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粗集料堆叠率(PR)表征自密实混凝土中粗集料的堆叠程度,利用堆叠率确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粗集料的用量。研究了体积砂率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影响,以及利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时堆叠率和体积砂率的限值问题。结果表明,PR≤0.65时,利用机制砂可以配制出满足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随着体积砂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工作性变差,强度降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PR的最大值为0.65,低于河砂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PR的最大值0.7。  相似文献   

2.
将磷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部分取代粉煤灰制备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并优化其配合比,对磷渣自密实堆石混凝土道路支档结构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磷渣粉适量地取代粉煤灰可以改善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随着磷渣掺量增大,混凝土7d强度逐渐降低,其28d强度先增加然后降低,掺量质量分数为25%时达到最佳。磷渣自密实堆石混凝土的最佳粗细骨料比例为8∶2,机制砂的最佳体积率为46%。采用C30磷渣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的混凝土支挡结构,其外观质量、强度和技术经济效益均优于普通混凝土。磷渣自密实堆石混凝土不仅实现了了废弃磷渣的资源化,而且可提高道路支挡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研究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和石粉用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测试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干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工程需要,石粉的掺人改善了混凝土的干缩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超粒径骨料掺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4%超粒径碎石的机制砂生态自密实混凝土与常规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少,仍保证良好的工作性,强度及静弹性模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掺加4%超粒径碎石的机制砂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在体积稳定性、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都优于常规自密实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利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柏线北盘江大桥为例,介绍利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并简要阐述该配合比混凝土的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合江长江一桥为主跨530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拱肋管内混凝土设计为C60高性能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采用真空辅助泵送法施工.根据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对不同水灰比、含砂率以及不同粉煤灰、膨胀剂用量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配制出了符合工程需求的施工配合比.在合江长江一桥的实际工程应用中证明,拱肋钢管内的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强度达到要求,混凝土与钢管接触紧密,能全面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顾维  郭芳  袁明 《公路与汽运》2024,(1):116-120
为研究不同类型纤维长度、长径比及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纤维参数自密实混凝土开展坍落扩展度试验、J环拓展度试验及离析率筛析试验,测试其工作性能指标,利用熵权法改进的TOPSIS法对其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合灰色关联法分析不同纤维参数与工作性能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在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拓展度、J环拓展度、扩展时间、离析率等工作性能指标中,离析率的权重最大;掺较短纤维的自密实混凝土的综合得分指数较高;随着纤维长度、长径比及掺量的增加,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能力降低,稳定性增强;纤维长度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整体影响最大,长径比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以砂率、胶凝料用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四个因素做正交试验,选择配合比参数,经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同时满足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9.
为采用大宗原材料快速、准确地配制出高强度、性能稳定的自密实混凝土,文中利用4种自密实混凝土设计方法配制C50、C60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和砂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采用固定砂石体积含量法可有效减少适配次数;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耐久性优异,其体积稳定性与普通混凝土相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常规自密实混凝土挡墙及堆石自密实混凝土挡墙的热力学特性并研究在土压力及水化热作用下的挡墙热力-结构力学耦合。结果表明:常规自密实混凝土挡墙水化热温度和放热时间大于堆石自密实混凝土挡墙;浇筑后近100 d,在土压力作用下,挡墙受力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状态;机制砂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施工质量优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具有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1.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发达国家应用较为成熟,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中国西南部山区人工挖孔桩施工特点,对桩基干浇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研究;该文依托乌江大桥,通过理论分析、材料优选、关键影响因素对比试验、工艺试验、成桩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在现有资源情况下成功配置出了满足桩基干浇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经检测桩身质量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钢壳内浇筑的无法振捣的混凝土难以填充密实,尤其是混凝土与顶部钢壳无法密实接触,容易出现大面积脱空等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在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指标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配合比设计,配制出具有良好工作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的自密实混凝土;并通过优化浇筑工艺和仓隔设计,实现管节高品质、高工效预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以大掺量粉煤灰和小掺量矿渣粉复掺的胶凝材料体系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满足工作性能要求,浇筑后混凝土内部匀质性好、填充密实;2)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速率和下落高度,增加仓隔排气孔数量,钢壳与混凝土之间无大面积脱空产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坍落扩展度试验、L形仪试验和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弯拉强度试验,研究了0.15 %掺量下19 mm大长细比聚丙烯单丝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掺量大长细比聚丙烯纤维对工作性影响较大,使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降低,但通过提高胶凝体与减水剂用量,可以达到流动性要求;高掺量大长细比聚丙烯纤维能有效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劈拉、弯拉强度。  相似文献   

14.
自密实混凝土(Self Compacting Concrete or Self Consolidating 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匀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需充分考虑混凝土流动性、抗离析性、自填充性、浆体用量和体积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对工作性和耐久性要求极高,配合比设计时应在这两方面加强。本文通过实例详细论述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咨同行从业者讨论。  相似文献   

15.
浅谈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密实混凝土本质就是高流态混凝土。它一般由骨料(4.75~19mm的碎石和中砂)、高效减水剂(有时使用增稠剂)、膨胀剂及粉体混合材(如粉煤灰、矿渣等粉、氟石粉等)通过优化配合比制成,并且不离析、不泌水、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平,均匀地填充试模的各个部位,硬化后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依托实际工程,使用机制砂进行了C50T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并通过静载试验检测了机制砂混凝土T梁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优化,使用机制砂完全可以配制出性能优良的T梁混凝土,且机制砂混凝土T梁的结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在所施加载荷作用下始终处于弹性工作范围,具有较高的载荷和抗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耐磨性,试验研究了机制砂混凝土砂率和水灰比等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砂率小于35%时,随着砂率的增大,磨耗量增加;在砂率大于35%时,随着砂率的增大,磨耗量减小。35%的砂率是磨耗量变化的拐点。随着水灰比的降低,磨损量逐渐减小。水灰比在0.36~0.4左右磨耗量较低,耐磨性好。采用本文配合比进行的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磨耗量非常小,均低于2kg/m2,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南充市下中坝嘉陵江大桥为依托工程,对利用机制砂配制C60微膨胀混凝土并用于钢管拱肋进行研究。探讨膨胀剂掺量、砂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体积变形性能的影响,研制符合C60机制砂钢管混凝土指标要求的专用减水剂,并对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以制备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拱肋钢管核心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了自密实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首先针对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着重探讨分析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选择,然后根据"最大堆积密实度原理",提出基于该原理的自密实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四层体系设计法.自密实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中的应用成果表明,四层体系设计方法具有理论基础,符合实际工程的需要,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刚果共和国吉利饮用水处理二期新建项目为例,对该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为达到混凝土强度要求和克服薄壁混凝土池体结构因水化热产生裂缝,采用控制混凝土用量、掺加粉煤灰和高效缓凝减水剂,运用密实骨架堆积理论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