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建坤 《隧道建设》2016,36(9):1037-1044
沉管隧道工程管节浮运沉放对浮运水位和流速的要求高。南昌红谷隧道为国内首座内河中游沉管隧道,受季节降水影响,水位和流速变化幅度大,满足浮运条件的水文窗口较少。通过对管节受到的水流力和拖轮拖力计算,确定水文边界条件。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浮运航道内关键点和控制断面流速、水位进行监测作为水文预报的基础。采用相应水位(流量)法和合成流量法相结合的方法预测隧址位置水位、流量,将预测的水位、流量结果导入数值计算模型计算浮运航道内的流场分布。现场实测表明,水位和流速预测误差为±30 cm、±0.15 m/s,满足管节浮运水文预报精度的要求,并有效指导浮运沉放水文窗口的选择,保障红谷隧道管节浮运沉放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隧道涌水灾害的防治对策及工程措施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南梁隧道为例,综合考虑了环境等级、隧道埋深以及通过确定性模型计算出的隧道分段涌水量情况等,提出了"以排为主、排堵结合、防排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和相应的工程措施,并预测了采取排、堵工程措施后隧道围岩断面的水位分布情况,即工程措施的量化分析,从而为隧道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合水位、岩性、渗透系数、地下水分水岭、断裂、褶皱、边界条件等因素,把石太客运专线南梁隧道分成了12个水文地质单元,然后对每个水文地质单元分别进行建模,从而能为较准确地预测隧道的涌水量和集中涌水位置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4.
高水位饱和砂质粉土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传军 《隧道建设》2004,24(2):28-31
论述了高水位饱和砂质粉土地层条件下,采用注浆为主,降水为辅成功修建超浅埋隧道的暗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衢南高速公路石崖坞隧道位于浙江省开化县境内,属于典型的浅埋偏压软岩隧道。该隧道穿越了6个断层,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近年来,隧道出入口附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该文通过分析研究石崖坞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了针对性的隧道内"井点降水法"治理方案。该方案经济、简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水位过高导致的隧道水害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旭东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45-150,15,16
特大断面隧道开挖会大范围解除围岩表面应力,在上部岩体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隧道拱顶会发生明暕沉降,在某些软岩隧道中已观察到了超过100 mm的沉降量。拱顶沉降量持续增大,隧道就有可能发生坍塌破坏。在隧道开挖工程中,受条件限制,常会出现支护无法及时施工的情况,需要对隧道稳定性进行分析预测。现以牛寨山隧道开挖工程南线出口段的监测结果为例,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其沉降量的时程变化。假设隧道相向开挖过程中,在贯通前对拱顶沉降互不影响,且两条隧道之间互不影响。分析过程中输入层参数选择了围岩级别、埋深、距离掌子面和二衬的长度等,隐含层设置为1层,节点数为9,隐层传递函数选择tansig,输入输出层传递函数选择purelin。在采用该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前,首先已开挖监测点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采用后开挖点的值作为样本,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拱顶沉降。其结果可以作为隧道安全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变形预测的GA-SVR智能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拱隧道支护结构繁多,施工工序复杂,同时由于施工影响,现场监测数据较少且数据误差较大,造成传统方法很难用于连拱隧道的施工变形预测。针对于此,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函数,与神经网络相比具有小样本、全局优化和泛化性能好的优点。本文结合铜黄高速公路富溪连拱隧道的施工变形监测,采用遗传算法来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模型参数,形成GA-SVR算法,建立起了连拱隧道变形预测的GA-SVR智能模型。采用此模型对富溪隧道后继开挖的监测时间点进行变形预测,并与GA-BP模型对比可以看出本文所建立的GA-SVR智能模型具有极高的预测精度,完全可用于连拱隧道施工期的变形预测,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某越江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梁-弹簧模型对水位变化、河床冲刷等不同情况下盾构隧道的纵向受力及纵向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可知,纵向上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地质条件变化处、地形条件突然变化处以及盾构隧道与竖井的连接处.探讨了盾构隧道与竖井的不同连接方式对于隧道纵向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采用柔性连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水位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虑渗流影响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高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进行研究,获得开挖面破坏模式和极限支护压力。研究结果表明:开挖面前方土体破坏面倾角随水位增高而逐趋平缓,总极限支护压力与水位高度呈非线性关系,且其斜率随水位增高而增大;在水位高度一定时,隧道埋深越小,渗流力对开挖面破坏模式和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汪耀  汤印  陈子全 《路基工程》2017,(6):142-145
鹧鸪山隧道所穿岩层主要为千枚岩、板岩及变质砂岩,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采用现场判断和工程类比对该隧道大变形进行预测,对存在的初级和中级隧道大变形采取相应施工技术措施,并对隧道大变形的预测和处治进行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1.
