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项目为拓展公路交通广播应用,研究开发了山区及隧道无线广播交通信息发布系统。这套系统基于无线公共广播,无线信号可无缝覆盖整个山区或隧道,并具有紧急信息插播功能,能够与已有信息发布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山区公路尤其是隧道的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
隧道受自身空间、结构的限制,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拥堵,且有可能引发二次事故,特别是发生一些紧急事件时,再加上隧道相对封闭的环境及通信的不畅,使救援工作更加困难。本文将深入研究一种融合了融合紧急电话、有线广播及调频广播三位一体的隧道应急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将大大地提升隧道信息发布的稳定性、准确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原有隧道紧急电话系统软、硬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隧道有线广播、隧道紧急电话综合应用系统.主要侧重于系统组成、功能及其与以往广播系统相比较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4.
陈静 《公路隧道》2007,(1):57-59
本文分析了隧道紧急电话、隧道广播系统的几种实现方案,对各种方案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系统的设计原则,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无线数据广播系统(RDS)数据通信速率较低,难以满足宽带公路数据服务需求的问题,提出在公路调频广播中利用带内同频(IBOC)技术实现宽带数据服务.通过对带内同频的调频/无线数据广播系统(IBOC-FM/RDS)技术的研究,确定了调频多工高速数据广播系统(FMHDS)副载波的频偏范围,然后应用4次环法原理,对载波分量进行恢复和跟踪,并阐述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和解调过程,最后在Matlab平台上对QPSK进行调制和解调的仿真,计算了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IBOC-QPSK数字传输方式的误码率,通过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IBOC DAB中QPSK调制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和传输的可靠性.在公路调频广播中引入IBOC技术使利用调频系统提供宽带数据通信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大大提高公路信息服务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本针对高速公路长,特长隧道中紧急电话的设置问题,从隧道环境特征提出对隧道紧急电话设备的选择要求,并列举出国内外用于隧道紧急电话的产品及应用情况,提出了对隧道内紧急电话设置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属半封闭性环境,一旦隧道内发生严重灾害,无论内部人员避难或外部救灾人员进入抢救均十分困难,故在隧道设计之初,即应审慎规划各项防灾设施,考虑用路人行为特征,并进行隧道事故风险管控,以降低灾害事故发生机率,确保用路人生命安全.将藉由文献探讨,检视雪山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不同车辆事故可能引发之火势规模、用路人避难行为特性等.藉由对长公路隧道事故特性与用路人可避难时间分析,提出紧急应变管理策略,以提升用路人于公路隧道之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李刚  张文胜  孔亮 《公路》2008,(3):201-207
本文中通风模式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汽车"活塞风"作用,采用组合通风方式,来尽量减少运营中的耗电量和风机用量;(2)设计上周密考虑隧道中发生火灾及塞车事故时,及时采取应急通风系统来最大限度地保障隧道内司乘人员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3)能很好地解决在日常设备维修时,当一洞关闭维修,而另一洞对向行车营运的通风问题。  相似文献   

9.
