 ,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和桩与桩间土的共同作用进行研究分析 ,并提出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6.
7.
通过CFG桩复合地基的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褥垫层厚度、桩长、桩间距对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地基的CFG桩存在扩径现象,且从下至上扩径现象越明显;褥垫层越薄,桩分担荷载越大,桩间土荷载分担比越小;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加,桩承担荷载增长趋势变缓,故为充分发挥桩的承载作用,建议合理褥垫层的厚度为20~30cm;在外荷载一定的情况下,桩土应力比随桩长和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进行复合地基桩间距的设计时,不仅要保证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还要保证加固后地基土的工后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打桩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具体软土地基处理工程进行现场测试 ,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构成的粉煤灰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的不足,指出在饱和粘性土中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式中引入桩土应力比的不全面性和应当考虑桩间土强度增长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初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在预压进程中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力求获得复合地基承载力随时间增长的动态计算公式。研究结论:对于散体材料桩体承载力的发挥依赖于桩间土的强度,两者为相关变量,因此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表示为桩间土抗剪强度的函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是一动态变量,随桩间土强度增长而增长;给出预压进程中复合地基承载力随时间增长的动态计算公式,以便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0.
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室内模型试验为手段,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模型试验的分析,以相似理论的相关原理为理论基础,采用量纲分析法导出了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并以此设计了大比例室内模型试验,获得了有益的试验数据。探讨了路堤沉降与路堤高度的关系,桩土应力比与加载次数的关系及桩身应力与桩侧摩阻力沿桩埋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根据预制桩挤土效应中桩土等代关系原理进行周边环境变形预测,并就工程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以此原理探讨减少挤土效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软土地区深基坑中的工程桩,如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基坑卸载回弹引起的桩身拉力影响时可能会导致桩身断裂的严重事故。通过本文的研究,认真分析深基坑开挖对桩身内力、变形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软土地区考虑基坑回弹影响的桩基的设计方法,确保工程安全。研究结论:本文采用MIDAS/GTS软件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试桩及深基坑中的工程桩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并与试桩结果及工程桩回弹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在分析基坑回弹对深基坑中桩基的影响时桩土摩擦界面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在软土地区的深基坑中桩设计时考虑基坑回弹影响的设计原则、方法与相关建议;探讨了基坑回弹对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铁道工程学报》2015,(8)
研究目的:目前常用的基桩完整性检测方法有低应变反射波法和声波透射法,对于长桩的检测均有其局限性。高速铁路桥梁基础多采用桩基,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大多为长桩,针对长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开发一种新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以弥补现有方法的不足。研究结论:(1)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竖向透射法,该方法能可靠地接收来自桩体深部的弹性透射波信号,检测桩长度可达70 m;(2)提出了计算桩身弹性透射波波速、波幅相对衰减和频率的方法;(3)提出的竖向透射法,该方法在长度超过50 m的126根桩上进行了试验,均能检测到桩底透射信号,效果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长度超过40 m的长桩桩身完整性检测难题;(4)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土木工程桩基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桩板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轨下基础结构型式,由于其能有效控制路基沉降的优点,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随着桩板结构在高速铁路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无缝道岔设置在桩板结构上的情形,为考察桩板结构与无缝道岔相互作用力学特性,本文主要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板结构无缝道岔模型,进行了不同桩间距、不同板下土体性质以及不同位置桩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过大的桩间距对上部无缝道岔的受力非常不利;(2)在不考虑板下土体的支承作用时,下部桩板结构也能为上部无缝道岔结构提供足够的竖向支承刚度;(3)桩的沉降会影响相邻两跨桩板结构上无缝道岔的基本轨挠曲力,但对隔跨上的基本轨挠曲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20.
为实现高速铁路低矮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并保证其长期动力稳定性,在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处理中采用了桩筏基础方案。选择典型工点开展桩土受力测试,分析桩土受力特征,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荷载特点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