李春良  王勇  张巍 《隧道建设》2012,32(5):626-630
为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地下水位变化时盾构隧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出不同地下水位时盾构隧道及地面变形情况,揭示出不同水位时的盾构隧道在土中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会对盾构隧道产生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会导致地表浅层土体发生回弹变形,并且下方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要比下方没有盾构隧道的地表的回弹值小;当地下水位从盾构隧道拱底处逐渐升高到中心处和拱顶处时,盾构隧道结构会出现竖向位移和边壁的侧向位移,并且水位越高,隧道的竖向位移和边壁的侧向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12.
以宝塔山隧道为例,介绍了隧道水文地质调查及涌水量预测的方法。通过分析隧道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类型,确定了碎屑岩类裂隙水为主要地下水类型。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预测,测出左右线隧道涌水量分别为8 334.4 m3/d、8 338.0 m3/d,属于中富水洞体,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武汉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冻结法修复隧道施工,对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地下水文孔水位等方面进行跟踪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冻结盐水温度、冻土温度、水文孔水位等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隧道修复冻结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纵向差异沉降相似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坚 《隧道建设》2019,39(Z1):57-64
为探明不同海水水位、地层损失作用下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结构纵向变形与发展,依托厦门地铁2号线跨海区间隧道工程,采用相似模型试验,以堆载模拟上覆水位荷载、漏砂法模拟下卧地层损失,分析上覆荷载、下卧地层损失下隧道沉降和曲率半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1)上覆海水水位荷载下,隧道纵向沉降呈“勺形”分布,沉降过渡区范围为20环,原型长度为30 m; 2)随上覆荷载增大,沉降过渡区差异沉降呈二次函数增大,曲率半径呈指数形式减小,当上覆海水水位荷载为7.50 kPa时,原型水压为60 kPa(历史最高水位6 m),曲率半径最小,对应原型曲率半径为156 450 m,远大于《规范》控制值(15 000 m); 3)下卧地层损失下,隧道纵向沉降呈“高斯”分布,沉降槽范围为24环,原型长度为36 m; 4)随下卧地层损失增加,沉降槽差异沉降值呈三次函数关系增大,曲率半径呈三次函数关系减小,当地层损失率为4.57%时,原型沉降槽曲率半径达到《规范》规定控制值(15 000 m)。  相似文献   

15.
张建忠 《隧道建设》2013,33(3):183-189
为了更方便地进行闽西南某隧道的岩爆预测与预防工作,首先,阐述了Heok-Brown岩体强度估算理论和基于修正的Sheorey模型的工程区地应力场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和地应力实测结果,分析了隧道围岩强度,预测了隧道工程区沿线的地应力大小,评价了工程区的地应力状态,结果表明该隧道大部分处于高地应力区。同时,利用强度应力比法对高应力作用下围岩中可能发生的岩爆进行了预测,并且与已发生的岩爆情况进行对比,表明该预测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证明了本文所采用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深埋(特)长隧道往往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瓶颈,其硬质岩的岩爆预测问题则往往是隧道勘察设计阶段的重点之一。岩爆的发生与否与隧道地应力量级及岩性有关,与地下水状况、隧道所处的构造部分、隧道轴线与最大主应力的关系﹑围岩的岩体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岩爆的预测既很有必要同时又相当困难。从多个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对省道303线的控制性工程巴朗山隧道的岩爆问题进行了分析预测与探讨,为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作为黔张常客运专线6座Ⅰ级高风险隧道之一,卧云界隧道受到涌突水严重威胁。通过对卧云界隧道汛期涌水量和降雨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降雨不仅与隧道涌水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在岩溶含水层的调节作用下存在滞后性,在此基础上建立降雨-涌水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采用回归方程预测隧道涌水量具有简单、快速和精度高的优点,可为隧道在未来不同降雨条件下涌水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九岭山隧道施工安全,准确预测掌子面前方未开挖段的岩爆发生状况,采用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研究手段,对隧道的岩爆发生状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岩爆预测并结合已开挖段的岩爆发生情况,得出卢森、王元汉、王兰生判据的结论更适合九岭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基于应力解除法的二次应力测试和基于应力判据法的岩爆预测准确性也得到了验证,得出九岭山隧道未开挖段DK1689+140~+450为中等岩爆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方便地进行闽西南某隧道的岩爆预测与预防工作,首先,阐述了Heok-Brown岩体强度估算理论和基于修正的Sheo-rey模型的工程区地应力场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和地应力实测结果,分析了隧道围岩强度,预测了隧道工程区沿线的地应力大小,评价了工程区的地应力状态,结果表明该隧道大部分处于高地应力区.同时,利用强度应力比法对高应力作用下围岩中可能发生的岩爆进行了预测,并且与已发生的岩爆情况进行对比,表明该预测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证明了本文所采用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郝飞  孙全胜  周晓杰 《隧道建设》2012,32(2):175-179,187
在软土隧道的施工工程中,隧道的收敛变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为了能够合理地模拟隧道施工后的收敛变形,指导隧道的安全施工,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以时间和里程2个方面为出发点,对软土隧道的收敛变形进行预测。以哈尔滨市保健路打通工程为实例,证明了利用BP网络的预测结果能够很好地指导软土隧道的施工,精度更准确,对实际工程有更好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