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类冻结抑制沥青路面融雪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化学类冻结抑制沥青路面的冻结抑制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掺加盐化物融冰雪材料的沥青路面和普通沥青路面的冻结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普通沥青路面相比,盐化物沥青路面显现出良好的除冰雪性能;结合日本对已铺筑盐化物沥青路面冻结抑制效果的持续调查结果,分析了盐化物沥青路面融雪功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除冰雪沥青路面的研究应用对于保证冬季行车安全、提高公路出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从热致融冰路面、蓄盐沥青路面、自应力路面和疏水涂层四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除冰雪沥青路面技术,分析了各种路面技术的优缺点,并对除冰雪沥青路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热力融冰雪技术随着工程应用的进展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温度场的特殊性和多塔斜拉桥结构的复杂性,关于该温度荷载对多塔斜拉桥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分析实体单元通过施加节点温度来模拟温度场的可行性,研究了约束方式和横隔板对温度荷载作用的影响,由此提出建立混合单元并施加节点温度来模拟温度场的数值模拟方法。最后分析了一座多塔斜拉桥在电缆融冰雪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不同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半刚性基础层、沥青表层疲劳状态以及车辙损害状态分析。本文围绕温度这一路面性能的重点影响因素,借助温度—荷载—车速路面状态预估模型,以柱图和曲线对比分析的方式,对江西地区不同温度时域条件下沥青路面伤损状态预估课题开展专题分析探究,以为地区路面健康状态预测应用提供研究和规律参考,助力实现优质高效的区沥青路面的健康状态预测与养护。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沥青路面凝冰预警系统与沥青路面内置碳纤维发热融冰除雪系统结合成有机的整体,形成了可以智能预警沥青路面凝冰并自动通断电融冰的智能化融冰除雪系统。该系统在云南麻昭高速公路上进行了成功的应用,经冬季降雪期运行检验,有效防止了沥青路面冬季结冰,提高了冬季沥青路面的行车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粤北山区沥青路面经常积雪结冰,为了缓解或消除路表结冰霜冻采用融雪剂融雪除冰。以二广高速公路作为依托工程,选取了3种代表性的融雪剂,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沥青路面路用性能与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醋酸钾的融冰效果最佳;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与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排序是:醋酸钾氯化钙氯化钠。  相似文献   

7.
潘海鸿  李熠婧  张沫  梁刚  陈琳 《汽车工程》2021,43(2):204-209,217
为提高生热率模型的仿真精度,基于Bernardi生热率模型车用锂电池实际应用,提出建立多因素动态生热率模型.首先,综合考虑温度、荷电状态和充放电倍率对Bernardi生热率模型的参数动态影响;其次,利用实验数据建立融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动态内阻和动态温熵系数的数学模型,将这两个数学模型代入Bernardi生热率模型构建多因...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测定道路融雪剂的融冰能力,对融冰能力的试验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该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常规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测定了倾倒时间和测试温度等条件不同引起的试验误差;然后提出了新的融冰能力测试方法的试验原理与操作步骤;最后应用改进的测试方法检测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融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有测试方法存在较大缺陷,容易引起误差,改进后的试验方法较为合理,能够准确测定和有效区分融雪剂的融冰能力;浓度、接触面积、环境温度是影响融雪剂融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目前冬季融冰雪成本高、环保性差的问题,首先基于医学制药中的"缓控释"思想,确定涂层材料的组成,为使表面能较高的亲水性填料、补强剂与表面能较低的树脂能有效结合,采用偶联剂对组分中的填料和补强剂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用高分子纤维素分别制备疏水型与亲水型包衣溶液,对环保型融雪剂进行包衣成膜,研究其微观形貌以评价成膜状况;然后通过融冰雪试验确定涂层溶液的最佳涂刷量,研究涂层的抗黏附性能与缓释持久性,通过分析涂层的微观形貌特征,揭示其缓控释融冰雪机理;最后分别通过研究融冰雪涂层的耐水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分析其耐久性能,通过分别分析融冰雪涂层对植物生长和金属腐蚀的影响以评价其环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亲水型与疏水型包衣溶液的掺配比例是1:8,环保型主动融冰雪涂层溶液的最佳涂刷量为0.65 kg·m-2,融冰雪涂层具有良好的缓释持久性和抗黏附性能;在融冰雪过程中,包衣薄膜吸水溶胀,溶解缠绕在包衣薄膜表面的亲水型高分子纤维素,使镶嵌在包衣表面的抗黏剂及致孔剂碎片脱落,在包衣薄膜表面形成孔洞,渗出融雪剂晶体,包衣薄膜成功地发挥缓释作用;水进入包衣膜内后溶解融雪剂,浓度升高,渗透压增大,融雪溶液便渗出包衣薄膜,融化冰雪;环保型主动融冰雪涂层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统计特性,将加热热流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及密度视为随机变量,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就地热再生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温度场的三维模型,并提取节点温度变化曲线;利用MATLAB对温度变化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沥青路面上面层,输入热流密度的随机性对沥青路面表面温度分布的随机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沥青路面内部,比热容和密度的随机性是影响温度分布随机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加热方式对沥青路面加热效果的影响,基于传热学理论,采用Energy2D软件对不同加热功率下沥青路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了沥青路面的理想加热功率曲线;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加热方式影响加热过程的机理,指出不同加热方式的加热功率及其可控性是决定沥青路面加热质量、速度和能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温度、层间接触和荷载等因素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路面结构各层动力响应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温度降低,面层模量增大,面层层底由受压状态变为受拉状态;不同层间界面的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结构各层动力响应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基层层底拉应力受基层与底基层层间接触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路面结构各动力响应量随轴重的增加均显著提高,各动力响应量峰值与荷载幅值之间近似呈线性增长关系,不同轴型作用的多轮荷载沿深度方向的叠加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
