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选取3个典型的TDM政策,即限购政策、限行政策和拥挤收费政策作为敏感性分析对象,研究其对公交分担率的敏感性。对三项政策进行量化处理,并选用BNL模型作为政策敏感性分析手段。通过对限购政策的敏感性系数分析,表明公交分担率对于限制小汽车购买政策的实施并不敏感;将限行政策实施前后的速度差作为对限行政策的模拟,表明速度差越大公交分担率提升梯度及其对此项政策的敏感度系数也愈高,该项政策对公交分担率的影响最为敏感;通过拥堵收费的敏感性系数分析,表明开始增加收费敏感度较高,收费达到一定阈值敏感度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公交分担率的宏观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交通政策)及微观影响因素(出行者特性、出行特性、交通方式特性)入手,通过分析研究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利用南京市现状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Trans CAD软件构建了多项Logit(MNL)模型,并对模型计算出的参数结果进行分析,求出样本中各居民所选择常规公交、地铁、出租车这些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概率,并与实际公交分担率进行对比,根据绝对误差来评价了模型精度。最后结合交通需求管理的原理以及模型变量提出了提高公交分担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一定的出行距离上会产生客流竞争,研究两者的共线关系,对于实现两者的有效协调,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意义重大.通过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方式选择影响因素,选取建模的主要变量:出行时耗和费用.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作为效用函数,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方式选择的Logit模型.在建模的基础上,运用深圳市的交通调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研究两者共线运营时的分担率变化规律.发现随着共线距离的增加,轨道交通分担率逐步增大,常规公交分担率逐步减小.在特定票制下,两者分担率曲线存在突变点.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网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描述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现状,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各要素因果关系,明确了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以及拥挤收费的作用机制。考虑交通与经济、人口、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引入机动车限购政策的影响,构建了拥挤收费实施效果分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交通指数、路网平均速度、NOx排放情况为研究对象,从交通和环境两方面综合考察政策实施效果。以北京市道路交通运行现状为背景,对2015~2020年北京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及交通环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仅以缓解拥堵为目标,拥挤收费价格为16元/车次时效果较好,更高的定价可能导致道路资源浪费;而综合考虑缓堵和减少排放时,收费11元/车次,即拥挤收费价格略低于出行者平均每次出行时间价值时,能够兼顾交通和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实施拥堵收费策略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共政策、经济环境、收费方式的技术可行性的评估;二是对拥堵收费区域内外的交通影响进行预估。文章在后一方面展开研究,利用交通网络分析的理论建立了拥挤收费下的交通网络评估模型,提出评估指标和求解算法。数值算例结果验证了评估模型以及算法的合理性,揭示了拥挤收费下收费区域内外交通模式变化的内在联系。表明只有将拥堵收费政策与城市良好的公交服务系统具体结合才能更好地起到减轻拥堵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Nested-Logit模型(NLM)的构建过程为基础,结合美国新泽西州公路收费政策实施后的交通调查数据,分析出行者的决策过程,利用Limdep软件建立Nested-Logit模型,通过合理的模型验证得到较好的模型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路收费政策对交通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及表征出行特性的重要参数,为拥挤收费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SB分布函数的分布特性,发现SB分布比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能更好地表达单向偏好因子的参数,结合合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Logit交通方式分担模型和两种约束条件的SB分布Mixed Logit交通方式分担模型MIXED1和MIXED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MIXED2模型对原始数据解释更合理,且更能体现出行者对出行时间认识上的差异性,文章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公交出行时间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实施公交优先后,公交客流转移量主要来源于自行车使用者。基于SB分布Mixed Logit模型不存在Logit模型的IIA缺陷,且能体现出行者对影响因素认识上的差异性,其更适合于交通方式分担建模。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量化表征公交走廊客流承载设施及工具的空间拥挤性和客流运送时间效率,并科学评价客观技术指标和主观乘客感知对公交系统运行状态的敏感度,提出客流拥塞的概念,并用客流拥塞指数量化表征公交系统运行状态。通过解析客流拥塞与出行时效的关联,并分析公交出行阶段特征,基于“时效延长”思想构建客流拥塞量化表征模型,用于系统量化乘客对出行时间和空间拥挤的主观感知;选取影响出行时效的核心要素作为特征变量(车厢客流密度、站台乘客密度、区间乘车时间和站点候车时间),采用直观类比打分SP调查法获取数据用于估计模型参数;基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实测数据,分析全天区间客流拥塞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和走廊客流拥塞指数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客流拥塞高峰阈值为0.193 9,客流拥塞状态存在明显的方向特征,下行方向客流拥塞高峰状态更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4个特征变量灵敏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449 2,0.165 2,1.427 1和0.408 3,即区间乘车时间为客流拥塞指数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而站台乘客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小,模型识别公交客流拥塞成因的能力得以体现;该模型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公交走廊客流拥塞时空分布和动态演化趋势,并能够应用于公交运行状态改善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利强  黄卫  张宁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3):20-23,27
为了制定合理的公交联乘优惠政策,将包含出行直接经济耗费的广义费用作为效用引入Logit模型研究公交票价对出行分担率的影响。通过实际的交通调查确定模型中参数的取值,并计算出现状条件下各方式的出行分担率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在公交供给能力的约束下,确定希望达到的公交分担率,在其他非联乘优惠的措施已知时,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合适的公交联乘优惠额度。算例分析表明,这一研究方法能够达到私家车出行分担率降低到4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私家车总量仿真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为例,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城市私家车拥有量发展问题.剖析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建立流图,通过VENSIM平台构建SD模型,在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公交优先"的政策背景模拟私家车总量发展趋势,并根据2008奥运北京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措施,研究了长期实行该制度将对城市机动车和私家车拥有量未来变化造成的影响,为合理控制私家车总量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建议.模型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北京市私家车数量仍处于S形曲线的快速增长期,并未达到规模峰值,需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关注和必要控制.