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江河桥梁日益增多,局部河段受地形限制,在较短河道内建设众多桥梁,形成桥群,使得桥墩周围水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河床和桥墩的冲刷过程。本文以乌龙江大桥桥群布置为例,采用概化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各桥建设对水流和冲刷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它桥墩布置与乌龙江大桥(公路桥)桥墩成对口布置,降低了乌龙江大桥(公路桥)桥墩附近流速,减少了桥墩局部冲刷深度,但桥孔中间的流速则略有增大,冲刷深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自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以来,受局部水流流速、流态改变和桥区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北侧桥墩附近河床冲刷严重,北引桥22个桥墩急需实施冲刷防护工程。根据冲刷防护工程特点,选择抛石防护方案是首次长江下游地区已建桥梁冲刷性河床上群桩基础的冲刷防护工程。结合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过程控制、评定验收等项目管理经验,尤其是施工过程中采用试抛、动态监测分析与动态设计调整等措施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充分考虑水下防护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并以大量监测分析数据为依据,质量验收采用了厚度控制为主、高程控制为辅的理念,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墩冲刷防护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以来,受局部水流流速、流态改变和桥区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北侧桥墩附近河床冲刷严重,急需实施冲刷防护工程。根据冲刷防护工程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选取了抛石防护作为苏通大桥北引桥桥墩的冲刷防护措施,结合先导性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桥墩附近冲刷坑形状及紊流形态,综合确定冲刷防护工程范围,抛石防护结构采用上、下两层结构,下层为反滤层,上层为抛石护面,根据相关规范公式,计算确定了块石的稳定重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墩基础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跨江河特大桥桥墩河床的被冲刷已日趋严重,个别桥梁已危及桩基的安全性,因此,针对特大桥桥墩的冲刷问题进行主动性防护已引起工程界的重视.以中江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桥墩冲刷防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为例,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提出防护与加固方法,以供同类型加固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苏通大桥营运期冲刷防护工程及桥区河床监测方案,分析了桥梁防护工程实施前后及营运期河床冲淤情况,对冲刷防护工程稳定性与防护功效、桥轴线断面、桥区主流及深泓近期演变等进行分析评价,认为苏通大桥冲刷防护工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目前桥区河床总体稳定,新通海沙围垦工程对长江-30 m深槽的影响尚未显现.  相似文献   

