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针对铁列克乡至边防一连公路旧路改造工程,提出了基于路面综合评价指标的病害旧路改造方案。首先通过路面破损指数(PCI)、路面平整度指数(RQ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三个路面评价指标对旧路进行路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出具体的路面病害成因,并据此设计了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旧水泥砼路面上沥青砼加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和养护质量标准两方面探讨了该类路面弯沉测试方法、路面强度指数以及车辙标准,提出了路面强度指数的测试和计算方法以及车辙标准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沥青路面检测评价体系不满足公路改扩建工程需求的问题,文章在对比分析现行检测评价规范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改扩建路面设计的需求,提出了包括路面损坏指数、路面车辙深度指数、裂缝率、车辙面积率、修补面积率、路面结构强度、结构层厚度、各结构层回弹模量、基层完整性的改扩建旧沥青路面检测指标与评价体系,并给出了指标的检测手段、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最后引入特尔菲—理想点法进行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旧沥青路面拉伸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评价旧路在加铺排水沥青罩面工程中的可利用性,本文采用改进的粘韧性试验,检测了旧沥青路面芯样的粘韧性,并分析了车道位置、路面层位以及矿料级配类型对旧沥青路面粘韧性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粘韧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实现对旧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我国旧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适合于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及改扩建工程的旧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体系,其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技术指标,指出应加强历史资料的有效利用,增加主要类型病害的单项评价指标,并按照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依次对路面性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7)
现行沥青路面旧路评价体系主要是为了养护措施与方案的提出而服务,并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要求。因此,在改扩建旧路路面破损状况、承载能力、平整度以及抗滑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将灰色理论引入旧路评价体系,提出了灰色聚类决策分析模型,对各路段进行使用性能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路段的评价等级,给出了相应路面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肖金平 《中外公路》2006,26(2):83-86
结合湖南省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多年的养护维修工程实际,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大规模调查,提出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6项评价指标和标准,即结构承载能力、板底脱空状况、接缝传荷能力(弯沉差)、路面破损状况、抗滑能力和平整度。从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两方面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和具体病害特征,探讨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建立了一套适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确定既考虑了路面损坏量化的可行性,还实现了通过指标的评定,能够针对性地确定病害处理方案,并通过确定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设计,由此给出针对性强和有效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和具体病害特征,探讨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建立了一套适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确定既考虑了路面损坏量化的可行性,还实现了通过指标的评定,能够针对性地确定病害处理方案,并通过确定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设计,由此给出针对性强和有效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燕萍  陈拴发  李海滨 《公路》2005,(11):203-206
提出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两油一布铺撒碎石矿料进行综合表面处治的方法,以提高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滑、防水、耐磨等性能。室内对综合表面处治所用原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质量控制指标,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出单位面积的沥青最佳用量和矿料最佳用量。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抗剪试验机对成型路面处治进行抗摩擦性能的测试。通过试验路进一步提出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设计之间路面使用状况评价指标的差异,及路面状况检测指标权重侧重不同,造成评价结果与路面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文章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和结构使用功能损坏类型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新的评价方法强化了检测评价与养护及改扩建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检测评价流程更加快捷方便,评价结论对比现行方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结构性能检测和评价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可以判断路面结构的完好程度及其损坏发展的速率,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改建措施。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弯沉检测技术和设备进行了汇总比较;对我国规范中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指标值域转换模型,并推荐了相应指标的分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水泥砼路面性能评价是从日常养护管理的角度,主要以路面破损状况、平整度和抗滑系数3个指标来表征.我国许多水泥砼路面都达到了一定的使用年限,面临着路面是否需要大中修的养护决策,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文中从水泥砼路面大中修养护决策需要出发,以长益(长沙-益阳)高速公路水泥砼路面性能评价为依托,提出了较全面的旧水泥砼路面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旧水泥路面改造常见的反射裂缝病害,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结构的板间接缝构造方法,以提升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路用性能。分析确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影响区域,提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结构混凝土板间接缝处结构加固技术方法,即在旧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处植入马蹄形加强筋。数值计算结果及工程应用结果显示:旧水泥混凝土板间接缝构造方法,有效利用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剩余强度,降低了原水泥路面板间接缝处弯沉差造成的反射裂缝病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国道210铜川境、陕西省富平县X31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改建工程为依托,针对目前采用共振碎石化方法破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陕西省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的施工经验,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以强度均匀性作为共振碎石化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排水性沥青路面排水性能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排水性能是此种结构最重要的性能,本文建立了排水性路面排水表层的渗流模型,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排水性路面排水面层的排水机理及排水性能的评价指标,给出了各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介绍了自行开发的试验仪器,并通过室内试验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竖向和横向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给出了计算公式;设计试验方法,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路面两端断面的边界条件,找出了断面上的潜水层厚度与路面坡度及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出现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基于LSPM的新型路面结构组合,对新型"单粒径骨架连通空隙"结构的LSPM结构层分别从高温性能、水稳定性、透水性能、抗反射裂缝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LSPM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提出了基于LSPM的一系列新型路面结构组合,分别用于新建公路、旧路加铺改造等工程中。通过多年的工程研究与实践,给出了详细的施工控制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路面性能等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在分析各项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利用云模型的不确定推理特性和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兼具定性、定量分析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可拓云理论的公路路面性能评价模型。通过单项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对公路路面性能等级进行评价,运用熵值法和G1法组合而成的方法确定公路路面性能各项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建立了公路路面性能评价标准云物元模型,计算待评物元与标准云物元模型之间的云关联度,通过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公路路面性能等级。最后对H公路路面性能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Matlab实现评价过程中的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可拓云模型适用于公路路面性能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间数逼近法的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实测数据的客观准确对路面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至关重要,而以往的评价方法很少研究。针对于此,从实测数据的处理出发,给出区间数的概念,将实测数据和评价指标的不同等级定义为区间数,提出了一种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区间数决策矩阵规范化处理方法,建立了多指标区间数整体逼近决策方法,使得评价方法更加客观科学。最后使用该方法对陕西省一条公路代表路段的路面使用性能进行了评价,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路面性能评价和养护决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曾胜 《中外公路》2001,21(2):31-33
弯沉是路面结构总体刚度的评价指标。路面承载力与路面弯沉不存在简单关系。通过弯沉盆检测数据反演路面结构材料性能,进行路面结构承载力与路面应力分析,进而对路面结构进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