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庆沟隧道衬砌收缩裂缝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衬砌混凝土收缩应力计算,对下庆沟隧道衬砌收缩裂缝作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和避免衬砌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添加膨胀剂混凝土的干缩试验,评价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提出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和干缩性能,提出膨胀剂最佳添加量以8%为宜,为预防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耿伟 《隧道建设》2004,24(3):6-8
利用收缩应力计算公式对猫狸岭隧道衬砌进行收缩应力计算,通过收缩应力与混凝土允许抗拉强度的比较来判断衬砌是否开裂。  相似文献   

4.
寒冷地区隧道衬砌裂缝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康成  吉哲  马超超  许鹏 《公路》2012,(10):196-200
隧道衬砌混凝土因材料缺陷、施工不当和设计疏漏等均可能诱发裂缝,衬砌裂缝的基本预防方法是相应地优选材料、优质施工和精心设计。衬砌裂缝在围岩压力、行车震动和温变应力等的影响下会逐渐发展,若不进行有效控制,裂缝的不断发展会诱发隧道渗漏水,严重时会发展为结构失稳。对于寒冷地区隧道,渗漏水会诱发隧道冻害,温变应力主要表现为更容易致裂的拉应力,因此,衬砌裂缝的设防尤为重要。针对寒冷地区隧道的气温特点和衬砌裂缝成因,提出了尽量隔离各衬砌段以减少其周边约束的防裂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由于温差收缩引起的裂缝较为常见,一般有较强的规律性,本结合工程实际,用混凝土弹性理论对温差收缩引起的裂缝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隧道混凝土衬砌开裂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浙江省某隧道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和隧道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基于弹簧-接触的隧道复合衬砌有限元模型,对隧道衬砌内部的环向应力进行分析,讨论了围岩均布荷载,变温,围岩偏载等条件对衬砌内部环向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压荷载和变温均对衬砌结构受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吕康成  吉哲  马超超  许鹏 《公路》2012,(7):297-301
对寒区隧道冻害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其成因,特别是对衬砌结构因冻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衬砌结构因壁外冻胀损伤和因壁内冻胀损伤两种类型。分析表明,前者对结构的影响较小,后者对结构的威胁较大。针对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容易发生裂缝的现象,提出了减少温变过程中的不利约束,预防衬砌出现较大温度应力,进而预防衬砌裂缝发生发展的工程措施。在寒区采用背贴式止水带预防衬砌施工缝渗漏的方法存在不足,宜以中埋式可排水止水带取代。环向排水管应直通中央排水管,在围岩富水且衬砌壁后中、下段环向排水管易冻的隧道区段,沿环向排水管宜设置条带状局部保温层。在隧道潜在冻害威胁较大的区段,通过在衬砌壁后设置电热带穿线管,可提供电热融冰的隧道防冻预案。试验工程表明,可排水止水带、直通中央排水管的环向排水管、电加热融冰等技术在寒区隧道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二次衬砌裂缝的变形规律及产生原因,以滨莱高速姚家峪隧道为依托,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段进行监控与量测。监测内容包括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及裂缝宽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次衬砌变形规律与洞内气温变化相关,随着气温上升,变形表现出先增大后逐渐平缓的规律;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及温度应力作用是隧道二次衬砌开裂的主要原因,因此冬季施工时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防止裂缝持续发育;衬砌裂缝主要位于隧道洞口段,并沿起拱线上下纵向曲折延伸,施工时应采用低压速灌法、环氧树脂等协同处理。  相似文献   

9.
大型隧道薄壁混凝土衬砌收缩开裂严重地影响其使用功能和寿命,通过温度应力试验机和平板法试验对衬砌混凝土早期应力和开裂等变形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了新型膨胀剂和纤维复掺对混凝土衬砌早期塑性开裂性和应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6%~8%的膨胀剂可有效补偿和减少衬砌混凝土收缩,应力储备提高了25%,降低了隧道混凝土衬砌开裂。  相似文献   

10.
裂缝与混凝土材料如影随形,公路隧道衬砌亦如此,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是改善衬砌抗裂性能的一种尝试。为此,按1:10的比例制作了Ⅴ级围岩中的两车道隧道衬砌结构缩尺寸模型,并推导了模型隧道和实际隧道地层弹性抗力强度的相似比解析公式,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半径、厚度、弹性抗力系数、弹性模量。最后,根据实测值,并采用弹性支点法估算了衬砌结构预压应力的提高值约为480k Pa。  相似文献   

