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宁波市绕城高速内的杭甬高速及甬台温高速为例,通过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交通特性、城市出行格局、城市出行需求、保留高速公路功能与市政化改造的优缺点分析等研究,分析城区段高速公路的功能定位,提出合理的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交通服务,国内各城市大力规划建设快速路。高昂的造价、中心区建设快速路的争议等因素,导致快速路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限制了已建快速路充分发挥其功能和效率。部分城市选择规划建设适当降低标准的准快速路。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准快速路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城市准快速路规划建设现状,提出了准快速路承担的功能"延伸、补充、联络、过渡",以及设计车速、单车道通行能力等准快速路规划设计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从都市圈之间以及都市圈内部2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群交通需求特征、交通网络结构特点和交通发展模式.以苏南城市群为案例,分析了苏南城市群交通存在的问题和交通发展对策.结果表明:都市圈核心城市之间表现为高度集聚的区域运输走廊,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形成“点—轴”总体结构布局;都市圈内部表现为围绕核心城市的放射状运输走廊,具有明显的圈层特征,内圈层轨道交通处于主导地位,中圈层适度发展BRT和都市圈轨道,外圈层以小汽车出行模式为主;苏南城市群是国内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之一,应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理顺干线公路功能,引导区域城镇形成紧凑型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趋势,面向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群发展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和要求,运用系统分析、交通规划、城市规划、需求分析以及适应性的理论和方法,从城市群交通需求特征、网络结构以及交通模式3个方面全面分析中国城市群交通系统发展特征,提出了适应中国城市群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交通系统仍需不断完善,应重点关注城市群城际通道优化、城市出入口衔接、综合枢纽建设以及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推进。研究结果能够为科学制定中国城市群交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州城东大道快速路是徐州市快速路网中东西向的一条重要射线,是城东片区交通性干道之一。京福高速节点位于整个工程的中间偏东位置,其串联着京沪高铁徐州东站、城东大道快速路以及京福高速等重要的交通集散系统,交通功能极其重要。现状京福高速节点为双喇叭互通立交,只服务于城东大道地面道路,随着城东大道快速化以及徐州东站东广场扩建的逐步完善,节点交通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与完善,改造难度大。基于徐州东站东广场总体交通组织,对节点改造提出了三种方案并分析了优缺点,通过对这种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及高铁站相互沟通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快速路与铁路相交的情况,以宝山路跨胶济客专桥为例,探讨快速通道涉铁节点的关键因素和方案研究。宝山路快速路是连接淄博主城区和桓台县、淄川县的主要快速通道,同时也是主城区和高速公路快速转换的关键道路,作为宝山路快速路上重要的交通节点,宝山路跨胶济客专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由于铁路分隔造成的交通拥堵,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促进当地道路沿线的用地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县域城市肩负着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重任,其交通发展必须顺应新时代、选择新战略、构建新格局.为此,剖析了长三角县域城市当前存在的典型交通问题,以及在区域一体化的外力驱动下,县域的空间和交通要素面临的对外联系和内在组织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围绕区域关系、城乡交通、短板破解、绿色示范、动态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县域城市今后一个时期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路径选择,以支撑"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8.
机场路是连接城市快速路环线与S39高速公路及常州国际机场的交通干道。机场路高架快速化改造时,同步对既有S39机场路互通进行了改造。以机场路高架与S39高速公路机场路互通节点改造方案为例,阐述了充分利用既有高速公路互通资源改造提升,以实现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间"客货分离"、"快、高一体"的快捷、高效、安全衔接的功能,确保城市内外快速交通转换运行的顺畅。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以太仓市为例,研究组团城市快速通道分布体系。研究显示与单中心城市相比,“组团式”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有显著差异性,主要以组团联系和组团内部交通为主,大流量廊道基本沿着组团OD走向,但又存在中间大量的郊区段并伴随一定的潮汐交通现象。研究表明:组团城市建设快速路是完全可行的,快速路的选线上要兼顾组团联系为主,形态上以服务大客运OD为主。另外快速路的末端可采用快捷路(或主干路)衔接,延伸快速路敷设范围,近期保证设施效益的最大化,远期也可快捷路快速化改造,实现城市快速路网络化布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群、都市圈铁路及轨道交通发展在多层次、一体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基础方面的差异性分析,包括发展路径差异、空间格局差异、客流需求差异和管理模式差异,从功能融合、枢纽融合、站城融合和运管融合等4个方面提出对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工作的理解.最后给出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分区分级构建网络体系、灵活运营提升服务品质、一票通城实现一站出行等措施,实现区域网络化、都市一体化、一票同城化.  相似文献   

11.