雷宏亮 《隧道建设》2007,27(5):14-16
对山岭隧道施工中六起坍塌事故的救援情况进行了对比和总结,针对事故的特点、救援的方式、救援的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几起事故发生时不同情况下救援通道及救援方案选定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有效建议,对类似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双车道公路隧道群隧道间紧急停靠带安全设置水平,分析了在隧道出入口白洞效应和黑洞效应影响下,因紧急停靠带位置设置不当而可能引起的追尾碰撞事故及其发生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紧急停靠带与隧道出口安全距离解析方程组和紧急停靠带与隧道入口安全距离解析方程组,通过求解这两个方程组可获得紧急停靠带与隧道进出口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最后,用实例的方式介绍了如何应用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紧急车辆更安全、高效地到达紧急事故现场,基于车路协同系统,提出车队避让紧急车辆的换道引导策略。针对目标车道无车辆、有车辆和有车队3种不同场景,分别提出确保紧急车辆快速通过的协同换道策略。通过协同换道策略引导紧急车辆前方行驶的车队和目标车道的车辆改变速度以调整车辆间距,使其满足换道安全距离,依据换道轨迹规划使车队完成换道,并提出紧急车辆发送紧急避让信号的位置方法,计算当不影响紧急车辆的速度情况下,其发送紧急避让信号时与车队尾车的最短距离。利用SUMO交通仿真软件,实现车路协同环境下3种不同场景车队避让紧急车辆的换道引导,并比较目标车道为车队的场景下,车队换道至目标车队的每个空档中(方式A)和车队换道至目标车队的同一个空档中(方式B)2种不同的换道引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目标车道有车队的场景下,方式B的协同换道时间更短,发送紧急信号的位置距车队尾车82 m,较方式A的87 m更近,对周围车辆影响更小,因此此场景采用方式B的协同换道策略;在目标车道无车辆、有车辆和有车队3种场景下,紧急车辆分别距车队尾车71,71,82 m时发送紧急避让信号,其可以维持期望速度,验证了最短距离与车辆速度的关系式;与未使用换道引导策略的情况相比,紧急车辆的速度提高,延误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深中通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在火灾情况下人、车疏散救援难题,运用Pathfinder和Vissim数值仿真进行沉管隧道内人员逃生和车辆疏散研究,并提出沉管隧道火灾应急救援及交通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沉管隧道匝道路段在烟囱效应影响下人员疏散可用时间较短,需要有效的通风排烟策略及应急救援策略;尽管东、西人工岛及三围互通救援站可满足救援相关时间要求,但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应采用弃车逃生的方式。基于应急资源配置及应急救援体系提出的应急救援及交通控制策略,能够满足沉管隧道内突发事故下应急救援需求。  相似文献   

13.
《长安科技》2006,12(2):31-31
世界上最大直径的越江隧道是中国上海上中路越江隧道,它的外径14.50米(相当5层楼房高度,内径13.30米,全长约2.80千米),其直径与荷兰“绿色心脏隧道”并列世界第一。双管双层双向共8个车道,设计行车时速为80千米,双管内的上下两层车道大车小车都可通过,避免了有的双层隧道内只能“大车跑下层、小车跑上层”的状况,这样可使隧道的交通线路布置不受限制。隧道内采用纵向通风方式。在隧道的上层与下层之间还设置了安全通道,假如某层发生紧急事故,人们就可通过安全通道从该层到达另一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隧道调研和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安全性作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公路隧道路面在日常使用时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性和隧道路面的耐久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公路工程施工领域常用的安全检查依据是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考核评价指导性标准》,该标准缺少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检查的相关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黄土隧道施工常见事故类型、分析事故原因、总结工程经验,提出黄土隧道施工安全检查重点,为安全检查标准提供依据。对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安全检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甬台温高速公路大溪岭隧道机电改造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溪岭隧道机电工程是我国第一条由国内设计、施工的特长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几年运行后,部分设备需进行改造。较详细地介绍了改造工程的设计方案,特别是闭路监视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紧急电话和广播系统、视频车检系统、中央控制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隧道监控系统为了充分发挥高速公路"高速、安全、舒适、高效"的功能特性,将隧道内各子系统进行了集中监控管理和调度,保证道路较高的服务水平,实现对交通运行的宏观管理和调度。现以完善蒙文砚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网络二合一方案作为对象进行探讨,分析优化视频监控、紧急电话组网方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为把握隧道交通事故发生机理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措施,基于8条典型隧道的调研数据,分析了隧道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事故原因和车辆类型等多维度的特征规律。研究了隧道在视觉条件、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隧道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管控、应急处理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高效率解决交通隧道巡检维护中人员响应速度慢,消息滞后,应急调度不及时等问题,通过分析交通隧道实际运维中出现的各类事故和灾害,建立了交通隧道事故和灾害预警模型,并据此提出了交通隧道智能巡检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实现隧道的火灾监测、交通预警和危化品泄漏处置等智慧运维巡检功能,提高交通隧道养护维修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正>今后,隧道内发生火情,消防车将可避免因为道路拥堵而无法驶入行车道展开救援的尴尬局面。目前,正在新建的上海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越江段内试点隧道火灾纵向疏散救援,将在隧道内以上下分离的方式分别构建日常车行道和紧急救援道。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从间隔为100 m的逃生楼梯向行车道分流至二层救援道。2014年8月28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消防演习在新建的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越江段内展开。施工部门模拟多车在隧道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