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将损伤演化律应用到无损的黏弹性本构模型中,以描述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损伤行为。采用阶跃式损伤演化律,近似刻画损伤增长,获得了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的沥青砂、沥青混合料完整的3阶段蠕变曲线;结合现有商业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形成过程,得到了车辙深度随时间增长曲线和车辙形成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损伤演化云图,对于揭示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形成的原因和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调查及处治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伟  张肖宁  韩大建 《公路》2004,(3):113-117
对某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车辙对路面平整度、构造深度的影响及联系;通过路面与桥面铺装的车辙对比,并应用RLWT车辙仪对路面各层的抗车辙性能、薄弱环节及产生车辙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路面车辙的处治方案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路面车辙病害调查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铺筑室内土基足尺试验,模拟南方气候条件的变化控制地下水位,实测得到1年内各个月份的土基模量值,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了典型路面结构各个时期内各计算点处的应力、应变、变形,进而对常用的路面设计指标弯沉、疲劳、车辙进行了损伤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考虑最不利季节模量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对于我国半刚性路面,土基模量的季节性变化对弯沉和疲劳损伤影响较大,而对于车辙损伤的影响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运用无单元Galerkin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深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路面的不同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中面层模量及厚度对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在半刚性路面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节点布置方案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半刚性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较好,荷载和不同的中面层材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车辙的产生,应该在路面设计时对中面层的抗车辙能力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武汉市城市道路交叉口路面车辙成因,既有客观因素,如行车荷载、自然环境、材料特性,还有主观因素,如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结合交叉口路面的车辙成因特点和路面结构设计要求,划定了交叉口车辙处治范围,提出了双层改性和添加抗车辙剂的路面结构,辅以降温、标线移位等措施延缓交叉口路面车辙。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各种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建立基于蠕变参数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3种不同的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进行车辙深度计算。结果表明:路面结构产生的车辙断面均呈现“W”形分布,车辙最大值出现在车轮轮迹正下方,由于中面层的横向迁移,两端产生了隆起变形。3种路面结构的车辙发展与沥青混合料的蠕变规律相符合,SBR沥青混合料作为中下面层的路面结构抗车辙性能最好,70#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季节性变化对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损伤特性的影响,提出车辙损伤率的概念,并选取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和冷再生基层三种典型的沥青路面结构,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受力及抗车辙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剪应变随季节性的变化显著大于剪应力;抗剪切变形性能从强到弱依次为柔性基层、冷再生基层、半刚性基层;抗车辙性能从强到弱依次为半刚性基层、冷再生基层、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和冷再生基层的车辙损伤率分别为不考虑季节性变化的1.56、1.50、1.68倍,因此在路面结构选取时应充分考虑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并综合剪应力、剪应变及车辙损伤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实践,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为强化路面车辙养护的重要性,对路面车辙状况的评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干线公路交叉口路面由于受到车辆减速、刹车和启动的频繁作用,极易产生车辙病害。为了有效预防和处治交叉口路面车辙,研究确定交叉口路面容易产生车辙的区域即车辙易发区是首要工作。在定义车辙易发区含义的基础上,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干线公路交叉口路面车辙易发区的三维分布范围,并基于交通量建立了干线公路交叉口车辙易发区长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微表处技术在处理沥青路面车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林泉  谭积青 《中外公路》2006,26(4):210-213
车辙是高温地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传统的铣刨维修车辙方案容易引起旧路面的损伤,并且造成原材料浪费。为探索快速简单的车辙处治方法,应用了科氏公司开发的Novachip材料为主的微表处技术来修补车辙,并在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翁城至佛冈段车辙维修中铺筑了试验段。经过2年多的应用,证明Novachip微表处是一种较好的预防性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路面结构对车辙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的方式对路面结构进行加强,分别对路面结构上层和中层进行加强,并对试验路面进行重载车辙试验与剪应力试验。结果得出:低速行驶的车辆对路面的车辙深度更深,并且随着车辆的荷载增加,车辙深度也会增加;通过加强路面的上层和中层,可以使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提升,并且加强路面上层和中层的提升能力相差不多,最终得出由抗车辙功能性沥青混合料、密级配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密集配普通沥青混合料三种材料的组合为最优方案。对路面进行加强、路面的抗剪能力的提升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是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实例重交通沥青路面车辙的调查与室内外试验分析,研究了车辙发生后路面厚度、空隙率、油石比以及集料级配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路面温度场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分析车辙发生的规律及其深层影响因素,为今后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对车辙的防控提供实测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路面车辙深度的发展规律,选取江苏省不同交通等级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段,分析路面车辙深度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规律,建立两阶段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并探究荷载和材料对路面车辙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通车时间的增长,路面车辙深度初期增长迅速,之后逐渐趋于平稳;随着车辙深度的增加,沥青路面车辙深度逐渐由上面层下移至中面层;车辙深度随着当量轴载作用次数(ESAL)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双层改性沥青路面的车辙年增量相对较小,而单层改性沥青和三层普通沥青路面的车辙年增量明显较大,荷载和材料性能是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方某高速公路早期车辙病害调查和试验分析,发现沥青路面早期车辙与路面材料抗车辙能力差和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有关,路面车辙仍继续发展,并逐渐向沥青中下面层发展。结合路面车辙产生原因及其特点,铺筑了4个处治方案试验路,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对路面处治方案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后续全线车辙处治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玉元高速公路元江段的车辙病害,提高路面的服务质量,保证行车安全,对元江地区的气候条件、车流量及路面车辙病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该路段车辙反复发生的机理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车辙处治措施。工程应用效果显示,采用的处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高温性能,减少路面的车辙病害,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凯  孙立军 《公路》2006,(7):18-24
车辙是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一种破坏形式,严重影响到公路的服务质量,并且容易诱发裂缝等其他破坏。回顾了车辙预估方法发展的历程,对国内外典型的车辙预估模型进行了评述,深入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了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为以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研究及路面设计提供参考,以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会对路面结构产生水平向推力,从而加剧路面结构层剪切破坏,而路面结构层剪应力过大是引起路面车辙的主要因素。文中建立在移动荷载下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应用正交因素分析法研究车速、轴载、HMA厚度、HMA模量对路面车辙的影响。结果表明,HMA厚度和轴载大小是影响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其大小与车辙深度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抛物线描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车辙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采用粘弹性方法,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大型商业化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中面层结构对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荷载条件下不同的中面层结构和材料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防治车辙的产生,应该在路面设计时对路面结构中中面层的抗车辙能力进行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9.
车辙是车辆长时间在公路上行驶引起的路面永久性变形,是高等级公路路面病害的最主要形式,对行车安全影响巨大。传统的人工检测车辙的方法不仅耗费人力,同时严重影响交通,已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发展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结构光的路面车辙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首先以红外激光线扫描路面,并利用千兆网络摄像机进行拍摄。然后将拍摄的图片进行离线数字图像处理以获得车辙曲线,最终与标定值相比较形成路面车辙数据,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车辙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破坏形式,严重影响路面的性能.文中分析了沥青砼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沥青路面车辙调查,提出沥青路面车辙防治与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