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AIS信息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的评判理论,把影响船舶碰撞危险度的主要因素DCPA、TCPA、会遇两船间的距离、目标船方位、目标船舷角、会遇两船的航速比以及各影响因素的权值等作为评判船舶碰撞危险度的参数,模糊量化各因素对碰撞危险度的影响,从而比较合理准确地确定船舶间的碰撞危险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航道特性和船舶流基本特性,根据船舶定线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航路改革的基本原则;根据船舶会遇的几何模型,提出了库区船舶在对驶相遇、追越、交叉相遇情况下的避碰决策.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库区航路改革与船舶避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航道特性和船舶流基本特性,根据船舶定线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航路改革的基本原则;根据船舶会遇的几何模型,提出了库区船舶在对驶相遇、追越、交叉相遇情况下的避碰决策。  相似文献   

4.
结合黑龙江中下游航道特点,运用船舶避碰理论和狭窄水道船舶操纵理论等方法,对江海联运船舶的驾驶要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给出江海联运船舶在黑龙江中下游航行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5.
针对两船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航行、从不在互见接近到互见后的避碰过程,简要分析了船舶在遵守避碰规则上可能存在的争议,给出了英美海事法院对此所持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最后讨论了两船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航行接近到互见后应遵守的避碰规则和避碰行动.  相似文献   

6.
长江作为我国重要的狭水道航道,每天有大量的海轮进出该航道,安全航行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船舶在狭水道中安全航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海轮在长江安全航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考虑船舶操纵特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良好船艺要求,提出了动态自适应目标船不协调避碰行动的开阔水域智能航行方法;将物标分类、建模并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环境,结合航向控制方法、操纵运动和复航模型构建了自动航行模型,推演了船舶非线性操纵运动;基于自动航行模型量化解析了《规则》要求,探究动态避碰机理,建立了可行航向求取方法;在多目标环境中,提出了目标船机动判别方法,研究了《规则》约束下构成自主航行方案的改向时机、幅度和复航时机等要素求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依靠信息秒级更新的滚动计算,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可自适应剩余误差和目标船随机运动;提出的智能航行方法能将可行航向区间和改向幅度精确到1°;将程序运行和复航时机计算步长设置为1、10 s,设置多类静态物标和6艘保向保速目标船,在640、1 053、2 561和3 489 s,本船进行右转9°、复航、保向保速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设置目标船在300 s采取不协调转向避让行动,本船在980、2 790、3 622、5 470 s时进行右转9°、左转12°、右转17°和复航等操纵可让请所有目标并自主航行至终点。可见,任意初始状态下的船舶均可沿计划航线自动航行至终点,提出的方法能满足多个、多类动静态物标共存的真实开阔水域环境中的智能航行需要。   相似文献   

8.
船舶避碰的决策问题是船舶自动避碰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多船会遇的实际情况和船舶避让行为特点进行碰撞危险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多船会遇研究现状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船会遇局面的定义,并分别从三种会遇态势和避碰行动方式类型的角度对多船会遇局面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多船会遇局面的各种态势,以期对多船避碰及智能决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对遇局面条款的内涵,指出对遇局面与对驶局面的区分方法。并进一步结合事故案例,阐述船舶在对遇局面下产生碰撞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避碰措施,以使船舶指挥人员今后更好地掌握《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2001年修正)》(以下简称《规则》)的精神实质,正确指挥船舶,保证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