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机船体建造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技术评审,于1987年5月在安徽省芜湖市顺利通过. 该“系统”是由芜湖造船厂和中船总公司应用软件开发中心联合研制的. 该系统是建立在IBM-PC/XT微机及其兼容机上的一个应用软件集成系统.整个系统包括型线光顺子系统、外板展开子系统和结构计算子系统三大部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船体型线光顺(含艏艉柱光顺处理)、外板展开、船体结构零件生成和套料,以及提供光顺的船体理论站线型值和型线图、肋骨型值表和肋骨型线图、外板号料图、外板与结构零件套料图以及数控切割纸带等.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船体结构零件产生系统SPGS(Structural Parts Generation System)是用于船体结构施工设计阶段至生产建造阶段处理船体各类结构件的绘图、下料、加工数据准备及材料统计的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它是HCS(船体建造集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本身又是一个较完整的独立系统。经过扩充它可与船舶结构设计系统相连接。SPGS系统由船体结构零件产生和船体结构零件后处理两大部分组成。前者由结构线定义、船底结构分析计算、舷侧甲板结构分析计算等模块和船体结构图形处理语言组成;后一部分由船体结构零件图绘制、船体结构零件统计、零件套料及切割后处理、零件修改和结构件划分等模块组成(图1)。SPGS系统对船体各构件进行统一的命名编号,使零件的所在部位、件号等都有明确的表示方法,便于存取、管理及检索统计。  相似文献   

3.
彭辉  朱丹红  聂武 《中国造船》2007,48(2):122-129
以一个常见双层底分段为例,介绍了利用通用软件AUTOCAD建立船体结构三维数字模型、提取零件属性、生成零件明细表、合并所有零件、构造整个分段三维实体模型、查询分段质量和质心、装配干涉检查、自动生成分段视图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及船体曲面建模和其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阐明了基于通用软件进行船体结构三维数字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应用微机进行船体零件管理,船体结构计算,数控零件生成以及综合套料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船体结构的总变形由船体零件、部件以及分段结构的装配变形和焊接变形两部分组成。船体结构的装配误差和变形包括零件加工误差、吊运变形、运送变形、堆放变形以及装配精度等,所以控制船体结构的装配变形,实际上是从零件加工工序开始,直至装配的全过程对变形的全面控制。根据船体建造精度标准的要求,用“一步一矫”的办法,消除船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船体建造集成系统Ⅱ型(简称 HCS(Ⅱ)有四个主要模块。①线型光顺模块;②外板展开模块;③结构零件生成模块;④胎架计算模块。另外还有作为支撑软件的数据库和  相似文献   

7.
《船艇》1990,(6)
上海泸东造船厂采用计算机技术,最近开发成功“计算机辅助零件生成及套料系统”。据了解,该系统能把船体零件生成和零件套料形成一个整体,这在国内造船行业尚属首创。该厂船体车间等部门的零件都需要经过套料方能进行切割生产。过去的零件生成虽然已采用计算机辅助生成,但是由于零件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应用Auto CAD辅助绘图软件和高级语言程序进行船体结构零件生成和板材套料的研究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个由CAD图形转换成船体结构零件的系统及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实施成组技术的一件重要工具。为建立船体零件的分类编码系统,本文对船体零件的形状特征、材料种类、制造工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找出其相似性,然后按相似性准则,采用分类编码法将船体零件分类编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成组技术船体建造管理(GTHCA)零件分类编码系统。GTHCA系统采用混合式子系统分段式总体结构,混合式编码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自由识别和指定位置识别2种自动识别船体型线的方法。运用AutoLISP语言直接读取绘制二维型线时所有控制节点的二维坐标,获取二维型线上指定位置插值点的二维坐标,并利用型线与指定位置在船体上的实际位置的关系将这些节点坐标转化为三维型值。通过算例验证采用该方法求取船体型线三维型值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导入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生成船体曲面的可行性,为船舶设计由二维向三维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船体结构的零件代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船体结构的零件代码中,船体分段代码、零部件代码的确立过程。将船体结构从区域划分、区段划分、构造划分、层次划分、分段左右位置划分、不同坐标位置诸构件的区分、部件的区分,直至零件的母材与从属材的区分等,进行了具体的分解。对上述各个工艺阶段的船体零件,分别进行了编码与组合。并对如何运用这些代码,如何编制小组装零件、大组装零件及应遵循的编号与书写原则,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由船体结构数据测量误差引起的建模周期长、船舶模型存在完整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船舶三维建模设计方法。在虚拟现实概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取关键的船舶型值参量,根据船体外在结构的型线光顺性,生成连接型肋骨型线,再按照船舶舱室划分需求,建立完整的模型结构,完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船舶三维建模设计方法研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CATIA方法相比,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方法所需的建模周期时间相对更短,针对甲板、船底板、龙骨三类测试结构所生成的船舶建模数据也更接近实际数值结果,能够较好解决船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建造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最小湿表面积为目标,提出用二次曲线和幂函数曲线来生成船体型线.在已知船舶主尺度、设计水线、中纵剖线、横剖面面积曲线等参数的前提下,利用二次曲线和幂函数曲线的特性,编写程序自动生成一套光顺的船体型线.试验对比表明,生成船与母型船的阻力性能几乎完全一样,证明了这种船体型线生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彭祖洋  严俊 《中国造船》2004,45(B12):317-324
通过研究MDT软件特点和船体结构的特征,将船体结构进行分类,并基于船体结构三维设计体系和设计流程构造三维模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了船舶结构三维零件模型向二维图形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船体建造系统(HCS)中的板材零件数据结构,作为联结零件产生系统和下料、加工、装配乃至生产管理的纽带,进行信息存储和传递。它具有节约存贮量,易于修改,便于后处理等优点。由它组成的结构零件数据库是整个HCS数据库的一个主要部分。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它的结构和用途。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大曲率船体球面零件在压制成型后同时存在增厚和减薄情况,最大减薄出现在零件中心外围区域,零件边缘区域增厚现象较明显。进一步分析零件成型前后的板厚数据变化情况,总结大曲率船体球面零件压制成型的减薄规律及实际加工的注意事项,并建立压制减薄风险控制流程,可有效避免大曲率船体球面零件压制减薄现象成为结构建造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武昌造船厂课题组研制完成了微机船体三维设计、船体零件数据提取和套料、三维舾装综合布置、管系三维数据与PCPS接口程序、船体结构三维设计、船舶电气三维综合布置与出图.  相似文献   

19.
船舶初步结构分析和设计包括船体型线生成与光顺、性能计算、总体布置、规范计算、强度分析计算、结构送审等技术内容,近二十年来,相关的CAD/CAE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TRIBON系统的Lines和Surface模块进行船体型线光顺以及生成船体曲面的流程,并对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