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截至2020年3月25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1日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交通运输行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2日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月23日印发《关于做好交通运输行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发热性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感染还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蔓延.综合疫情发展紧急态势及新药研发周期长等客观因素限制,在已上市的药物中寻找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及时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之...  相似文献   

3.
正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岛温馨巴士作为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第一时间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执行"一二三四五"交运疫情防控工作法,科学应对,上下一心,群防群治,汇聚起疫情防控斗争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开始在全球爆发,研究旨在评估COVID-19对青岛港海域货船活动及国际海运贸易的影响.通过对比2019和2020年的A IS数据,发现疫情期间国内外货船数量均有所减少,且这种改变与各国疫情的爆发时间存在一定滞后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疫情爆发初期,青岛港内海运贸易市场受到冲击,随着疫情在国外的逐渐蔓延,短期内拉动了青岛港外贸出口增长;但当疫情蔓延表现出失控局面时,全球消费需求降低、出口限制增加,货船出现"无货可运"现象,货船数量和聚集密度出现同比环比"双减少",青岛港与各国之间的贸易量暴跌,国际贸易受到重创.此外,疫情爆发后货船的靠泊时间缩短,也意味着货船数量和货运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交通运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的影响, 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模型; 在设定模型假设的基础上, 将人群分为易感个体、潜伏个体、感染个体和移除个体4种, 并根据COVID-19的传播特性建立了交通运输影响下疫区、港站、车船和关联地区的COVID-19修正易感-潜伏-感染-移除(SEIR)和易感-潜伏-感染(SEI)传播动力学方程; 在研究交通运输传播COVID-19过程的基础上, 绘制了交通运输传播COVID-19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因果回路, 并进行了因果反馈回路分析; 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传播COVID-19模型, 并检验了模型的量纲一致性、机械错误、有效性和极端条件; 以A市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3种仿真场景以研究交通运输对COVID-19传播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A市COVID-19感染个体数量在疫情发生后第32天达到峰值, 累计感染77 726人, A市以外地区感染个体数量在疫情发生后第30天达到峰值, 累计感染28 084人; 交通运输对COVID-19的传播起正反馈作用, 交通运输影响下的COVID-19感染个体和移除个体数量峰值分别是无交通运输参与下的18.62、10.99倍, 因此, 实施交通管控措施对控制疫情发展、防范疫情扩散具有积极作用;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快COVID-19的传播, 因此, 减少人们出行需求, 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加大对公共交通车船、港站的病毒消杀工作能有效减缓COVID-19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进一步指导客运场站运营单位、客运企业按照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做好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部组织对《客运场站和  相似文献   

7.
正交运明电[2020]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有关要求,针对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情况,阶段性动态调整、精准优化防控措施,强化对各地常态  相似文献   

8.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山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闻令而动,迅速动员全局力量,全体党员干部取消休假返工迎战,在交通系统各条战线快速搭建起疫情防控网。中山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市交通运输局在加快落实交通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迅速制定《中山市交通运输局领导成员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呼吸性传染疾病在人际间传播与人们的日常出行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需要研究和探讨呼吸性疾病传播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西南某省会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微观仿真出行模型,模拟病毒在中心城区和市域空间的动态传播过程。由于公共交通空间狭小、人员密集,乘客感染概率较大,故对抑制公共交通传播途径和采取全民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速度和扩散范围,为早期病毒防控争取较长的窗口期。该方法可以辅助城市管理部门在疫情早期做出精准决策,也可以对未来城乡规划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疫"以来,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勇担使命,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天然气在全球的大规模应用.LNG船舶制造技术在市场对舰船需求的推动下,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近年来中大型LNG船中市场占有率较大的舱型有薄膜型液货舱和Moss型液货舱等.而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即为MOSS型LNG运输船,从船型概述、主尺度的确定、总布置及结构设计、和主要设备选型等方面对MOSS型LNG船的总体设计进行介绍和...  相似文献   

12.
浅析LNG在城市公共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用汽油、柴油的汽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其尾气排放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之石油资源逐渐枯竭,人们不得不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以减轻汽车排放的污染和缓解石油资源的紧张。  相似文献   

13.
汤淼  李军 《城市公共交通》2002,(2):35-36,39
天然气污染低、抗爆性好、蕴藏丰富,是已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汽车代用燃料. 天然气燃料按其贮存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常压天然气(NG);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和吸附天然气(ANG).NG贮存于特制的棉质纤维胶囊中,因存在较多缺陷现已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14.
LNG燃料船舶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POL公约附则VI修订案的实施对船舶大气排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燃油作为船舶燃料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液态天然气作为船舶燃料没有SOx排放,NOx排放显著降低,既能满足新的要求,又能保持良好的性价比,开发使用LNG作为船舶燃料前景广阔。本文从法规公约的变化、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船舶燃料储存供应技术的开发,以及LNG燃料船舶的安全认证等方面介绍了船舶使用LNG燃料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LNG燃料船舶发动机技术业已成熟,具有明显的污染物排放少的优势,并且燃料的成本相对较低。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发动机的排放要求不断提高,LNG燃料发动机为解决传统燃油燃料发动机的排放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为LNG燃料发动机在船舶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液化天然气船再液化装置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艘液化天然气船配有再液化装置,液化天然气船的BOG(boil off gas-蒸发天然气)除了用于锅炉的燃烧来产生蒸汽以满足蒸汽轮机的船舶推进外,其余的部分全部排入大气,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而且还会形成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和大气污染.因此如何解决好BOG问题对液化天然气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LNG船液货舱的预冷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预冷过程的数学模型,由此得出预冷理论规律.同时,以12.5万m3的MOSS型LNG船为母型船进行了理论推导、编写计算程序和实际计算,并与实船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LNG船预冷的实际规律.本研究对船舶实际航行中的预冷计划和节约预冷时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船营运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出发,结合制冷原理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初步分析了利用再液化装置处理蒸发气(以下简称BOG)的可行性,为以后在LNG船舶上装配再液化装置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石油二厂每年生产液化气五十万吨,这些液化气产品的出厂一直采用装车后用汽车衡检斤的方式,为了提高出厂产品的计量准确性,避免液化气装车过程中的作弊现象, 2004年石油二厂对液化气装车系统进行改造,采用批量控制器控制质量流量计在线定量装车.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MODBUS总线方式进行信号采集传输,实现液化气槽车的自动罐装,提高了出厂产品的计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