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体的"生命线"。文中针对大型城市综合体交通运行对外围城市交通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从城市综合体交通出行特点和影响外围交通致因出发,提出了城市综合体与外围交通协调性的交通设计理念,论述了城市综合体全寿命周期与外部交通协调性实施策略,并结合实例总结了交通协调性设计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芜湖市大茆立交工程全封闭施工保通方案的设计情况,从"内部疏导、外部诱导、特殊交通保障和交通安全措施"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城市立交改造中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设计要点和思路,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筑综合体在城市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交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城市综合体交通设计内容,主要为:综合体建筑和城市交通系统衔接、建筑内部交通设施设计、建筑交通环境设计三部分。并阐述交通设计中的主要步骤:交通性质及区位研究、交通预计和需求的研究、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评价。说明了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设计应用的3方面的核心技术:交通需求的调研、交通设计、交通系统仿真。最后以某市民中心交通设计为例,希望对类似建筑综合体交通设计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各大城市向着国际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交通问题的解决,都期待着轨道交通能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在城市的一定地块内,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相结合,通过一体化设计让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对外衍生、对内运作的核心区块,整合交通、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城市空间,让各功能空间无缝对接,相互融合;做到交通顺畅、物业繁荣、城市空间有序发展.本文以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城市综合体为例,从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和方法策略3方面对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一体化设计进行探讨,希望找到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5.
城市路网中道路交叉口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其交通组织设计、平面及竖向设计直接影响交叉口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阐述了道路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及常见问题,结合实际对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并从道路交叉口面积控制、分岔道数量控制、交通信号灯相位数控制等方面,着重论述了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技术要点,从而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实用性及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光谷广场综合体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珞喻发展轴的珞喻组团中部,是联系主城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和通道。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正处于大力发展时期,结合地铁站对其周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整合地铁与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区域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结合光谷广场综合体实例,对光谷地区交通现状和规划情况进行分析。以保障最优地铁功能、打造世界最美车站为出发点,对光谷综合体方案推导过程进行梳理,解决综合体复杂条件下的空间布局、流线组织和消防等诸多设计难点,设计方案和实施经验对此类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车辆段进行上盖综合整体开发已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趋势。通过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航头车辆段上盖综合体项目研究实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规划阶段先行建立复合交通体系,预留各类交通设施空间,设计交通子系统功能及组织方案,避免在设计阶段遇到规划及设计条件受限或功能不足等问题。这将是整个上盖开发项目后续能否顺利落地及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围绕城市发展的CBD中心区域,分析城市开发的定位,结合片区地块开发强度及相关配建指标、城市定位等进行分析,明确城市CBD中心的地下道路系统定位、路网结构及车行流量需求。通过合理的组织地面及地下道路系统,建设CBD中心地下道路系统骨架,结合地下空间实行三维立体开发、功能复合化的地下综合体,打造融合交通、商业、公共服务、停车、绿色市政的复合型地下城市CBD中心综合体。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6):298-301
为合理利用城市道路两侧土地,提升城市空间开发和生活品质,当高速公路功能转换为城市快速路后,应灵活改造原有收费站和附属设施占地,对转向匝道进行集约设计。针对东圃互通立交项目,探讨TOD模式城市道路交通节点空间开发及综合设计技术。本项目应用"集约用地"、"多首层开发"理念对土地进行平面和立体空间的开发,对东圃互通立交进行系统的综合设计,满足社区休憩、衔接和交通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组织外部交通动线和人行交通动线,实现区域道路交通转换。TOD模式下城市大型交通节点综合空间开发及设计技术在东圃互通立交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功能转换为城市快速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外部成本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毛敏  蒲云  喻翔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1):121-124
在介绍交通运输外部成本的类型及分类基础上,分析城市客运交通的外部成本,指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外部成本差异较大。研究外部成本对城市客运交通的影响,指出造成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性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外部成本较低的公共交通与外部成本较高的私人交通在竞争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然后论述外部成本内部化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影响的效果,指出外部成本内部化,将提高外部成本较低的公共交通在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比例。  相似文献   

11.