11.
林怀钏 《公路交通技术》2010,(2):116-118,124
公路隧道施工中,由于隧道受力情况的复杂性,外界环境条件的多变性,施工质量的波动性,隧道2次衬砌施工中或施工完成后,经常出现裂缝。对2次衬砌混凝土完成后出现的裂缝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裂缝危害程度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为隧道2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膨胀水泥混凝土不仅能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而且能防止由于混凝土各种收缩产生的裂缝,其在隧道衬砌工程中的使用已逐步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浙江省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Ⅳ类围岩衬砌为例,阐述了膨胀剂在隧道衬砌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对混凝土的影响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围岩压力和温度变化对盾构隧道衬砌应力变化的影响。文中推导了衬砌应力计算公式,并利用所得公式采用MATLAB绘制了衬砌应力变化图,对衬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①衬砌各方向应力随围岩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加;②径向与环向应力随内外壁温差增加,压应力逐渐减小到0 kPa后转变为拉应力并逐渐增大,纵向应力基本不随温差而发生改变;③当温差为正时,径向拉应力和纵向压应力逐渐减小,环向压应力减小到0 kPa后转变为拉应力逐渐增大,当温差为负时,径向压应力减小,环向和纵向压应力随半径增加而变大。分析得到的衬砌应力变化规律可为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广平 《隧道建设》2020,40(3):316-325
为解决长大明挖高铁隧道施作衬砌结构时养护不充分、拆模较早等引起的衬砌结构容易裂缝问题,防止衬砌结构在自重应 力作用下对隧道运营期的防水及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基于京张高铁东花园长大明挖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和在衬砌结构典型 断面上的拱肩、拱腰不同位置布设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土压力计、表面应变计,对衬砌结构的内力变形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得 出: 衬砌结构容易出现塑性应变的位置是拱腰处大于拱肩处,裂纹均出现在1/2 截面附近的矮边墙以上及起拱线以下位置,且均为 环向裂纹;对于矮边墙以上、起拱线以下的混凝土来说,其降温产生的收缩变形会受到矮边墙钢筋剪力的约束,使其不能发生水平 位移。最后,给出控制衬砌结构受力变形和加快施工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在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的力学状态,基于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的测试原理,提出温差引起的误差修正公式,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结合陕西省吴堡至子洲段高速公路刘家坪3号隧道现场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变监测数据,研究了1年内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结构受力。结果表明:在温度的影响下,混凝土内部在冬季产生了比较大的拉应力,混凝土内侧拱顶产生压应力,其余部位内侧产生拉应力;混凝土外侧拱顶和边墙部位产生了比较大的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拱顶部位;混凝土的内外侧应力最大值为1.01 MPa,接近C25混凝土的设计抗拉强度1.33 MPa。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一些受季节降雨作用影响明显的季节性冻土隧道,运用传热学和有限元的基本理论,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含水量围岩的温度场、应力场进行模拟研究;探讨含水量对围岩冻结圈范围及冻胀力对衬砌结构体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围岩的冻结圈变小,冻结深度减小;隧道衬砌内力,随着含水量的增大整体上呈增大趋势; 隧道边墙处拉应力均较大,如当含水量为20 %时,边墙拉应力达到5.6 MPa,这与隧道边墙呈现沿纵向延伸的张拉裂缝相符.依据上述结论,含水量变化对季节性冻土隧道衬砌开裂有较大影响,建议二次衬砌尽量避免采用素混凝土衬砌.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衬砌裂缝产生原因和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航 《路基工程》2007,(4):166-167
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衬砌裂缝产生原因和整治措施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温度应力,偏压,纵向沉降差如何引起隧道衬砌裂缝的产生。简要介绍了导致隧道衬砌裂缝产生的施工因素,以及对今后隧道衬砌裂缝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耿伟 《隧道建设》2004,24(2):13-16
重点分析了隧道复合式衬砌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裂缝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连拱隧道中导洞法施工工序繁琐、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等问题,云南某隧道采用了一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其后行洞钢拱架焊接于先行洞钢拱架,使初期支护相互搭接形成了连拱隧道中墙,从而避免了中导洞开挖,但在隧道施工中,先行洞二次衬砌左侧起拱线至左拱腰出现了大量纵向与斜向裂缝。结合隧道实际地质和施工状况,运用Flac3d建立了地层-隧道结构数值模型,研究分析了初期支护各自独立封闭成环和初期支护搭接处界面特性对无中导洞连拱隧道衬砌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洞初期支护独立闭合成环时,即使初支结构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滑移,隧道衬砌结构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行洞初期支护未独立闭合成环时,搭接处会产生较大的相对滑移,初期支护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难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先行洞二次衬砌承受了较大的围岩荷载,其左拱腰内侧边缘拉应力远超过了衬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由此造成了左拱腰处衬砌开裂。因此,为避免无中导洞连拱隧道衬砌出现裂缝,建议在设计中应使连拱隧道初期支护各自独立闭合成环,合理加强中墙位置初期支护结构,施工中对关键施工环节、关键受力部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性不明晰问题,以川藏线桑珠岭超高地温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试验和热-力耦合数值计算手段,研究二次衬砌在高地温环境下的力学特性和安全特性,提出高地温隧道荷载设计方法。结果表明: 高地温隧道二次衬砌施作后10 d内应力变化较大,20 d后趋于稳定;最大拉应力位于拱顶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边墙处;高地温隧道荷载修正系数可表示为围岩初始温度的多项式关系;衬砌内外侧压应力均随围岩温度升高呈现出增大趋势,但各点增大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拉应力值随温度呈波动增长;最小安全系数出现在拱顶,随围岩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60 ℃时,存在被破坏的可能性;二次衬砌最大裂缝宽度位于拱顶处,随着温度升高,裂缝宽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