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某规划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公轨两用过江通道的建设规模和地质条件,重点调查了岩溶发育及特征,提出了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桥梁和隧道方案。通过对规划用地、交通功能、地质条件适应性、运营安全、经济性,以及对水保区、通航、行洪的影响等方面的比选,最终认为位于岩溶发育区、紧邻一级水源保护区的过江通道采用隧道方案有较高的工程风险和社会风险,而桥梁方案建设费用低,能够满足通航和行洪要求,且设计理论完善,施工经验成熟,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工程可行性。因此,工程可行性阶段推荐采用公轨两用的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2.
3.
温州目前瓯北、三江区域越江通道偏少,平均间距为6km,现状东瓯大桥和瓯越大桥早晚高峰拥堵严重,过江通道难以满足过江交通需求。建设府东路过江通道是贯彻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措施,是疏解温州北站地区交通、解决两岸交通不畅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线位比选、建设规模、桥隧模式分析,得出温州府东路过江通道的建设形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在缓解过江需求、构筑合理的城市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城市交通问题。在分析城市过江通道交通作用及发展控制原则的基础上,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和发展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首先,分析了城市骨干道路的特点及其跨江段人非通道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人与非机动车同行不便、纵坡无法接顺等问题,进而结合以往工程实践,提出了不同桥接坡和人非交通流量情况下人非通道推荐处理方案。结合宁波中兴大桥、金山北环路跨平申线桥、龙华港桥等案例,对各类处理方案进一步阐述,并对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非机动车纵坡相关设计指标上限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以赣州楼梯岭大桥工程为例,从大桥两端的接线条件、安全性、人性化和工程造价的角度,探讨了结合慢行系统的跨江通道设计。在综合考虑车行、人非总体方案以及防洪、航道等因素后,采用了双层桥设计方案,并通过合理设置慢行桥落地形式,使人非慢行系统直接接入章江两岸滨江道路和滨江公园慢行系统,从而大大方便了两岸慢行交通转换,提高了人行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广佛共建示范先导区首条交通性过江通道的总体选线和过江工法进行了多方案同深度比选.在对过江通道工程关键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A线、B线、C线、K线4条线位进行了比选;从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发展、是否影响自然环境、是否符合沿线居民利益等方面对桥梁和隧道两个过江方案进行了比选;从控制因素、平纵布置等方面对隧道施工沉管工... 相似文献
17.
为商榷在以往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对修建隧道方案有些场合只是作为修建桥梁方案的一种备选方案的观念,文中论证了修建水下隧道在技术、方法、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业界可较为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水下隧道在跨江越海工程中的地位。通过列举国内若干典型的已建、在建和正在进行方案研讨的水下隧道工程,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适合建桥、建隧以及桥隧结合方案有关的江床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当地实际条件,对修建桥梁和修建水下隧道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和局限性;通过列举水下高速铁路、公路隧道的典型范例,总结了适合修建水下隧道的有利条件,并对水下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 在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应综合当地的自然、生态、地质、水文、河工、港口、航道和航运等诸相关条件,通过多方案比较,更加客观地妥慎优选适合各具体工程的最佳方案;水下建隧的优缺点共存,水下隧道有其独特的技术、经济优越性,事实上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跨江越海工程所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