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超厚软土中管桩复合地基桩与土的刚度差异显著,其上修建的道路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病害。以超厚软土管桩复合地基不均匀沉降病害项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截桩置换填充材料加整体式筏板的修复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填充材料弹性模量≤1 MPa时,道路整体沉降偏大;填充材料弹性模量>50 MPa时,道路不均匀沉降偏大、边桩筏板底部脱空;填充材料弹性模量在10~12 MPa之间、且泊松比小于0.3时处治效果最佳。经工程应用证明,在沉降较小的桩顶上填充适宜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材料加整体筏板方案,可有效地解决应力集中和不均匀沉降问题,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路桥过渡段路基填料及沉降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伟  王连俊 《路基工程》2007,9(1):67-69
分析胶新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数据,介绍了EPS、粉煤灰和轮胎碎片与土混合物等轻质填料的特点及其在路桥过渡段中的使用。通过数值分析,对胶新铁路路桥过渡段采用粉煤灰以及轮胎碎片与土混合物轻质填料填筑路桥过渡段的沉降进行比较,表明轻质填料不仅可以减小路桥过渡段的最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还可以使最大沉降点远离桥台,从而有效地改善桥台与台后填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连拱隧道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介绍了隧道衬砌裂缝仿真模拟基本原理,并针对隧道衬砌处于不均匀沉降情况下衬砌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可为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及维修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连拱隧道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介绍了隧道衬砌裂缝仿真模拟基本原理,并针对隧道衬砌处于不均匀沉降情况下衬砌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可为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及维修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容许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出了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中岙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分析模型,并采用平面八节点等参元分析了不同沉降值对路面响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指标容许值。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浅埋隧道CD法施工对既有高压铁塔的影响,以九景衢铁路某隧道工程为背景,建立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有无注浆加固两种方案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高压铁塔水平及竖向位移,隧道周边收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注浆加固后采用CD法可明显控制高压铁塔的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其中基础沉降值减少了43.63%,不均匀沉降值减少了54.39%;在隧道上部的施工过程中,铁塔和隧道的沉降位移和沉降速率较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加固后能够保证隧道和铁塔的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路基不均匀沉降条件下路面结构破坏机理难以解析的现状,引入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对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力学响应的有限元模型,重点针对路基两侧沉降、一侧沉降和中心沉降3种不均匀沉降形式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不均匀沉降量及路面结构参数对路面结构破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浅埋隧道施工中隧道结构特征和上层地表建筑沉降变形。主要针对偏移距和上部基础形式对隧道土体结构和变形响应,基础沉降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层地表建筑荷载对隧道结构性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偏移距为8时,基于偏压作用,导致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力状态和土体结构不稳定;当偏移距大于2D后,上层地表建筑对隧道的附加作用很小,可忽略不计;隧道开挖过程中易造成上层地表建筑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和绝对沉降,因此隧道开挖中必须严格把控隧道不均匀沉降和均匀沉降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拓宽改建是现代许多高速公路应对交通量迅猛增长的有效对策,但由于新老路基特性差异和施工时间的不同,结合部容易出现因差异沉降而产生的裂缝,因此本文就新老路路基拓宽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本文运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土应用弹塑性的Mohr-Coulomb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基拓宽宽度和路基高度对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有较大影响,其中拓宽宽度相对路基高度的变化对沉降的影响要大;土工格栅对新旧路基的沉降基本没有影响,但对降低土体应力值有显著效果;台阶开挖作为减小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一种措施,有效减小了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0.
加筋防治技术在解决新旧结合路基不均匀沉降方面应用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加筋间距、单宽、单宽竖向刚度进行方案组合,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方案之间的处置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加筋对填土路堤的稳定系数和减小路堤顶面的沉降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加筋间距对路堤稳定系数有较大影响,而筋材单宽刚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钉形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路中心分层沉降,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由于扩大头作用和较高的桩身质量,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更多的荷载通过桩体传递到下卧层,有效减小了加固区的沉降,但下卧层的沉降有所增加;由于下卧层土质较好,其地表总沉降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扩大头高度、桩长、桩间距和桩身模量是影响地表总沉降的主要因素;扩大头直径、桩间距和桩身模量是影响地表桩土相对沉降的主要因素,提高扩大头高度能有效减小地表总沉降;提高扩大头直径能有效减小地表桩土相对沉降。  相似文献   

