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地铁设计、建设、运营等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要求出发,根据"人、物、环、法"的核心要素特点,提出安全人员专业化、安全作业规范化、安全保障自动化、安全状态可视化、隐患排查精细化、预测预警智能化、应急联动高效化、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管理网格化、安全制度体系化等"十化"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广州地铁在安全设计、安全建设、安全运营等...  相似文献   

2.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物资供应安全是保证铁路安全生产的重要元素,铁路运行安全与物资供应安全紧密相连. 1 安全风险管理是铁路原有安全管理模式的优化 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盛光祖部长提出安全管理要牢固树立“三个共识”、“三个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是全路各项工作的重点,而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相似文献   

3.
铁路安全文化是铁路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安全意识、行为准则、管理理念等因素的总和,主要内涵包括四个方面: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铁路安全物质文化。铁路机务段安全文化建设应主要遵循以下基本途径:坚持教育先行,引导培育共同安全理念;强化安全风险责任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导向;注重安全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加强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4.
成昆线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由行车人员安全保障系统、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环境安全报警保障系统、行车安全应急救援系统、行车安全运用维护系统、安全评估和事故安全系统、法律法规和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培训系统组成,在现有铁路系统各类信息技术与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对行车安全各类影响因素的监测、处理、管理与控制,确保铁路行车系统的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5.
以安全文化建设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实际,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基本形态和建立具有京沪高速铁路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论述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风险管理的关系,提出在京沪高速铁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方法途径,以及如何通过建立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发展,为京沪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数据共享,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安全大数据分析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设备安全、人员安全、安全管理的业务需求,设计基于“平台+应用”的总体方案,以及设备安全综合分析、人员安全综合分析、安全综合管理分析等主要功能,从“人防”“物防”“技防”的角度,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达到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回顾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必要性,综述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提出背景、与其他管理体系异同、与传统安全管理实践关系,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与要素构成.针对民航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关键要素,从安全政策、组织与职责权限、安全目标与指标体系、安全策划、风险管理、持续改进方面进行分析,展望未来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审核工作.  相似文献   

8.
郭蕾 《铁道货运》2012,30(10):1-5
铁路货场是铁路办理货物运输的基本场所,是确保货物运输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货场管理的目标和内容,从主观安全风险、客观安全风险、设备安全风险、防火防爆安全风险、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置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在铁路货场安全风险管理中做到思想上统一、制度上制约、基础上完善、设备上保障、管理上持久、考核上严格,重点加强风险预控和关键点监控,确保铁路货物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9.
陈燕申 《中国铁路》2013,(11):93-98
分析欧盟《铁路安全指令》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包括统一的安全要求、安全管理体系及认证、安全管理部门、事故和事件调查,以及指令的配套法规体系和实施体系;颁布专门轨道交通安全法规,为建立安全法规体系进行技术准备,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成立专门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和独立事故调查机构等,是对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政府开展公共安全建设的经验,包括建立安全目标,授权、措施、组织机构、安全资源、成果和执行等的推动,建立安全和响应规划的步骤,安全能力评估、风险评估、安全培训和演习等安全工具、方法和程序.认为强调领导作用、职责落实,政府直接指导和干预企业安全建设,加强系统安全、注重与社会环境安全建设的协调,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