而相对于车辆限行政策,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可有效限制私家车总量,且不会随时间产生负面影响,是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对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为拥挤收费及其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拥挤收费研究奠定基础,文中构建了城市交通拥堵导致的出行时间增加及油耗增加的定量化模型,根据实际数据并综合考虑多种情况,给出了一般模型和简单模型;根据深圳市实际情况,应用模型计算出了深圳市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成本及环境污染中CO、HC和NOx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多Agent方法和强化学习模型,建立了城市高峰时段通勤者出行方式及出发时间选择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限行政策下通勤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再现了交通均衡的形成过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公交改善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限行政策实施后,公交出行人数增加18%,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峰时段的拥堵状况,但也会导致出行者在非禁行日公交出行的概率减小,因此仅采取限行政策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小汽车限行政策下,提高公共交通发车频率,能够使公交出行人数增加17.5%,小汽车拥堵等待时间减少85%,有效地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相比之下,降低公交价格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研究中采用的多Agent方法可以直观方便地描述丰富的个体行为,同时在描述个体行为与系统的互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探索复杂交通现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限购城市仍是新能源乘用车主要推广的区域市场。为了量化限购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潜力,本文构建了基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发展潜力模型,将发展潜力细化为3个一级指标的9个二级因子,其中为了评估新能源汽车牌照驱动的效果,还构建了新能源汽车牌照价值模型,利用熵权法对实证数据进行权重分析和评价。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牌照对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潜力影响最大,北京市在新能源乘用车上发展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货车限行政策对城市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城市经济、城市货运成本、城市交通出行、城市环境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反馈机制。设计了系统流图,并结合变量之间量化公式的构造,构建了城市货车限行政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昆明市的货车限行政策为例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城市不应该对货运车辆实行全天限行,单纯对货运车辆进行限行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作用有限;货车限行后所带来的"客改货"车辆将会增加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数量、降低货车的运输效率、提高物流成本和加剧环境污染等。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城市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推行共同配送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完成城市配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铁的修建对运输通道内其余客运方式分担比率的影响,尤其是对公路班线客运的影响,以昌吉赣客运通道为例,在经典的多项Logit(MNL)模型基础上,结合旅客出行SP/RP调查数据及不同的特性变量组合和效用函数形式,确定了一种最优的分担率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地解释和拟合调查样本数据。首先,基于旅客出行SP/RP调查数据分析昌吉赣通道内的旅客出行行为和出行特征,并分析各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特性变量的适用性,以此选取了6个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相互独立且其标定值因旅行起讫点的不同而不同。其次,采用MNL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特性变量选取方案和不同效用函数选取形式下4组模型拟合昌吉赣通道旅客出行特征数据的能力。随后,通过模型的t检验值、优度比检验值及极大似然估计值确定了一种最优的分担率预测模型,认为应选取旅客年龄、收入、费用来源、费用时间比、发车间隔作为模型的特性变量,且效用函数形式为线性,该模型能够充分地解释和拟合调查样本数据。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昌吉赣通道不同区间内的4种客运方式分担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到2020年昌吉赣高铁建成后,南昌至吉安、吉安至赣州以及南昌至赣州区间的公路班线客流分担率分别为7.65%,7.66%,7.34%,而高铁客流分担率分别为73.74%,73.69%,73.78%。通过分析特性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分担率的计算结果,提出不同客运方式尤其是公路班线客运的运营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基于最大随机效用理论,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预测的非集计Box-Cox Dogit模型。针对模型的建立、参数标定以及计算过程进行了推导。最后结合杭州市的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公共交通分担率的预测实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交票价与私家车出行关系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研究城市公交票价与私家车出行量之间关系的需要,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该方法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私家车出行成本等因素对私家车出行需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交叉弹性理论进一步得到公交票价和私家车出行需求之间的弹性关系。通过该方法可以量化公交票价与私家车出行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城市采用低价公交来制约私家车出行的政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公交都市发展现状,建立博弈论模型对公共交通现状进行分析。以宁波市为调查对象,收集一日内全市各主要交通方式的出行量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等图表工具,计算四种交通方式各自的分担率、居民的日出行成本及管理者的日运营成本。建立双层博弈模型,评价现有公交分担率下宁波市公共交通健康状况,并展望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19.
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评价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超级交通网络理论,从出行链的角度分析了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机理,并在构建巢式Logit出行方式划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行程时间可靠度因子改进效用函数;根据上海市某郊区得到的显性偏好调查数据,利用极大似然法对巢式Logit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后,对有无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分担率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能够有效引导轿车及其他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向多模式公交系统转移,提高了公交出行比例.研究结果可为大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改善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国内各大城市公交分担率发展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现象,揭示了传统公交服务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差距.现有公交优先评价体系仅从公共交通系统内部进行考核,片面追求公交分担率和站点覆盖率,却不考虑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空间结构形态以及交通供需特征,对于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收效甚微.本文结合广州实际情况,提出增加城市整体交通运作评价指标、低碳环保指标、公交吸引力指标等,希望有助于将公交优先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