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进华 《铁道勘察》2009,35(6):57-59
结合祁连山隧道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评价影响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工程措施和建议,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龙翔隧道上跨广大铁路浴龙山隧道工程,与既有隧道衬砌最小净距为19.6 m,属浅埋大跨隧道上跨既有隧道工程。根据经验法,分析了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借助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既有隧道受影响的规律,把握了影响分析的重点。根据经验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既有隧道比较合理的变形预警值和容许值,既有隧道受影响的位置、范围及尺寸,并提出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加固处理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软弱水平岩层对长大隧道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静昊 《铁道勘察》2011,37(2):61-63
结合太中银铁路某水平岩层长大隧道工程,简要介绍了该隧道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情况,针对水平岩层的特点,从岩石抗风化特征、地下水影响、薄层互层性质、大跨度等方面分析了软弱水平岩层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埋矿山法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浅埋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主要与隧道断面和埋深、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施工方法及隧道和建筑物的空间相对关系直接相关。基于莞惠城际铁路松山湖隧道下穿建筑物区段工程,为预测浅埋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范围以及影响程度,以隧道埋深、建筑物基础类型、隧道与建筑物空间关系等多种因素为可变参数,建立大量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变形的影响。结合工程经验,建立划分隧道对地表建筑物影响范围的分区和控制标准,提出相应的影响范围判定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线程儿山长隧道工程通过第三系砂岩时出现的施工地质问题,在全面分析隧道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比拟在建兰渝线条件相近隧道工程、结合我国隧道勘察、设计现状和取样试验资料,深入分析第三系砂岩的工程特性,叙述砂岩黏粒含量、易溶盐含量2个因素对砂岩工程性质的控制作用和两者与含水率的关系,对地下水对砂岩稳定性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工程处理措施,为隧道设计提供依据,为在第三系砂岩中的隧道施工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宝兰客运专线马鞍梁隧道Ⅵ级围岩地段处于富水的松散地层中,下穿浅埋沟谷,工程力学条件差、施工风险大,隧道设计方案的选择不仅对工程施工安全、进度和投资影响较大,甚至会对工程的运营安全带来影响。通过工程实例研究客运专线隧道Ⅵ级围岩地段主要工程特点,提出Ⅵ级围岩隧道设计的合理方案。通过工程类比法及数值分析确定结构支护参数,采用全包防水理念,并辅以井点降水及注浆加固等措施改善地层,保障了Ⅵ级围岩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方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地铁7号线红岭北站—笋岗站区间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并结合经验计算公式,研究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后期施工隧道对先期施工隧道的影响。基于实际工程中存在的5种工况,对比分析隧道在不同空间角度和净距下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以及后期施工隧道对先期施工隧道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交通枢纽工程是集客运站、地下停车场和人防工程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构成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与既有盾构隧道区间保护红线存在交叉。为有效保护区间隧道、减小工程建设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针对交通枢纽工程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和施工保护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同类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是构成隧道工程的主要材料,对隧道工程成本影响较大,概算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选取24座在建铁路样本隧道混凝土配合比基础数据,研究分析了其差异对成本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我国西北地区,铁路项目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其对黄土含水层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受到关注。为减轻隧道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保证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用水及生态用水,以穿越黄土地区的铁路项目南惠隧道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介绍该隧道工程线路附近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隧道外环境现状,重点分析该隧道工程的建设对线位附近地表水库、两侧村民饮用水井及对隧道洞顶植被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对同类隧道工程给出工程环保选线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隧道工程可能对洞顶植被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为例,选取穿越太岳山脉太谷隧道、白北隧道、榆社隧道3处隧道工程建设前、中、后期等建设过程各个时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多时期遥感影像监测穿越太岳山脉隧道工程洞顶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研究分析得到,穿越太岳山脉隧道工程建设前、中、后期沿线遥感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均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特征,与所处区域年降雨量变化特征一致,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55 5和0.855 7。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工程洞顶植被生长主要受所处区域降雨量变化的不利影响,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涌水对洞顶植被生长基本无影响。本研究为监测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洞顶植被生长动态变化提供了一套实时、定量化的遥感技术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小间距平行、交叉时,必须考虑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监控量测和信息化施工是保证既有隧道结构安全的重要方法,结合南山下隧洞下穿温福客运专线钱仓山隧道工程,论述了采用爆破震动监测,指导南山下隧洞施工组织设计,控制其对钱仓山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原冻土区隧道特殊的工程、水文地质及环境条件分析认为,隧道施工对温度场、应力场和地下水流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连通试验等技术,并结合昆仑山隧道、风火山隧道、达坂山隧道等工程实践,对高原冻土区隧道施工地下水防治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铁运营速度的提高,乘客舒适度要求提高,目前国内传统地铁盾构隧道断面不再适合。通过对国内既有工程盾构隧道尺寸的调研,结合北京新机场线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速度对设备限界的影响、隧道阻塞比对盾构隧道断面尺寸的影响以及供电制式对盾构隧道断面尺寸的影响等分析,提出了制定盾构隧道断面限界的方式,并在相关工程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查阅近接隧道施工影响区及相应工程对策的研究成果,调研国内部分叠落矿山法隧道工程的相关设计、施工经验。针对用矿山法施工的北京地铁19号线金融街站—平安里站区间与3号线阜成门站—平安里站区间上下叠落4孔隧道工程,分析后行下洞隧道开挖对既有上洞隧道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利用MIDAS-GTS进行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得到各施工阶段对既有区间结构、地表沉降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采用上下叠落4孔隧道进行设计施工是可行的,通过采取先行隧道超前注浆、加强隧道初期支护及二衬刚度、加固夹层岩体等措施,能满足隧道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四条隧道平行重叠近接施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需对其进行分析。结合昆明地铁2号线上下重叠盾构隧道区间穿越既有1号线上下交错重叠隧道区段工程实例,根据平面和剖面位置关系,判定外部作业影响等级,提出变形控制标准及相应的工程措施。通过有限元ANSYS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重叠隧道盾构施工影响邻近运营重叠隧道的位移及内力大小分布,以判断重叠隧道盾构施工是否影响运营隧道的安全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号线重叠隧道盾构施工对1号线运营重叠隧道的影响是可控的。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提工程措施是可行的,可保证运营隧道的安全,其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在新建隧道洞内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工程措施,减少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确保既有线运营安全和新建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在建的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为背景,对香梅北站—景田北站区间线路盾构掘进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运用隧道工程理论、盾构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地质条件与隧道条件,分析了地表建筑物特点及其与隧道的关系以及盾构隧道掘进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穿越地面建筑物的工程措施和变形控制技术。工程实践表明,依据深圳地铁东延线提出的穿越地面建筑物的变形控制技术,可以确保地铁隧道本身和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卧云界山区岩溶发育对铁路隧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玺 《铁道勘察》2011,37(2):58-60
在新建黔张常铁路可行性研究项目背景下,对某一山区隧道的岩溶发育进行详细勘察,运用多种勘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详尽分析岩溶发育的特征、规律和对铁路隧道工程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对铁路选线和隧道工程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隧道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基础交通的建设和发展,穿越煤系地层和赋存瓦斯的隧道越来越多,隧道施工瓦斯灾害事故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需研究符合隧道工程特点的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研究结论:本文在研究我国大量已有瓦斯隧道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隧道瓦斯灾害危险性的地质因素、瓦斯因素和施工时人为因素等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隧道工程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价技术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瓦斯隧道分级评价、瓦斯隧道施工危险性评价、瓦斯隧道施工掌子面突出危险性评价3个层次,从而保证了在隧道选线、设计、施工阶段均能实现对瓦斯灾害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进而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