沥青这种有机胶凝材料,在一定的时间、温度条件下,其自身具有愈合能力,同理沥青混合料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亦具有愈合特性,但其自愈合效果仅能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达到理想状态。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愈合影响因子,探索最佳愈合条件,提高路面养护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选取常用的沥青路面表面层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应变的小梁四点弯曲疲劳破坏-愈合-疲劳破坏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破坏愈合前后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采取了愈合后的疲劳寿命恢复百分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对不同愈合时间、愈合温度以及应变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BS沥青混合料,愈合温度和愈合时间均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恢复率呈正相关,但愈合温度不能超过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否则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而应变大小与疲劳寿命恢复率呈反比关系,随着应变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恢复率减小;愈合温度对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效果影响最为显著,愈合时间影响次之,应变大小影响最小;对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其最佳愈合条件是温度60℃,愈合时间6 h,应变1 000με。因此,在路面养护过程中,较高温度和控制交通量及超荷载条件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自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厂拌热再生技术是将回收的沥青路面材料与新的沥青、集料材料(有时还包括再生剂)混合,在拌和厂集中生产再生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通过研究掺加不同掺量再生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合工程特点、碾压工艺确定最优沥青混合料性能时的最佳再生料掺量。  相似文献   

15.
青藏公路沥青路面下活动层的热状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工程活动影响下,青藏公路路面下活动层热状态与天然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别,根据沥青路面和天然条件下活动层的热交换,活动层势交换都处于热积累过程,后者由于气候变化的结果,同时,沥青路面下活动层的热交换远大于天然地面,在活动层中形成融化夹层。通过沥青路面下水热效应和水平热变换的分析,给出了影响沥青路面下活动层热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发热电缆融雪化冰技术是通过电缆加热主动预防和清除道路结冰积雪的方法,在道路结构中已成功应用,但该技术在桥梁结构中应用的研究却比较少,尤其是电缆发热时产生的附加温度荷载对桥梁结构受力的影响程度方面的研究。以一座四塔五跨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电缆融冰雪温度荷载对桥梁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对电缆除冰方案的可行性从结构受力的角度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0,(7)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层间黏结料的黏结强度,通过室内剪切试验建立了层间黏结料的强度~温度方程,引入层间黏结强度温度指数φ表征不同温度下的黏结状况。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黏结状态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内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黏结状态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层间黏结状态的变化对路面各结构层应力的影响并不明显;当温度高于35℃时(φ0.6),面层结构最大拉应力σ_(max)、最大剪应力τ_(max)出现了非线性快速变化;温度变化对基层、底基层黏结性能影响不明显。研究成果对科学解释沥青路面在不同温度下黏结性能行为机理提供了有力依据,为改善层间黏结条件、提升路面整体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和骨料离析是影响沥青路面寿命的主要因素,具有再拌和功能的沥青混合料转运车是消除混合料温度差异和骨料离析,保证沥青路面铺筑质量的有效设备。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推广沥青混合料转运车这一新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筑养路机械分会、内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沥青路面结冰与道路气象环境间的相关关系,实现路面结冰状态的准确预报,在分析影响沥青路面结冰的主要气象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降水类型与气象环境参数的关联性,建立了沥青路面路表温度预估分析模型。结合Norrman路面结冰打滑判别准则,提出了浙中地区冬季沥青路面结冰状态判别标准。通过支持向量机方法(SVM),以RBF函数作为模型核函数,构建了不同降水类型条件下以地表温度与气温为输入量的沥青路面结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降水条件下沥青路面结冰时的日均气温、日均测点路表温度、日均风速、日均降水量以及日均相对湿度存在差异,其中,日均气温与日均测点路表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日均风速与日均降水量次之,日均相对湿度变化差异较小;通过气象环境监测数据可实现降水类型的间接判别和沥青路面路表温度的预估分析;不同结冰类型对车辆行驶安全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雪降到严寒路面、雨降到严寒路面和雪降到温暖路面;使用SVM构建的路面结冰预测模型对路面结冰状态的预测效果较好,错报率低于6.5%,未出现结冰天气的漏报,同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充分展现了SVM在道路气象预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普遍难以达到相应的设计使用期限。通过分析耐久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原则及目前情况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总结提出影响沥青路面结构耐久性能的关键问题,包括设计理论因素以及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差异等,为解决城市沥青路面耐久性能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