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PP模式是我国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革新,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北地区某在建PPP项目为背景,结合我国当前政策环境下PPP模式的发展现状,根据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出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风险,并阐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开始,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等部委纷纷出台规范性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全国PPP项目发展迅速。由于PPP模式新颖,投资额大,周期长,涉及参与方较多,2016年"营改增"后相应税收义务确定、税目和税率、计税依据以及税收优惠等在政策层面尚无系统性规范,实践层面也各不尽相同。本文根据PPP项目相关政策文件和税务法律法规,结合笔者在浙江PPP项目实践经验,对PPP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各阶段碰到的税务问题进行分析和筹划,希望对PPP项目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的融资风险问题,将PPP项目融资风险分为政策、经济、项目、信用及不可抗力五类;为解决评价指标间的模糊性和不相容问题,增强公路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模糊可拓理论建立公路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模型,并用于工程实例评价。  相似文献   

4.
饶艳 《汽车情报》2004,(21):33-36
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新《政策》)。相对于1994年制订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新《政策》修改了旧版产业政策中诸多具有计划经济色彩和与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规则不协调的内容,旨在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5.
正为促进我国汽车强制报废管理制度完善,有效降低汽车排放污染,规范市场有序报废更新,对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剖析现行管理制度特点。本文通过对比美国等国外发达国家无强制报废要求下的管理方式和政策效果,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和形势要求,提出可进一步调整完善的相关政策建议。管理演变历程和当前管理法规环境强制报废标准演变历程1986年,我国首次发布《汽车报废标准》,构建起汽车强制报废的管理制度内容。1997年7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等五部门发布修订后的管理文件—《关于发布汽车报废标准的通知》(国经贸经[1997]456号),  相似文献   

6.
PPP模式全面推广以来,显著加快了我国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程,特别对于高速公路领域,有效地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采取"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提高了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暴露出政策体系不完善、项目管理不明确、协调机制不统一、咨询机构不专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PPP模式在高速公路投融资中的应用分析,对如何完善PPP模式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股市素来有“政策市”之称,政府和监管部门会在不同的时期出于不同的目的而有意识地对股市进行干预,以稳定股市。金晓斌和唐利民(2001)的统计数据表明从1992年至2000年初,政策性因素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占总影响的46%,宏观政策的变动对股市的波动起着最主要的影响作用。在当前我国的股市发展并不完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7)
两当至徽县高速公路是G316线长乐至同仁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首条以PPP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该项目入选了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示范项目的高速公路项目。项目实施机构——甘肃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交建集团)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甘肃省政府出台的相关制度和文件精神运作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实施方案于2016年4月1日获得甘肃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实施方案批复后,实施机构通过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确定了社会投资人,并与社会投资人签订了PPP项目合同(特许经营协议),组建了甘肃两徽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已经组织该项目全线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滋生出许多新问题是现行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所不能解决的,因此迫切需要新的产业政策来指明方向,时下突出的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等问题将成为政策讨论重点,新汽车产业政策呼之欲出。汽车产业政策被誉为汽车行业的"宪法",对汽车行业发展具有宏观指导作用。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对汽车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汽车行业的腾飞。但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十年期将至,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滋生出许多问题需要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来指明方向,填补漏洞。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5)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领域。各地纷纷响应并进行项目申报,但申报项目内容均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针对申报内容反映出的问题,详细介绍了PPP项目申报的要求、体例、评价、参数选择、风险分配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10日,商务部发布了《汽车贸易政策》(2005年16号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它作为我国首部综合性汽车贸易政策,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市场的潜在需求开始凸显,2004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和第3大汽车消费大国,特别是汽车市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迫切需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世贸组织规则的汽车贸易政策,以健全汽车贸易管理规定和管理体制,加强和改善汽车贸易管理,规范汽车市场秩序,推进现代汽车流通方式,指导汽车贸易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印发的《陕西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围绕"十三五"规划的交通运输项目,实施112个PPP项目,估算总投资3 238.77亿元。根据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行动计划》,陕西将采取PPP模式建设合阳至铜川、吴起至华池等高速公路项目,344国道杨陵过境路段、108国道合阳段、208省道华州区至大荔县跨渭河特大  相似文献   

13.
刘通 《汽车纵横》2021,(5):93-94
政策先行区将成为具有引领作用的技术和政策创新高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促进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4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同意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设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简称"政策先行区"),为企业在京发展营造"政策友好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市近期集中签约1 300亿元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重庆到2020年由政府导向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18 000亿元,其中8 000亿元以PPP模式实施,也就是从2015年到2020年的6年期间,平均每年有1 300亿元的PPP项目推出。和2014年签约的1 300亿PPP项目相比,本次项目数量从13个增至33个。项目数量多,涵盖面宽,  相似文献   

15.
大政方针:逐渐明朗 出于对能源结构调整战略、降低汽车污染排放和改善大气质量的考虑,进入21世纪,我国明确提出了鼓励包括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下同)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当初的政策引导到近期的财政补贴,仅过了几年时间.主要政策相关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影响PPP(Public-Private-Partership,公私合营)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对PPP项目的风险进行合理化分担。文中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分析了PPP项目的特点,界定了风险再分担的概念,并对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的风险再分担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积分管理政策的历史演化、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总结美国C AFE积分管理的特点及实施效果。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特点,探讨我国CAFE积分管理的实施方案。结果显示,CAFE积分管理在我国已具备实施条件,但过度的灵活性政策不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和哥伦比亚双边经贸关系的逐步稳定发展,以中交、中电建等为代表的中资企业陆续进入哥伦比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目前,以PPP模式为代表的特许经营是哥伦比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流模式。本文通过对哥伦比亚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融资的整体情况、政策环境、运作流程、主要特点、风险识别等重点因素的简述和分析,以供"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进行市场拓展参考,为国内PPP模式的完善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分时租赁模式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推广现状,从分析这些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和停车位(桩)等政策措施入手,与我国的分时租赁现状和政策作对比,提出促进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地铁四号线采用PPP模式运行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公共交通领域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从某种程度来讲,公交运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PPP模式其实更具有先天优势,值得研究。PPP模式是指公共部门(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以特许协议为基础形成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