以温州会展商务区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交通组织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空间交通组织规划的构成部分和规划组织原则,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步行系统、车行系统、地下及地面交通衔接系统进行了系统解构、功能分析和方案介绍,其研究成果可供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都有了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及交通接驳场站成为高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嵊州新昌站站前换乘综合枢纽项目为例,阐述中小城市站前广场的功能定位和外部交通组织流线,从换乘枢纽包含的交通场站规模预测出发,探讨站前广场的空间组织布局形式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流线。合理规划站前广场的空间布局,避免人流、车流冲突,减少车型交织,从而实现高效、便利、人性化的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程技术条件的进步,江河两岸城区的发展和联系成为城市发展和交通系统面临的课题。然而机动化的发展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问题,非机动车作为绿色慢行交通的代表正逐渐得到重视。过江慢行通道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示窗口,也是城市生活品质的直接体现。为解决慢行交通跨河问题,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慢行系统设置为例,探讨不同慢行过河交通组织模式的不同情况的应用,为城市跨河通道慢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致使城市道路路网交通压力剧增,一些早期规划设计的道路条件已难以满足现况城市大交通量通行需求,特别是交通组织复杂的异形路口,拥堵情况更为突出,往往是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咽喉”,亟待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并制定改善策略。本文以酒仙桥大山子路口疏堵改造工程为例,在对现状拥堵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形路口工程改造方案,并通过实地调研对方案进行效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改造实施后,交叉口交通量增加、通行能力提高,交通组织得以优化完善,路口交通秩序得以提升。验证了该方案有效性,并为该类型交叉口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状城市交通与高铁枢纽接驳耗时过多问题,以长沙西站高铁枢纽为例,研究提出高效的进出站快速集散系统,以协调整个城市的对外交通。首先,对大型交通枢纽片区的外部和内部快速集散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对服务于高铁枢纽旅客进出站的快速集散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双井”模式,适合于客流量大且客流来向分散的大型交通枢纽;二是对内部到达高铁枢纽的小汽车、出租车交通的进出站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次,对站前广场周边各类交通设施布局进行研究,确保枢纽服务范围内的交通高效可达。最后,对服务于高铁周边商务区的地下环路交通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地下环路适用情况和单向逆时针交通组织方式,通过地库联络线连通周边地块,利用立体交通组织的方式,从空间上分离高铁枢纽进出站交通与周边商务区交通,减少交织,提高高铁枢纽片区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从交通工程学和交通管理规划理论出发,分析现有单向交通组织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的单向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并与现有单向交通组织方式进行对比,论述其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以广州市一德路片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将新型单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该片区,并用Vissim仿真现状与设计后2种情况的交通状况,得到了相应的交通效益评价指标数据和尾气排放数据,对比说明新型单向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是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对道路交通流的方向预先进行组织设计,关键在于把城市各级道路所组成的“区域路网”作为一个不停运行的“有机整体”来考虑。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按道路等级分级组织交通的原则,每一级道路应只吸引比它低一级道路的交通流,并向它的上一级道路输送交通流,支路在合适的情况下可组织单向交通,路口尤其是异形路口的交通组织是设计的难点。在路口和大型交通集散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网的重要枢纽点,但同时也是拥堵和事故的多发点.而T型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所以T型交叉口设计要素的分析研究对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减少交通事故以及改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渠化设计、交通组织、竖向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城市道路T型交叉口在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要素,总结了城市道路T型交叉口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外部环境因素对城市交通预测有较大影响,尤其在交通事件发生时,由于交通流的随机性和非线性特征,交通异常情况下的预测精度往往较低。为此,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以序列到序列模型(Sequence-to-sequence,Seq2Seq)为主体,融合外部因素特征的城市道路行程时间预测方法。利用时间序列分解算法(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STL)挖掘交通历史数据的时序周期规律,结合交通事件数据深入分析交通异常产生的原因,并建立堆叠降噪自编码器模型(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DAE)提取时间属性和交通事件数据的潜在特征。以北京市北四环中路和G6京藏高速路段为例,对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通过重复性交通事件和非重复性交通事件下的案例试验,对SDAE组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单步和多步预测性能均优于基线模型,预测精度最高达到了87.71%;与其他输入了交通事件数据的模型相比,以SDAE作为外部组件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和鲁棒性,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交通流,在智能交通系统的短期预测上有显著的优越性,可以增强管理系统的调控能力,降低城市交通的拥堵成本。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设计实例 ,探讨在城市快速路设计中道路及交叉口的处理形式、交通组织设计 ,总结对快速路建设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