12.
软基桥头病害在道路工程中十分普遍。在工程建设期,软基处治方式的不当往往导致运营期各种病害的不断产生,造成运营维护成本大,同时病害难以根除。现以珠海地区运营通车六年多的某桥桥头段工程处治为例,通过现场测量、勘察、地基检测、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全面分析了桥头段病害发展的程度和发生的根源。分析结果表明:此处桥头软基段总体沉降大,沉降不均匀显著,下伏软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运营期内未有改善,其层内的PHC管桩存在断桩、错位、倾斜现象,路基实测沉降量超过设计理论计算沉降量,路基存在严重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13.
机场地基处理时,提高浅部土层地基强度、减少工后剩余沉降,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确保机场工后安全运行,是地基处理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为了保证营口机场工程地基处理的准确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现场试验。根据典型试验区地基现场处理数据,基于FLAC3D对试验区强夯处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把H1,H2,H3不同试验区的地基处理方法得到的数据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评价各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最终确定将H2试验区的地基处理方法用于营口机场全场(跑道、联络道、站坪)大范围软基处理。  相似文献   

14.
王超 《路基工程》2019,(6):128-133
针对CFG桩加固铁路软弱地基的效果和变形特性,运用Mida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二维全断面双线路基模型,分别对施工期地基加固前和加固后6种工况下的竖向位移进行计算。以地基沉降值、路堤沉降值和工后沉降值作为分析指标,说明了CFG桩加固软弱地基的优越性。由于梯形路基附加应力分布不同,沿路基宽度方向地基表面沉降呈“中心大两边小”的不均匀现象。地基压缩层和路堤填料层是地基加固前路基结构的变形关键区,路堤填料层是地基加固后路基结构的变形关键区。桩土之间由于力的分配不平衡存在差异沉降,桩-砂石垫层之间存在最大剪切应变。  相似文献   

15.
在高速公路的路基拓宽过程中,新路基的荷载以及工后通车的荷载都会对老路基与新路基造成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并且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工后沉降,对行车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以某高速公路拓宽路基为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路基拓宽工程中典型的不同路基差异沉降处治方式的作用效果与未处治拓宽路基工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了土工格栅与水泥土桩控制路基沉降的变化规律。数值分析表明:土工格栅对控制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有限,而桩基础有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邻近隧道进行基坑开挖会破坏周围土体平衡状态,引起既有隧道结构不均匀沉降,最终将对隧道安全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为控制基坑开挖所导致的既有隧道纵向变形,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提出双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隧道纵向变形影响的两阶段简化分析方法,分析软土中双基坑开挖对隧道竖向沉降的影响。对比简化理论计算与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由此可得: 该简化解析法精度较高并且计算简便。此外,针对基坑侧壁与隧道轴线距离、基坑开挖深度和基坑间距等不同工况,分析双基坑平行隧道、双基坑垂直隧道、双基坑斜交隧道3种布置情况下双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反映了隧道变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娄霜 《路基工程》2014,(3):179-183
针对某客运专线铁路软土地基分布广、厚度大和地基处理方式多样的特点,为保证路基工后沉降和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开展了超载预压现场试验,结合现场观测数据,采用广义开尔文流变模型进行地基参数反演,并进行铺轨施工数值模拟研究和工后沉降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反演得到的地基参数合理可靠,经过三个月的堆载预压,工后沉降量较未堆载预压工况显著减小。路基填筑完成后的静置时间、堆载预压高度、预压时间对于工后沉降有显著影响,静置时间越长,其工后沉降量越小,增加堆载预压高度、预压时间均可以在短时间内加速地基固结沉降,减小工后  相似文献   

18.
地铁站超大基坑的施工对繁华商业区的影响极为敏感,因此,明确影响超大基坑施做关键步骤,控制超大基坑施做关键步骤是整个超大基坑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依托深圳地铁7号线的华强北站超大基坑工程,基于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华强北站超大基坑全过程开挖中的基坑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施工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基坑侧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探明了超大基坑施做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并提出关键施工步序具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油库储油罐所处的软土地基在外界因素干扰下易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导致油库储油罐罐体变形、位移等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不均匀下沉数值模拟。根据油库储油罐软土孔隙水、土粒、天然土体等的孔隙率,分析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影响因素,获取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沉降的平均固结度;根据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及虎克定律,分析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的非线性特征,确定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在不同状况下应力的确定;采用ANSYS软件构建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模型,分析油库储油罐软土地基不均匀下沉情况。仿真模拟表明,当施加荷载时,油库储油罐底板中心以及整体沉降逐步提升;初始加载时,地基土外力作用造成超孔隙水压力高于地基附加应力,储油罐一次加载的外力作用大于分级加载,分级加载可降低软土地基不均匀下沉情况。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铁路建设中广泛使用桩网复合地基这种地基处理型式。桩网复合地基就是以桩作为竖向增强体,以网作为水平增强体的联合型复合地基。以厦深铁路潮汕车站的深厚软土地基处理项目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建立FLAC3D三维数值模型,对潮汕车站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填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设置不同桩间距、不同桩帽尺寸对比分析了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规律。为施工期间的沉降预测及控制工后沉降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