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0引言 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结合状态是影响路面寿命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基面层间接触条件可以保证车轮荷载传递的连续性,使路面结构内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1-2].目前,提高基面层间粘结强度的做法主要有两类:一是洒布粘结强度较好的透层材料;二是采用铣刨、喷砂等物理方法,使基层表面具有一定纹理,更易与面层契合,进而提高路面的层间粘结强度[3-5].  相似文献   

2.
半刚性沥青路面基面层间不同结合状态下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基面层间的不同接触状态,采用BISAR 3.0(BitumenStress Analysis in Road)程序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半刚性沥青路面加铺层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基面层间的最大剪应力及沥青层和基层的层底最大拉应力随着接触状态的劣化而增大.因此,良好的基面层结合状态可提高加铺层的抗疲劳开裂能力及层间抗剪切推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利用Kenlayer程序研究了标准轴载作用下半刚性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结构层中应力的分布和路面使用寿命均有重要影响。完全连续状态下的路表弯沉值、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和路基顶部压应力要小于非完全连续状态的情况,基面层间的接触状态所产生的影响要大于面层间的接触状态。层间接触状况较差时,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会有明显下降。层间完全连续状态下的路面使用寿命,几乎是其它层间接触状态下的2~4倍。因此,铺设路面时适当铺洒粘层和透层,可保证层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基面层间及桥面板与沥青铺装层间检测指标与评价方法,本文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对透层、下封层、防水粘结层材料进行最佳用量进行研究,并对其粘结效果现场试验路检测,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面层间透层、下封层及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层间粘结评价体系及指标,并给出了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层间处治对路面粘结性能的影响,以层间粘结系数 K为指标通过 BISAR力学软件对不同接接触条件下的沥青路面层间应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室内基面层间剪切试验对层间不同处治措施下的粘结系数 K进行了界定,并根据定结果分析了层间处治对路面性能影响,计算了不同处治条件下了路面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沥青路面层间接触位置和接触状态对路面结构内力学指标的影响,选择典型的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利用BISAR3.0软件计算分析不同层间接触位置时的路面力学指标,并探讨不同基面层接触状态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和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面层与面层、面层与基层、基层与底基层之间在完全光滑时对拉应力、拉应变、剪应力影响显著,弯沉受层间接触位置的影响变化不大;随着基面层间滑动系数的增加,路面结构内的应力、应变逐渐增大,在完全滑动时下面层底的拉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变分别是完全连续时的2.93倍、2.45倍和69.36倍;在基面层间滑动系数小于0.6时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降幅较小,随后降幅逐渐增大,当基面层间完全光滑时,疲劳寿命较完全连续时下降44.5%。  相似文献   

7.
运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以 GAMES 软件为力学分析工具,考虑路面结构层厚度、基面层模量及层间状态等因素,分析沥青路面抗剪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剪应力峰值受面层厚度和基层厚度影响不明显,通过增加面层厚度和基层厚度提高路面抗剪性能加重了经济成本,收效甚微;面层内剪应力峰值随基层模量增加而减小,但变化不明显,说明增加基层模量对沥青路面抗剪性能的提高作用不大;上面层与中面层模量比越大,上面层内剪应力峰值越大,且这种影响较为明显;在层间粘结减弱的过程中,面层内最大剪应力峰值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8.
排水性沥青路面层间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鹏  杨军  于良溟 《中外公路》2007,27(6):55-58
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状况对于结构受力状态有较大影响。该文通过对4种粘结层材料组合试件的剪切试验,评价了在水、温度和行车荷载等外界因素作用下排水性沥青路面上中面层的层间结合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外界因素会对层间结合状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需要通过优选粘结层材料来提高排水性路面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缝连续施工技术改变了传统施工方法中的基-面层层间结合状态,使基层和面层粒料能够互相嵌入,有效提高了道路基面层的层间结合强度。该文通过基面层层间剪切、拉拔试验,对比分析了传统施工方法与连续施工方法,以及连续施工不同延迟成型时间、压实度控制条件下半刚性基层与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的层间粘结性能。结果表明:连续施工方法成型的试件其层间粘结强度和摩擦系数均高于传统方法成型的试件;连续施工中采用基层初始压实度为96%~98%可使基面层间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在基层混合料凝结硬化前,延迟成型对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较小,超过该时间,则会对层间粘结强度造成一定损失;当连续施工基层初始压实度为96%~98%时,可使道路基面层层间嵌挤深度达到8~10mm,基面层间能够较好地相互嵌挤咬合,使基面层结构形成连续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区沥青路面推移破坏进行的实地调查,并对路面材料的组成进行了室内外试验检验,分析了导致路面结构层层间推移的主要原因,认为山区公路沥青路面的层间滑移与超载、路线纵坡、基面层材料结构及施工工艺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