6.
桥梁水毁大多是由于桥墩局部冲刷所致,桥墩局部冲刷的预测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河口地区跨海湾的桥梁,泥沙搬运及水流运动极其复杂,且作用的水流为双向潮流和特大洪水,大多数桥墩局部冲刷公式难以运用。利用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大型沉井基础入床后的局部流态及预测河床最低冲刷高程,可为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型跨江桥梁工程建设后对桥区河床响应的影响,以沪通长江大桥为例,进行大桥建设期间桥区河床地形、汊道分流比监测,对比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桥区汊道分流比、桥区河床平面、断面、冲淤变化特征,掌握大桥工程建设后的桥区水动力、大型沉井基础局部冲刷、桥区深槽响应的影响特点,并与前期模型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大桥工程顺利建设和工程河段跨江桥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大桥施工期间天生港水道桥墩基础局部冲刷及深槽冲刷幅度2~3 m;浏海沙水道28#、29#主墩基础及深槽冲刷幅度较大,深槽断面普遍冲刷4~5 m,主墩28#、29#基础局部冲深28.1 m、19.1 m.大桥施工期间对桥轴线断面流速分布影响较小,桥区汊道分流比基本稳定,对桥区河势稳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采用透水扭工字块体防护桥墩局部冲刷的措施中,由于扭工字块体自身的透水能力允许部分水流穿越防护体系,构成扭工字块体的杆件对水流产生干扰作用,消耗水流的紊动能量,有效削减了行近水流的流速。透水扭工字块体防护体系内部的近底流速小于河床泥沙的起动流速,这保证了河床床面泥沙不被冲走,还能使上游水流带来的泥沙部分落淤在防护体系内部。相对于传统的抛石防护方式,透水扭工字块体防护方式采用的扭工字块体重量较大、重心较低、结构稳定性较好,不会因水流冲积而翻滚、流失,非常适用于桥梁水下基础的冲刷防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GPS—RTK测量技术在苏通大桥主4墩基础冲刷防护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抛投设备定位及水下地形图测量。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进行测量能够满足桥墩基础冲刷防护工程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长,桥墩作为桥梁的承力结构,出现了裂缝、蜂窝麻面等结构病害。为保障桥梁结构安全,必须对桥墩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病害继续扩大,采用常规砂浆进行修补耐久性无法保证,采用粘贴钢板对桥梁美观也有所影响。结合牛角沱大桥大修整治应急抢险工程实例,对桥墩表面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防护施工进行论述及总结,为今后桥墩表面防护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塘大桥设计阶段采用当时工程海域的地形和潮流状况进行相关计算研究。近些年金塘大桥附近海域现人类活动增强,局部潮流和泥沙动力条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导致大桥附近部分海域及桥墩附近发生了较大的冲刷,对大桥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大桥投入运营后,金塘大桥公司在2011年、2012年对金塘大桥桥墩及附近海床进行冲刷观测,2013年再继续跟踪观测的基础上对三年来的桥墩及海床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连续3年跟踪观测与分析表明,桥位断面东侧海床的深槽较为稳定,中通航孔西侧有较大冲刷。目前金塘大桥各墩的冲刷坑高程均高于设计冲刷高程值,但部分桥墩富余冲刷深度较小,重点桥段的桥墩需进一步加强观测,需密切关注海床冲刷与局部冲刷的后续发展情况,为大桥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跨江大桥主桥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正态动床概化模拟试验方法,对跨江大桥主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冲刷坑的深度和范围与床面的地质条件、水深、流速、墩宽和墩形有密切关系。试验得出局部冲刷与流量的关系和最大冲刷深度,并提出了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冲刷是导致桥梁结构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机理、计算、模型、探测及防护、承载及变形等5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对桥梁基础冲刷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综述. 首先,在总结现有桥梁基础冲刷机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已有冲刷计算公式,阐明不同公式的局限性;随后,通过综述桥梁基础冲刷在试验和数值方面的研究,指出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此外,讨论了桥梁基础冲刷探测方法及主要的冲刷防护措施,比较了各种探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各种防护措施的作用原理,概述了冲刷对桥墩承载及变形特性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桥梁基础冲刷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公路旧桥由于设计荷载等级低、使用时间长加之重车作用,导致上部结构开裂、剥落等病害。另外,由于河床屡遭洪水冲刷,河床底部加深,桥梁墩台基础外露、冲空,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桥墩台产生附加  相似文献   

15.
减速不冲防护技术能够通过改变桥墩周围水流动力条件来有效遏制床面泥沙冲刷,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和工程应用价值,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其冲刷防护效果及特性的系统研究。通过室内变坡水槽试验对水平护圈、墩体开缝、基础沉箱、墩前排桩、埋置式拦沙槛、埋置式导流屏等典型减速不冲防护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典型减速不冲防护技术几何布设参数对桥墩周围冲刷深度削减率的影响规律,并从机理上探究了减速不冲防护技术对桥墩清水局部冲刷的防护效果和防护特性。研究成果可为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技术的选取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查阅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兰州市新城黄河大桥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征,计算了主槽与边滩以及各个桥墩的冲刷深度,由此得出了较为详细的桥渡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和桥渡冲刷结果.以上结果不仅可以为旧桥的加固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对兴建新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厦门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对海床及临近桥墩等建构筑物受到的冲刷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防护措施。同时,对国内外不同的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对比,为类似桥墩冲刷、海床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流场计算分析软件SMS,利用实测沱江流速和水位数据对建立的二维流场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并计算不同工况下河流流场,分析建桥后桥墩对沱江流场的影响,为河床冲刷分析和合理防护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某连续梁桥一联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各墩墩顶承担的水平力;通过桥梁有限元软件对该桥10#桥墩进行建模分析,得出在墩顶顺桥向水平力的作用下冲刷裸露桩柱的应力分布规律和不同桩基冲刷深度下的墩底弯矩变化规律。建议对于受冲刷的桥墩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对于冲刷达到一定深度的桥梁在墩底加设新桩基和承台结构。  相似文献   

20.
护圈防护是一种减速不冲防护技术,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对清水冲刷条件下水流攻击角对护圈防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流攻击角小于7.5°时,群桩桥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削减率为100%,此后随着水流攻击角度的增加,群桩桥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削减率减小,水流攻击角增大到15°时,冲刷深度削减率下降为7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