青洋路高架北部延伸线是常州市"一环八射"快速路网中一条重要的射线快速路,是衔接G42沪宁高速公路青龙互通的一条城市对外交通快速转换的重要通道。以青洋路高架北部延伸线工程总体设计为基础,分析了项目的建设背景、规模、功能定位,并详细介绍了快速路形式、标准横断面、平面总体布置、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衔接设计、桥梁工程及综合管线工程等方面,为其他城市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东坝车辆段位于东坝西区北边界,车辆段采用地面形式布置,二层为上盖综合开发,车辆段北侧紧邻规划快速路。根据交通分析区域内约70%机动车对外交通需通过车辆段上盖道路进入北侧快速路系统,其中约45%为上盖开发内部产生,上盖道路则兼顾区域过境和上盖物业集散双重功能。因此,上盖道路与快速路系统的高效衔接为研究重点。结合主要交通需求和周边规划路网布局分析后,明确了上盖道路的交通功能。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多种上盖路与快速路系统的衔接方式,并利用交通仿真分析进行比较。最终推荐方案可同时满足区域过境和上盖物业集散与快速路衔接的交通组织特点,可最大限度提升区域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快速路交通呈现常态化拥堵运行状态,因此亟需开展交通综合提升研究。以苏州市内环某快速路为例,基于多源数据科学研判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运用高地联动的优化策略,以全局最优、系统协同理念制定交通提升实施方案。根据交通流的溯源分析,寻找可能的分流通道。一方面,通过工程措施提升分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快速路的交通管理方案,诱导快速路上的短途交通转入分流通道,均衡快速路和分流通道的流量分布,从而有效缓解快速路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城市群路网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群可达性水平,提出以中心城市到其他节点的出行时间作为城市群可达性基数,按照等时线测度交通服务的可达性概念,给出了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群可达性测算方法。根据测算出的到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将各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交通圈,并分别以面积、人口、GDP三项指标的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对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城市群可达性水平进行评价。以关中城市群为例,分别测算了公路网络、公路衔接现状高速铁路网络与公路衔接规划中高速铁路网络3种情景下的城市群可达性。经过比对分析发现,公路衔接高速铁路对扩大城市群2 h交通圈具有重要贡献,其中交通圈等级提升明显的县域主要沿铁路线路分布,且呈现距离中心城市西安越远,提升等级越高的趋势。公路衔接高速铁路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长距离的出行,即1,2 h交通圈上。在引入规划中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后,发现城市群可达性进一步提升,2 h交通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面积覆盖率达到95%,但城市群内仍有少部分区域距离中心城市的出行时间达到2 h以上,即规划的路网仍不能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目标,需要考虑进一步引入更快速的交通方式并配合完善公路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水平,打造智能化服务区,满足高速出行旅客对便捷、高效、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整体提升服务区管理服务水平出发,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图像识别、GIS等先进技术,打造一体化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路径,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实践和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城市规模扩大,片区组团间出行快速增长,需要快速路网支撑;快速路作为城市路网的主骨架,需构建复合通道系统,需同时具备较强的对外快速交通功能和服务沿线片区发展功能。通过对城市快速路地面敷设段沿线出行特征与需求着手,提出主辅布置因地制宜,节点转换合理衔接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案。对外有效衔接市域层面的重要通道,对内合理梳理地区道路。为国内快速城镇化地区地面快速路复合通道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66(6):298-301
为合理利用城市道路两侧土地,提升城市空间开发和生活品质,当高速公路功能转换为城市快速路后,应灵活改造原有收费站和附属设施占地,对转向匝道进行集约设计。针对东圃互通立交项目,探讨TOD模式城市道路交通节点空间开发及综合设计技术。本项目应用"集约用地"、"多首层开发"理念对土地进行平面和立体空间的开发,对东圃互通立交进行系统的综合设计,满足社区休憩、衔接和交通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组织外部交通动线和人行交通动线,实现区域道路交通转换。TOD模式下城市大型交通节点综合空间开发及设计技术在东圃互通立交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成果可为高速公路功能转换为城市快速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下桥匝道联系城市高架快速路及地面路网,是充分发挥快速路功能及缓解地面路网交通压力的必要手段。但匝道引桥往往对地面交通组织造成很大干扰,如果设置不当,将导致地面交通混乱,沿线地块出行受阻,关键道口堵塞,还有可能削弱快速路的服务能力。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交通需求,合理选择匝道落地段布置方式并对相关地面道口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两型社会要求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杨 《公路交通科技》2010,(10):418-421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快速发展的产物,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对城市的形象起着重要的影响。在"长株潭"融城、"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株洲时代大道承载着提升城市品位,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的意义,同时也是为了加快城市共融、缓解融城所带来的交通压力。本文通过对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点、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时代大道景观工程案例对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提出一些想法,以达到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道路景观环境、促进使用者与道路、道路与景观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交通诱导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具有差异性出行特征的出行者无法接受单一的诱导方案。针对城市快速路高峰时段拥堵问题, 研究了考虑车辆出行特征差异的交通诱导对象精准识别方法, 以保障诱导方案的实施效果。利用高德路况数据提取拥堵路段, 根据拥堵路段与相邻路段交通状态的相关性提出拥堵源路段识别方法; 利用车牌识别数据提取使用快速路车辆的出行特征, 包括快速路出行强度、地面道路出行强度、快速路出发时刻离散度和快速路路径选择多样性; 采用K-means++算法对车辆出行特征进行聚类, 识别出显著影响道路交通状态的出行者, 并为出行者推荐适合其出行特征的错峰或绕行诱导方案。以苏州快速路为例, 研究发现: 针对拥堵源路段的交通诱导能有效改善拥堵路段的交通状态; 类型3车辆(高频出行且易绕行)占单月工作日早高峰所有使用快速路车辆总数的14%, 却占单日早高峰总交通量的51%, 是重点诱导对象; 通过精准识别, 可推荐诱导车辆数占总车辆数的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